兽爷丨上海的面子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9 18:18 1

摘要:11月13日,爱因斯坦夫妇在去日本的途中,登陆上海,短暂停留了两天。在上海北外滩的汇山码头上,他们告诉媒体,完成日本的讲学后,会回到中国做巡回讲座。

11月13日,爱因斯坦夫妇在去日本的途中,登陆上海,短暂停留了两天。在上海北外滩的汇山码头上,他们告诉媒体,完成日本的讲学后,会回到中国做巡回讲座。

为了把科学巨匠请到北京,蔡元培找梁启超借了钱;北京大学连续办了7场讲座,为即将到来的科学盛宴暖场。

另一边,爱因斯坦却把日本的行程,从30天延长到了43天,巡回七个城市做演讲。日本物理学家激动地说:

100年内,都不会再有这种讲座了。

中国人等啊等,等来的却是爱因斯坦爽约的消息。

之前大肆宣传的演讲全部落空。中国和爱因斯坦的交集,草草结束了。

巨大遗憾的背后,固然有蔡元培等人的沟通失误。但100年后,等到爱因斯坦的日记公之于众,大家也看到他的真实想法。

来中国的一路上,他接受的都是负面消息,不断有人告诉他,中国人无法接受逻辑思维,缺乏数学天分。

在上海的短暂停留,他看到像牛马一样劳作的劳动者,狭窄的居民区,空气中弥漫着臭味:

到处都极其肮脏。

蹲着吃饭的人,在他眼里是不文明的;小孩子们都麻木迟钝。爱因斯坦以刻薄的语言,记录了饱受苦难的大众,和一个伤痕累累的城市。

取消中国的演讲,在他看来,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

弱国的面子注定要被别人踩在脚下,反复蹂躏。

1

1934年4月,中国银行总经理张嘉璈在日记里写道:

中国银行实力足与欧美银行相抗衡,必须有一新式建筑,方足象征中国银行之近代化。

张嘉璈决心在外滩边造一座新总部,在洋行林立的外滩竖起中国人的精神旗帜,把中国银行总部造成:

上海第一高楼。

更重要的是,这座大楼的一切,从设计到建造,都要由中国人包办。

他找到32岁的明星设计师陆谦受,给了他七个月的时间游历欧美,考察最新的建筑趋势;负责筹钱的则是上海分行行长贝祖诒,为了第一高楼,所有人都野心勃勃。

最终,陆谦受拿出了一个超级方案——双塔塔楼,主楼34层,高100米;副楼也有60米高。

方案送到了工部局,却马上就被否决了。

原来,是犹太富商沙逊在背后作梗。沙逊不甘心自己的沙逊大厦让出第一高楼的头衔,便仗着高额纳税人和资助人身份向工部局施压,要求拒发中国银行的建筑执照,理由很荒唐:

中方施工技术力量不够。

沙逊说得很清楚,中国银行大楼的高度,不得超过沙逊大厦的77米的高度。

面对这么明目张胆的霸凌,所有人都无能为力,包括当时的中行董事长宋子文。于是陆谦受开始修改方案,先是把高度降为77米,不行;降到74.5米,还是不行。

最终,大楼降到了15层,69.89米。到今天,大楼门口的铭牌上仍然刻着这段经历:

经工部局阻挠,几经修改,被迫定为15层。

憋着一口气的陆谦受,只能用设计做无声的抗议。他为大楼加入很多中国建筑语言,比如蓝色琉璃瓦和传统四角攒尖顶,门框则是石砌牌楼。

无论如何,外滩的万国建筑群,终于有了一幢由中国建筑师设计、拥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建筑。

那次屈辱,让所有参与者都念念不忘。

十五年后,中国银行请陆谦受再出山,设计其位于香港中环的总部。大家心照不宣地,做了一个上海的翻版建筑出来,线条、面砖处理都相似。

左为香港,右为上海

唯一不同的是,这次再没有人阻拦了,这幢楼成了香港第一高楼。

又过了30年,中国银行建设了新的香港总部,设计师特意去纽约请了贝祖诒的儿子,贝聿铭。

那就是后话了。

果戈理说过,当诗歌和传说都缄默的时候,只有建筑在说话。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哪怕在最没尊严的半殖民地时期,还是有一批人努力在外滩留下中国人自己的符号。

外滩,不仅是上海的脸面,也是国家的门户。

2

2025年3月24日,3700万粉丝的美国顶流网红“甲亢哥”(IShowSpeed),从外滩开始,在上海直播了6个小时。

站在外滩,看着陆家嘴的高楼大厦,他一副上当受骗的表情,一直在感叹:

Damn!

外滩对面的陆家嘴摩天大楼和灯光夜景,是中国现代化成就最直观的表达。这场上海的直播在全球的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场“中国风暴”,播放量突破了2亿次。

两亿国外年轻人看到的,不仅是基础设施一骑绝尘,还有中国人的友善和包容,当路人和甲亢哥一起跳舞时,弹幕里都在说,“不是说中国人很保守的吗?”

西方媒体过去几十年筑起的认知高墙,甲亢哥一场直播给干碎了。

在爱因斯坦面前丢了的面子,陆谦受竭尽全力想守护的面子,时隔100年后,还是在上海挣回来了。兽爷的好友包叔说:

入关之后,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但老外们想不到,外滩和陆家嘴的组合,上海人早就已经看腻了。随着城市发展,他们提出了一个概念:

外滩代表上海的过去,陆家嘴代表上海的当下,北外滩代表上海的未来。

从那时开始,伟大的北外滩复兴计划就开始了。之所以要说复兴,是因为北外滩是上海开埠的起点,是上海航运业的发源地——爱因斯坦当年登陆上海,中国第一批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出发,都是在北外滩。

北外滩的复兴,也补上了上海绝对中心的最后一角,外滩-陆家嘴-北外滩,隔着黄浦江,形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上海中心。

2018年,时任上海领导给北外滩提了一个新定位:

领导不止一次说过,要充分认识北外滩4平方公里的极端珍贵性、重要性。为了强调会客厅的重要性,他特地将不少重要外事会见放到这里,借这里的江景向外国客人讲中国故事。

除了展示,“会客厅”的更大功能在于:

接纳全球的人员、资金、信息、产品。

如今,这里已经有了航运中心的雏形,世界上最大的航运公司基本已经在这里办公,跟航运配套的律所、会计师事务所、期货、保险也都在陆续搬来。

一个农耕文明国家,要开始竞逐海洋了。

因为北外滩的复兴,虹口区2024年的GDP增速,已经是上海第一;新设企业和实到外资的增速,也都是上海第一。

3

作为世界会客厅,北外滩把最好的一线江景和核心区位置,都给了产业的公共空间。但这里不仅要修建高楼,重建码头和航线,还要重建文化。

中国最著名的文学家,鲁迅、茅盾、巴金,几乎都是在这里成名的;从北外滩走出去的建筑师,比如孙福水和陆谦受这一代人,几乎建造了现代香港的基础。

会客厅后面,当然也要有起居厅,而最能代表上海的住宅建筑就是发源自这里:

里弄。

里弄是上海建筑的文化符号。它既有江南传统民居的影子,又借鉴了欧洲毗邻式住宅,但却是上海人对自己城市空间与历史的独特解读。

过去几十年,上海想了各种办法来保护和传承里弄的建筑风貌。其中一个办法,设置严格的规则和考核,将复兴里弄的具体工作,交给企业和市场。

2023年9月,在经过层层遴选后,距离外滩1.3公里的嘉兴路街道hk270B-04地块,被交给了一家来自广州的企业:

越秀地产。

越秀是一家从广州走出来的企业。广州的很多地标,从第一豪宅二沙岛到400米的广州IFC,都是出自越秀地产,有“一座广州城,半部越秀史”的说法。

走出广州后,他们在北京、上海、深圳开发了大量高品质项目,这家缔造了中国第一代商品房的公司,目标是创造“时代的第一性”。

那块地距离外滩直线距离约1.3公里,用寸土寸金形容也不为过,地块不大,红线更多,越秀地产不仅要复原传统里弄的建筑形态,还要保留传统的空间肌理、格局、尺度。

(越秀外滩樾 实景图)

复原和建设,并不是难题,难的是如何在红线内,打造出适合现代人的居住方式。

里弄的精髓在公私空间的弹性边界,越秀地产想了一个破局的办法, 他们往地下深挖约15米,做了一个地下三层的垂直公共空间。

(越秀外滩樾 实景图)

约15米的高差,营造出越秀地产可发挥的空间,他们做了一个垂直的山水庭院,庭院的理念来自于北宋第一名画,范宽《溪山行旅图》的三段式构图。地面有花园,墙壁上有瀑布,地下有庭院。山水庭院中间的天井,是一棵高达8米的子母松。

(越秀外滩樾 实景图)

荷兰建筑师库哈斯曾经感慨过,里弄是中国人独有的智慧,是上海人在有限资源下的创造性空间利用。

他可能想不到,有一天上海人会在墙壁上楼梯边,凿一条瀑布出来。

越秀地产确实把每一寸空间用到了极致,除了配套的会客厅,还在夹层做了一条艺廊空间;而最下面一层的会所,不仅私宴厅、休闲吧、健身区等功能,还有一个半标长度的泳池。

泳池的设计灵感,来自罗马浴场,希望通过宏伟而精致的建筑,营造出一个宽适放松的氛围。

为了让更好的实现松弛舒适的休闲功能,越秀地产竟然做了穿透两层楼板设置了天窗,把自然光引入泳池。在此之前,上海还没有人这么做过地下泳池。

溪山行旅图和罗马浴场,就这样毫不违和地出现在了同一个场域中。上海是个大熔炉,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全世界优秀的文化都可以吸纳进来。

对越秀地产这家国企来说,这个一号作品是他们留给上海的精神作品:

越秀外滩樾。

4

在越秀外滩樾动工之前,越秀地产花了六个月的时间做了一件事:

研究里弄。

越秀外滩樾的地块内,越秀地产把仅存的两栋楼,里里外外进行了全方位的测绘和激光扫描,甚至把各种砖块的尺寸,进行了精确测量。

后来大家才看到,原红砖的立面风格,被越秀地产复原出来;那些有保护价值的建筑构件,也被保留了下来;他们用的砖块尺寸,和一个世纪前的砖块完全匹配。

不仅如此,越秀地产的建筑师们测绘和扫描了大量历史建筑,比如张爱玲故居、二大会址、“远东第一豪宅”周同文公馆,很多建筑细节,被还原到越秀外滩樾中。

越秀外滩樾几乎是一个纯手工打造的作品。

从入口的大门到顶灯,从大堂的纯铜楼梯到室外墙壁上的干挂石材,都是工匠手工打造出来的。

(越秀外滩樾 实景图)

他们不仅使用地块上原有的老砖,也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功能性更加的陶砖,而在内部立面上大胆使用了釉面砖,喷釉烧纹,每一块釉面砖烧制的冰裂纹均为相同,其成品率甚至只有68%。

这些砖上墙,也使用了8种拼法,设计师和工匠尝试了上海里弄所有的砖的拼法,经典出适合越秀外滩樾,通过立面记录下来。

整个越秀外滩樾,几乎是一座海派非遗手艺的博物馆。

懂行的人会看到更多惊喜——窗楣的装饰,是张爱玲家的同款;墙体上的弧线,有邬达克的影子;传统的山墙,却又有巴洛克的风格。

里弄本来就是全球设计和营造智慧的集合,100多年后,越秀地产不仅把历史上里弄的那味真的还原出来了。

更重要的是,经过越秀地产的改良,形成了一种新的居住形式,而且是更具有现代性的居住需求。越秀外滩樾有49邸,每幢建筑的还嵌有一块御窑金砖。

阮仪三说过,当里弄价值被完全展现的时候,就是里弄不再面临被拆除危险的时候。越秀地产知道:

仅仅靠怀念,是不可能拯救里弄的。

越秀外滩樾从设计到营造,完全符合陆谦受的建筑主张,一件成功的建筑作品:

第一不能离开实用的需要;

第二不能离开时代的背景;

第三不能离开美术的原理;

第四不能离开文化的精神。

从越秀外滩樾步行到外滩边陆谦受造的中国银行大楼,只有不到两公里。这两公里,中国的建筑师们走了整整100年。

来源:资本迷踪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