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发放工会消费券、出台激励政策、实施“引客入明”计划、组建疗休养基地联盟……一季度,市总工会围绕中央提振消费行动专项行动方案和全总“十项措施”部署,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深入推动“四领一促”工作,积极发挥工会职能,探索服务职工新模式、新领域,激励提振文旅消费
发放工会消费券、出台激励政策、实施“引客入明”计划、组建疗休养基地联盟……一季度,市总工会围绕中央提振消费行动专项行动方案和全总“十项措施”部署,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深入推动“四领一促”工作,积极发挥工会职能,探索服务职工新模式、新领域,激励提振文旅消费市场,擦亮“疗休养”品牌,释放职工消费潜力,助力一季度全市社会经济发展良好开局。
多措并举惠职工
“领到的消费券买东西直接就能抵扣,550元的东西省了100元,太划算了!”蛇年新春,企业职工李女士拎着满当当的年货喜笑颜开。
这场由消费券掀起的年货采购热潮,正是三明市总工会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发动工会会员积极参与,助力提振消费的生动缩影。
1月22日至2月12日,市总工会联合市商务局、两区总工会开展“乐购三明·‘工’贺新春”促消费活动,通过银联“云闪付”APP分两阶段发放150万元商贸惠民消费券,撬动848万元消费热潮。
真金白银的优惠直接触达职工群体,不仅让市民享受实惠,更引燃春节消费市场,为新春经济注入“强心剂”。
除了“促消费”,市总工会还同步打出了“惠职工”组合拳。
今年一季度,市总工会办公室印发《职工疗休养补助激励政策通知》,对基层工会组织职工到市内基地开展疗休养,给予每人每天150元至300元的专项补助。
除了发放专项补助,市各级工会还加大了对一线职工的关心关爱力度,不断扩大职工疗休养规模。
近日,30名参与春运保障工作的一线职工参加了市总工会组织的2025年市属春运保障工作一线职工疗休养示范班。来自三明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的一线职工吴惠玲高兴地说:“感谢市总工会组织的疗养活动,让我在三天休养中放松身心、卸下工作压力,真切感受到工会‘娘家人’的关怀。这份温暖给了我满满的动力,回到岗位后我会以更热情的状态投入工作。”
将政策红利切实转化为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一季度,全市累计组织153期疗休养活动,3290名职工参与,已补助疗休养专项资金280.43万元。
引客入明拓市场
今年一季度,三明市总工会以“引客入明”为抓手,深化沪明及长三角区域合作,激活文旅康养消费新引擎。
2月23日至27日,由27家上海旅行社代表组成的43人“‘林’距离・绿都行”上海职工疗休养首发踩线团抵达三明,开展五天四晚深度考察。团队走访朱子文化园、桂峰古村落等人文地标,沉浸式体验丹霞山水、朱子家宴、健康理疗及民俗表演。
“三明生态优越、文化厚重,这些都是疗休养的独特优势。”踩线团成员李旭表示,将把“山清水秀、底蕴深厚”的三明推荐给更多上海职工。
借助沪明对口合作契机,市总工会不断扩大疗休养合作“朋友圈”。一季度,市总工会先后赴上海、六安开展疗休养推介,与六安市总工会签订“红魂绿意・康养互联”合作框架协议,建立资源共享、人员互送机制。同时,积极推动 “明品入沪”,目前已推荐2家企业作为上海市总工会“幸福直通车”储备服务商。
同步落地的2025年职工入明疗休养政策,为上海、安徽职工(劳模)团队提供景区免门票、工会会员五折购票等实惠,覆盖泰宁尚书第、永安桃源洞等20余家景区。
此外,市总工会还打造“惠工云集市”,搭建“明品工惠”线上服务平台,实现职工消费“云端触达”,加速助力将三明疗休养资源转化为消费动能。
红利持续释放,一季度已吸引市外88批3243人入明疗休养,其中上海职工35批1001人,为文旅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全链升级优服务
“为优化疗休养服务,进一步打响三明疗休养品牌,我们计划把全市30多家优质疗休养基地联合起来,组建疗休养基地联盟,促进基地间信息共享与协同合作。”市总工会权益部负责人介绍。
联盟成立后,市总工会将探索“首接责任制”服务模式:由首接基地统筹疗休养团队的行程规划及服务保障,为职工打造身心放松的休养环境。
依托三明数字工会平台,市总工会今年将新增周末游和职工疗休养管理系统,丰富智慧工会线上服务功能。基层工会可通过系统一站式规划个性化疗休养线路,满足职工多样化需求。
在服务品质提升方面,市总工会一季度联合市旅游协会,组织宁化、清流、明溪等地40名一线导游员、基地管家开展专项培训,重点提升健康理疗、应急保障、民俗文化讲解等技能。特色产品同步迭代,在现有“闽学溯源”“环大金湖”等精品线路基础上,推出“温泉+森林康养”“红色+森林康养”等特色线路,培育“锗泉疗养”“慢病调理”等差异化产品,推动基地从单一住宿功能向“综合服务体”转型,带动沿线乡村旅游及农产品消费。
从资源整合到智慧服务,市总工会正通过全链条赋能推动疗休养产业升级,持续为文旅经济与乡村振兴贡献“工”字号力量。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