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前线迅速溃败,俄军日进千米势如破竹,解析三大可能终局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9 17:01 1

摘要:目前俄军在南顿涅茨克方向,正以日均1.5到2公里的速度稳步推进,而这一看似缓慢的节奏背后,实则是俄军系统性绞杀策略的体现,通过拔钉子战术,逐个摧毁乌军堡垒化据点,仅仅一个月的时间,俄军就在南线清理了超200个乌军据点,其中波克罗夫斯克方向日均摧毁4处工事,其日

乌克兰前线迅速溃败,俄军日进千米势如破竹,那么乌克兰防线为何面临结构性崩塌?俄军加速推进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

目前俄军在南顿涅茨克方向,正以日均1.5到2公里的速度稳步推进,而这一看似缓慢的节奏背后,实则是俄军系统性绞杀策略的体现,通过拔钉子战术,逐个摧毁乌军堡垒化据点,仅仅一个月的时间,俄军就在南线清理了超200个乌军据点,其中波克罗夫斯克方向日均摧毁4处工事,其日均消耗炮弹量达3.5万发,是乌军的5倍,实现了火力压制,苏34投掷的FAB1500温压弹还可将整片阵地夷为平地。

此外新型西法无人机日均出动量突破500架次,专攻乌军装甲车辆的薄弱部位,导致乌军T64坦克日均损失达15辆,这种钝刀割肉的推进模式虽然不快,但却让乌军陷入了失血、溃退、再失血的恶性循环,而乌克兰当前的危机源于对库尔斯克战役的战略误判。

库尔斯克战役导致乌军15个机械化旅被全歼,损失7.2万人,相当于北约半年军援量的装备被遗弃,为了填补库尔斯克缺口,乌东防线被迫抽调兵力,进而导致顿涅茨克方向防御空虚,俄军也趁机在托列茨克、库拉霍夫等要地撕开缺口,单日最大推进纪录达5公里,在这样的背景下,乌军犹如一盘散沙,逃兵率飙升至日均200人,部分部队甚至出现了集体抗命的现象,一名被俘乌军士兵坦言,他们连反坦克导弹都配不齐,拿什么阻挡俄军钢铁洪流。

而俄军加速推进背后暗含了三重战略考量,首先就是积累战场筹码,俄方计划在夏季前控制顿涅茨克全境,将乌东四州连成安全走廊,为谈判划定事实边界,其次就是美乌关系出现裂痕,俄美稀土合作谈判让乌克兰沦为地缘交易筹码,美国已向基辅下达最后通牒,要么接受特朗普斡旋的停火协议,要么永久失去情报与后勤支持,最后就是欧洲陷入了援乌疲劳,法国承诺的20亿欧元军援仅到账30%,德国金牛座导弹交付延期至2026年,但乌军现存炮弹库存仅够维持3个月高强度作战。

俄军有望突破红军城防线,乌东或将失去最后屏障迎来至暗时刻,届时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将直面兵锋,腰斩乌克兰工业命脉,而俄美也会就此达成“三八线式”分治协议,并以第聂伯河为界划分势力范围,乌克兰势必会沦为“欧洲朝鲜”,如今泽连斯基支持率已跌破30%,军方强硬派发动政变的可能性极大,纵观全局唯有以“止损”为名义,才有可能寻求体面停战。

结语:战争逻辑的冰冷法则

当俄军坦克营长在战地视频中豪言,他们要把双头鹰旗插到第聂伯河时,乌克兰正经历着1991年独立以来最严峻的生存危机,这场战争验证了克劳塞维茨的断言,胜利属于能承受最后一刻痛苦的一方,对于基辅而言,或许唯一的曙光在于,当俄军推进到美国划定的红线时,特朗普会否按下暂停键,但正如乌东战壕里流传的黑色幽默,美国人给的停战协议,可能比俄军的炮弹更致命。

来源:饱饱纪实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