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下,转基因技术作为现代生物工程的关键部分,对全球农业与食品领域产生着深远影响。然而,国内却有部分人因转基因技术与美国的关联,盲目反对甚至传播谣言,这背后反映出对国家与科学技术关系的错误认知,以及对转基因技术本身的深深误解。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下,转基因技术作为现代生物工程的关键部分,对全球农业与食品领域产生着深远影响。然而,国内却有部分人因转基因技术与美国的关联,盲目反对甚至传播谣言,这背后反映出对国家与科学技术关系的错误认知,以及对转基因技术本身的深深误解。
转基因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1971年出现第一篇SCI实验论文,1973年首例转基因微生物诞生,1983年首例转基因烟草成功培植,此后在全球广泛研究与应用。它能够培育出具有抗病虫害、高产、优质等优良性状的农作物品种,或是生产出具备特殊药理作用、营养价值或工业用途的动物产品。例如,将只对昆虫有害的蛋白质基因整合到玉米种子基因组中,玉米便具备抗虫特性,减少化学杀虫剂使用的同时,产出品质更好的玉米。
技术本质上是全人类智慧的结晶,并不附属于某个特定国家。
以手机为例,苹果手机来自美国苹果公司,但不能因对美国某些方面不满就否定手机这一伟大发明。企业推动技术发展,可技术一旦诞生,便为全人类所用。转基因技术同样如此,尽管美国在转基因育种领域处于领先,却绝非其“独家秘籍”。自诞生以来,全球众多国家和科研人员共同投身研究,从基础理论到应用开发,从农作物基因编辑到生物制药探索,各国智慧与努力融入其中,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旨在造福全球。
美国在转基因育种领域强大,源于长期科研投入、完善科研体系以及顶尖科研人才汇聚,使其在研究和应用上先行一步,培育出抗虫玉米、耐除草剂大豆等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品种,带来显著经济效益。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能凭技术控制他国,转基因专利虽由不同主体持有,技术原理和知识却在全球科研交流中不断传播。众多发展中国家积极开展研究,逐渐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如印度大力发展转基因棉花种植,提高产量和质量,减少棉花进口依赖;巴西和阿根廷在转基因大豆种植上取得重大突破,成为重要大豆出口国。
中国在转基因技术领域实力不容小觑。上世纪80年代初期便开启转基因作物研究,是最早开展研发的国家之一。2008年国家启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全力支持研发。多年努力下,我国取得丰硕成果。基因克隆方面,成功克隆252个具有重要育种应用价值的抗病虫、抗逆等性状关键基因,部分应用于转基因新材料创制,打破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基因专利垄断,水稻基因克隆研究达国际领先水平,在国际水稻高水平论文中占比颇高。产业化发展上,转基因棉花成果显著,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棉花研发强国。
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育成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176个,累计推广4.7亿亩,农药使用量减少70%以上,国产抗虫棉市场份额达99%以上。此外,转基因抗虫水稻、高植酸酶玉米等原创性重大产品研发和安全评价也取得新进展,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缩小。
从全球视野看,转基因技术对解决粮食安全、环境保护等全球性问题意义重大。全球人口增长,粮食需求攀升,传统农业面临资源短缺、病虫害频发等挑战,转基因技术能培育抗病虫害、耐逆境农作物品种,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供应稳定。抗虫转基因作物减少化学杀虫剂使用,降低环境污染和对非靶标生物的伤害;耐除草剂转基因作物方便田间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医疗领域,转基因技术用于生产药用蛋白、疫苗等,为人类健康提供有力支持。
一些人因反美情绪而反对转基因,将转基因与美国霸权简单关联,这是极其错误的逻辑。
美国在1940年代后走向霸权主义,国际事务中的不公正行为引发反感,但应反对的是其霸权主义行为,而非美国的一切。转基因技术经过多年研究和实践,大量科学证据表明经批准的转基因产品是安全的,农业农村部也明确回应无科学依据证明转基因食品致癌、致不孕。将转基因技术与美国霸权混为一谈,是对科学技术的不尊重和对事实的歪曲。
利用谣言反对转基因危害诸多。一方面,误导公众认知,使人们对转基因技术产生恐惧和误解,影响对科学技术的正确态度,如“转基因食品致癌、导致不孕不育”等谣言,让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避而远之;另一方面,阻碍中国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中国在该领域研究和应用相对滞后,部分原因便是受反转基因谣言影响,若不能正确对待,将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处于劣势,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
我们应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依据科学研究和评估判断其安全性和应用,不被谣言和情绪左右。同时正确看待美国,学习其在高科技、高等教育等方面的长处,对其霸权主义行为保持警惕,积蓄力量随时反制,但不能将对美国霸权的反对延伸到否定美国所有事物,包括转基因技术。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更要正确的对待转基因技术。
一方面,继续加大科研投入,鼓励自主创新,提高在转基因技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培育更多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加强科学普及,消除公众误解和恐惧,让公众了解转基因技术原理、安全性评估及应用前景,引导理性看待转基因产品,完善监管体系,严格规范各个环节,确保转基因技术安全、有序发展。
(写于2025年。)
来源:怀疑探索者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