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把刀+虾油味=爆款!三婶婆让福州话火出圈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9 17:29 1

摘要:日前,在位于福州江滨西大道的苍霞精舍内,闽语研究专委会文化拓展秘书处正式挂牌成立。仪式中,在众人簇拥下,身着“三把刀”福州传统服饰的“三婶婆”张秀榕笑得格外灿烂。作为福州方言文化的传播者,多年来她致力于传承和推广福州传统方言文化,其努力和成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

日前,在位于福州江滨西大道的苍霞精舍内,闽语研究专委会文化拓展秘书处正式挂牌成立。仪式中,在众人簇拥下,身着“三把刀”福州传统服饰的“三婶婆”张秀榕笑得格外灿烂。作为福州方言文化的传播者,多年来她致力于传承和推广福州传统方言文化,其努力和成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热爱“萌芽”

虾油味“破茧成蝶”

出生于闽侯县白沙镇的张秀榕,小时候最喜欢听的,就是母亲哼唱的各种福州话童谣。幼时,那一段段亲切的乡音和俚语,激发了张秀榕对福州方言的兴趣。

(每场活动,张秀榕都会精心装扮“三把刀”福州传统造型•谢尔瑶/摄)

“母亲可以说是我接触方言的‘引路人’。她虽是农村妇女,却总能巧妙运用四字、六字的福州俗语和俚语与人交流,就像一句句富有韵律的民间诗歌。”

(张秀榕向记者介绍自己“虾油味”的童年•谢尔瑶/摄)

在她的回忆中,小时候,妈妈和别人说话都带着俚语。其中,就有一句“江里有鱼不去找,非要在碗里争抢”,令她印象特别深。这句话,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劝人莫要“内卷”,母亲的这句俗语,至今仍不时回响在张秀榕的耳边,教导她为人处世要心胸宽广,目光长远。

幼年长期的耳濡目染,让张秀榕自小就习惯了这种“虾油味”的说话方式。长大后,她考上了永泰艺校,为了系统地学习方言文化她选择了学习闽剧。在校园里,张秀榕如饥似渴地汲取闽剧技艺和方言技巧,每天早起用方言练嗓,跟着老师一招一式地学习,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在舞台上绽放光芒,成为福州文化的传播者。从艺校毕业后,能说会道的张秀榕一直做着闽剧和主持的工作。

(张秀榕展示她的各类聘书)

然而,现实很快给了张秀榕“当头一棒”。在2015年的一次演出中,张秀榕受邀担任主持人。当她登上舞台时,一口带着福州腔的普通话,瞬间打破了现场的氛围。“普通话都说不好做啥主持人”“主办方就不能请个靠谱的人吗?”……台下观众一句句起哄的话语和嫌弃的目光,像针一样刺痛她的心。随后,主办方毫不留情地叫停了她的工作。这次挫折如同一道鸿沟,让张秀榕陷入了自我怀疑,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涉足主持行业。

突破困境

挫折中砥砺前行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许多线下活动按下了“暂停键”。期间,张秀榕也只能“宅”在家中,闲暇中“刷”抖音打发时间。没想到,却给她打开了一扇意外的“希望之窗”。

“反正也是闲着,我不如用抖音发些福州话视频,没准也能传播福州文化,顺道‘吸吸粉’呢。”

抖音“刷”久了,注意到平台巨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后,张秀榕心里产生了不一样的想法。于是,她怀着忐忑的心情,录制了一段闽剧《甘国宝》的演唱视频并发布。

(张秀榕自导自演的俚语二人转在短视频平台收获大量点赞•林若野/摄)

“没想到,第二天手机上提示音就响个不停,粉丝一夜之间增加了3000多人,网友们纷纷点赞,说我的福州话发音字正腔圆,十分地道。”

此后,一炮而红的张秀榕便以“三婶婆”的身份正式出道,一头扎进创作中,把福州俗语、俚语、民谣融入歌曲,为大家重现了一首首经典福州歌谣,最火的一首福州话歌曲点击量更是高达152万

福州方言本土化!今日打卡!

福州方言顺口溜:三婶婆说唱夸福州

视频来源:福州三婶婆

“最初,也有人评论说这些民俗歌谣大家都知道,质疑我在用方言‘蹭热度’,可更多人对我表达了支持。”张秀榕说,不少身处异国他乡的老福州人,经常在她的评论区留言,感慨从她的视频中回味了“乡愁”;不少年轻人也表示从她的视频里第一次认识到福州话的“美”。

福州方言本土文化!方言也可以这么嗨!

雅俗共赏不喜勿喷哦!

视频来源:福州三婶婆

“在‘认识’福州话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学习。”张秀榕说,她用“学无止境”来形容对福州方言的学习态度。学习中,她认识了闽语研究学者陈苏、方向红、唐若石、榕城等,每当遇到不熟悉的方言词汇,她总会第一时间向他们请教,在一次次学习中丰富了对福州方言文化的认知。

薪火相传

文化传承新征程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调研期间提到了‘七溜八溜不离虎纠’这句俚语,让包括我在内的福州方言传播者都深受鼓舞,也更加坚定了传播地方文化的决心。”张秀榕说。

在朝阳闽灶推广闽菜、在演出时身着“三把刀”福州传统民俗服饰、一直坚持线上线下表演各种福州传统节目

……现在的张秀榕不仅继续坚持在平台发布福州话歌曲,用质朴的歌词唱出了福州的风土人情、历史故事以及对家乡的深情厚意,也从吃、穿、演等多个方面宣传着福州的文化,用自己的力量为家乡打“call”。

目前

三婶婆全平台粉丝超12万

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粉丝观看

(“福州三婶婆秀榕文化”抖音首页•抖音页面截图)

“现在的孩子接触福州话的机会太少,不会听更不会说,只知道‘吃饭睡觉’这些常见的词语,这是因为缺少讲福州话的语境。福州话是我们的骄傲,是地方文化符号,不应该被忘记。这也是我坚持这份工作的初衷。”

张秀榕表示,本次闽语研究专委会文化拓展秘书处挂牌仪式不仅是为闽语的研究注入新鲜的血液,更是拓宽了福州话的行列。接下来,她还将与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作,致力于闽都扛斋习俗的宣传和推广。

(张秀榕主持今年竹岐乡元格村举行的陈景韶孝道文化节•王立强/摄)

“‘扛斋’是福州方言口语,普通话说‘扛(读gāng)斋’,该习俗起源于唐代,可谓古代、近代福州特有的‘教师节’,其活动过程倡导尊师崇教,引导勤俭朴素和孝道家风,是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反映和赓续。”张秀榕介绍道。

目前,闽都扛斋习俗已被列入福州市第七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采访的尾声,张秀榕现场为记者表演了一段《春江花月夜》朗诵,这是她为即将到来扛斋活动准备的曲目。在她充满感情的福州话吟诵中,这首号称“孤篇压全唐”的名篇被赋予了别样的韵味,让在场的每一个人感受到了福州方言与古诗交融的独特美感。

闽都扛斋习俗基础艺术技能!

中华吟诵之福州方言吟诵!诗歌歌吟诵!

《春江花月夜》

视频来源:福州三婶婆

闽侯县融媒体中心 林若野 谢尔瑶/文

编辑:林丹(小) 洪婷婷

校对:吴梓航 洪婷婷

审核:王立强 陈燕

监制:谢永杰 庄高翔

进入主页后

来源:遇见闽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