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英国政党轮替,英国首相办公室早在2024年7月29日就宣布:在保守党14年的长期执政下,该国财政出现了20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860亿的赤字。 办公室同时表示:国家财政已经破产,英国正“变得支离破碎”。
最近英国政党轮替,英国首相办公室早在2024年7月29日就宣布:在保守党14年的长期执政下,该国财政出现了20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860亿的赤字。 办公室同时表示:国家财政已经破产,英国正“变得支离破碎”。
如今,英国正深陷财政危机之中,这一危机给民众生活和地方政府运转带来了巨大冲击。
2022年9月,时任首相利兹·特拉斯推出迷你预算案,引发英镑大跌,从对人民币汇率1:9.2左右在一天内跌至1:7.7,持续近两周,导致信用体系崩盘,特拉斯在执政49天后被迫辞职。
紧接着,通货膨胀大幅上升,2023年9月初,伯明翰市议会宣布破产,这一消息令人震惊,随后发现还有众多市议会要么已经破产,要么濒临破产。 政府破产并不等同于公司破产,但意味着入不敷出,收入和支出无法平衡且缺口巨大。
一旦地方政府宣布破产,对老百姓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市议会一方面要开源节流,增加收入的同时减少公共服务,这意味着居民要承担更多税负,却享受更少的公共服务,生活质量大幅下降。城市在解决财政危机之前,难以获得新的投资和补贴,例如美国底特律和英国伯明翰就是典型例子。
伯明翰在2023年9月破产后,2024年初发布的2024 - 2025年度预算案显示,未来连续五年每年将提高当地税负50%,同时大范围削减市政修补、道路维护、花坛美化、城市景观和公共活动等不必要开支。
不同市议会破产的原因各不相同。以伯明翰市议会举例,破产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长期存在男女同工不同酬现象,女性员工将其告上最高法院,历经十年胜诉,市议会需赔付超过20亿英镑。
二是2020年为进行数字化改革,升级行政管理系统,原本1900万英镑的预算因疫情推迟延期,最终花费超过1亿英镑,这两项巨额支出致使伯明翰市议会财政崩溃。还有一些市议会因投资失误而破产,如伦敦南部的克里登市议会,投资商业地产本期望获利,却因疫情导致投资全部赔掉,最终破产。
在伦敦周边地区,类似因投资地产失败而面临破产的市议会不在少数。市议会则面临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疫情后许多人因后遗症无法工作,需要更多养老支持,社会护理支出(如养老院、社区医疗等)大幅增加,占市预算的60%,给财政带来了沉重负担,若没有新的财政政策支持或结构性变化,2026年左右可能宣布破产。
英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与中国有很大差异。由于城市发展成熟,土地财政并非主要收入来源,其主要收入依靠对老百姓和当地商业企业征收的税收,包括市政税(Council Tax,对辖区内住房居民征收,用于提供当地公共服务)和商业税(Business Rate,对辖区内商业活动征收),税收金额与房屋价值和商业地段价值相关。
此外,一些地方议会还有少量其他收入,如停车费、旅游税等,但占比很小。地方政府的收入往往无法支撑全年运行,还需依赖中央财政的专项拨款,如教育和医疗方面,中央财政拨款给市议会后专款专用,市议会不能干预。同时,地方政府在进行新基建项目和投资时,部分资金也来自中央财政的专款申请。
英国如今竟陷入破产困局,着实令人唏嘘。其宣布破产背后,赖账意图昭然若揭。英国当前的债务构成繁杂,债务规模已逼近 3 万亿英镑,仅凭国内经济发展,短期内根本无力偿还如此巨额债务。
从国家破产的后续处理机制来看,虽与企业破产不同,国家破产后债权国或债权机构通常会给予一定缓释时间,但这也给了英国 “喘息” 以逃避债务的机会。英国极有可能借此时机,通过与债权人重新谈判债务重组条件,变相赖掉部分债务。
英国破产对全球金融市场冲击巨大,英镑贬值、信用评级下调,不仅影响自身经贸活动,还会让持有英国债券的国家和投资者遭受损失。而在英国破产阴霾之下,美国的动向同样值得警惕。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长期以来债务问题积重难返。
其公共债务规模早已积累至三十五万亿美元之巨,远远超出英国。近年来,世界各国加速去美元化进程,使得美国惯用的美元收割手段愈发难以奏效,这进一步加剧了美国财政缺口扩大的风险。
美国国内部分人士已释放出不良信号,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就曾表示美国经济发展不佳,可能步入破产边缘。此前,共和党参议员迈克・李还起草了关于 2025 年美国退出联合国的法案,该法案若通过,美国将停止对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的资金支持。
这一系列举动反映出美国在面临债务困境时,试图通过 “退群” 等方式逃避国际责任,为赖账做准备。一旦美国效仿英国宣布破产以赖账,全球金融体系将遭受毁灭性打击。美国国债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大量国家和投资者持有美债,美国若违约赖账,债券价格必将暴跌,投资者资产大幅缩水,进而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甚至可能触发世界性经济灾难。
面对英美可能的赖账行径,各国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一方面,要加强金融风险监测与预警,评估自身对英美债务的风险敞口,提前做好资产配置调整,降低潜在损失。
另一方面,加速推进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建设,减少对美元、英镑的依赖,增强自身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在国际合作层面,各国应加强沟通与协调,共同制定应对策略,对英美形成约束,维护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
毕竟,英美赖账不还钱的行为,损害的将是整个国际社会的利益,唯有携手应对,才能最大程度降低风险,保障全球经济的平稳发展 。
文章来源:忽左忽右
来源:小志一直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