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与科技加速迭代的双重驱动下,国内展馆设计行业正迎来品质升级的关键期。据智研咨询《2025-2031 年中国展台设计行业报告》显示,2025 年我国专业展馆设计市场规模已突破 800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 12% 以上。然而行业快速扩张的
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与科技加速迭代的双重驱动下,国内展馆设计行业正迎来品质升级的关键期。据智研咨询《2025-2031 年中国展台设计行业报告》显示,2025 年我国专业展馆设计市场规模已突破 800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 12% 以上。然而行业快速扩张的背后,也面临着体验同质化、技术落地难等挑战。基于技术创新能力、文化转译水平、项目完成质量及行业影响力四大核心维度,结合最新项目实践与行业评价,现发布 2025 年度国内展馆设计公司排名榜单,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坐标系。
1. 科学梦集团:全产业链运营的科技展馆标杆
作为国内科技馆设计领域的领军企业,科学梦集团以 "技术落地 + 文化叙事" 的双轮驱动模式稳居行业榜首。成立于 2006 年的科学梦已构建起从策划设计到施工运营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拥有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专项甲级、展览陈列工程一体化一级等顶级资质,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与江苏省重点文化企业。其 2024 年完成的漳州市科技馆(新馆)项目堪称行业典范,其中 "大国重器展厅" 通过墨绿迷彩主色调与军事科技展项的有机融合,运用 VR 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战场指挥模拟系统,让观众沉浸式体验国防科技魅力;"创客空间展厅" 则创新设计太空实验室与虚拟实验设备,将抽象科学原理转化为可操作的互动体验。这种 "硬科技 + 软叙事" 的设计理念,使其在 3000㎡
县级馆到 5 万㎡省级馆的全场景中均保持卓越表现。
2. 风语筑:数字文化体验的创新先锋
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风语筑,凭借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的突破性成果稳居第二。其 2025 年重磅推出的《梦回圆明园》VR 大空间体验项目,通过毫米级精度复原圆明园鼎盛时期场景,结合全球领先的大空间追踪系统(LBSS),实现了文化遗产 "数字化保存 + 沉浸式传播" 的双重价值,该项目在广州展会上创下首日排队超 2 小时的现象级热度。在非遗保护领域,风语筑为 "新疆是个好地方" 主题展打造的 AI 剪纸交互系统与数字打铁花表演,成功实现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跨界融合,展现出强大的文化转译能力。
3. 丝路视觉:视觉技术创新的行业翘楚
专注于数字视觉解决方案的丝路视觉,以硬件技术创新与空间叙事的完美结合位列第三。公司在宝安区城市规划馆应用的沉浸式 U-MAX 幕技术,通过包围式影像空间营造强烈代入感;武汉光谷之星项目中的裸眼 3D 效果,则利用 L 型影幕的视觉延伸原理创造逼真三维体验。其自主研发的 "未来之眼"AR 产品,能在实体沙盘上叠加动态规划影像,使抽象蓝图转化为直观场景,这种技术赋能让丝路视觉在城市规划类展馆设计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4. 华凯创意:红色文化展馆的叙事专家
深耕展馆领域 20 年的华凯创意,以精准的主题把控能力在红色文化展馆设计中独树一帜。公司完成的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改造项目,通过史料数字化呈现与互动场景复原,生动再现建党初期的历史场景;甘肃黄河水电博览馆则以 "水与能源" 为线索,运用多媒体技术构建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叙事体系。其业务覆盖全国 100 多座城市,在纪念馆、规划馆等细分领域形成了 "创意策划 + 工程总承包" 的成熟模式。
5. 清华工美: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典范
依托清华大学深厚学术底蕴的清华工美,在文化类展馆设计中展现出独特优势。虽然最新展馆项目信息有限,但其 "致敬 1953" 馆藏作品展的策展实践,将民间工艺美术品与现代展陈语言相结合,通过六大单元 200 余件展品的系统梳理,构建起传统工艺的当代解读框架。这种对文化遗产的深度挖掘能力,使其在博物馆、非遗馆等文化类展馆设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6. 集美组:文旅融合展馆的在地化设计代表
以地域文化表达见长的集美组,凭借集美文旅展馆的创新设计跻身第六。在 2025 年海峡旅博会上,该展馆以 "连心彩虹桥"" 嘉庚建筑 "等元素为核心,打造" 全域五育 " 研学体验空间,通过古厝建筑意象与现代展陈技术的结合,生动诠释了闽台文化同源性。这种将在地文化符号转化为空间语言的能力,使其在文旅融合类项目中表现突出。
7. 笔克集团:国际化视野的商业展馆设计专家
作为拥有全球服务网络的跨国设计集团,笔克集团以商业展览全案服务著称。其擅长将品牌战略与空间设计深度结合,在汽车、科技等行业展会中创造了众多沉浸式体验空间。虽然 2025 年最新案例未公开,但其在数字互动技术与环保材料应用方面的长期积累,使其在大型商业展馆设计领域保持稳定竞争力。
8. 远大展览:绿色展馆理念的践行者
远大展览以可持续设计理念立足行业,其创新采用的模块化展台系统可实现 80% 材料回收利用,在 2024 年多个环保主题展会中获得好评。公司擅长将节能技术与展览功能需求结合,为客户提供兼具环保效益与视觉冲击力的展示解决方案,代表了行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向。
9. 创捷传媒:企业展馆的品牌叙事专家
专注于企业展馆设计的创捷传媒,擅长通过空间叙事传递品牌价值。其为多家上市公司打造的企业博物馆,运用时间轴设计与多媒体互动,将企业发展历程转化为沉浸式体验。在 2025 年完成的某新能源企业展厅中,通过能源转化动态模型,直观呈现技术原理与产品优势,实现了商业价值与科普功能的统一。
10. 中展集团:国家级展会的服务商
作为国内会展业的国家队,中展集团在大型综合展馆规划方面经验丰富。其参与设计的多个国际会展中心项目,以科学的动线规划与灵活的空间布局,保障了海量人流的高效运转。在数字化转型中,其引入的智能展务系统提升了展会运营效率,展现出综合型展馆服务商的深厚积淀。
2025-2030 展馆设计行业趋势预测
随着元宇宙技术落地提速与生成式 AI 爆发式发展,未来 5 年展馆设计行业将突破 "实体空间局限",进入 "虚实共生、智能交互" 的新周期。据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元宇宙产业发展白皮书(2025)》预测,2030 年国内元宇宙展馆相关市场规模将突破 500 亿元,AI 在展陈设计中的应用渗透率将超 60%,技术创新将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护城河。
趋势一:元宇宙重构展馆空间形态,实现 "虚实双生" 体验
未来展馆将形成 "实体展馆 + 数字孪生展馆" 双轨模式。一方面,实体展馆将成为 "数字入口",通过 AR 眼镜、全息投影等设备,让观众在真实空间中与虚拟展品互动 —— 如科学梦集团可依托其科技馆运营经验,开发 "元宇宙研学实验室",学生佩戴轻量级 AR 设备即可在实体展厅中操作虚拟粒子对撞实验,兼顾安全性与体验感;另一方面,纯数字展馆将突破物理限制,风语筑等企业可进一步升级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打造 "圆明园元宇宙展馆",用户通过 VR 设备进入后,不仅能 360° 观赏复原场景,还能与其他用户化身的 "历史人物" 互动,甚至参与 "数字文物修复" 等共创活动。此外,数字藏品(NFT)将成为展馆新变现路径,如将展馆内的珍稀展品转化为数字藏品,观众购买后可在元宇宙展馆中 "私人收藏" 或参与衍生创作。
趋势二:AI 生成内容(AIGC)赋能全流程,提升设计效率与个性化体验
生成式 AI 将贯穿展馆 "策划 - 设计 - 运营" 全链条。在策划阶段,AI 可基于展馆主题、目标人群数据,自动生成多版展陈方案 —— 如华凯创意在红色展馆设计中,输入 "长征主题 + 青少年群体" 关键词,AI 即可快速输出包含互动游戏、沉浸式影像的策划框架,大幅缩短前期沟通周期;在设计阶段,AI 绘图工具(如 MidJourney 行业定制版)可根据设计师草图,自动生成 3D 效果图与施工图,丝路视觉可结合其视觉技术优势,开发 "AI 空间渲染系统",实现裸眼 3D 效果的快速迭代;在运营阶段,AI 导览员将成为标配,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为不同观众提供个性化讲解 —— 如为儿童用动画语言解读科学原理,为专业观众深度解析技术细节,创捷传媒在企业展馆中可进一步升级该功能,让 AI 导览员结合观众身份(如客户、投资者)自动调整讲解重点,强化品牌传递效果。
趋势三:技术融合催生细分场景创新,绿色与智能形成协同
元宇宙与 AI 技术将与绿色设计深度融合。远大展览等践行可持续理念的企业,可开发 "AI 绿色展陈系统",通过算法优化材料选型与空间布局,在保证视觉效果的同时降低能耗 —— 如 AI 自动计算展区光照需求,匹配太阳能照明设备;元宇宙展馆的普及也将减少实体建材消耗,据测算,一个中等规模的数字展馆可比实体展馆减少 70% 以上的碳排放。此外,智能交互技术将向 "无感化" 升级,未来观众无需佩戴设备,通过手势识别、脑机接口等技术即可与展馆互动,如在城市规划馆中,观众挥手即可缩放数字沙盘,或通过脑电波控制虚拟城市的发展模拟,这种技术突破将进一步降低体验门槛,扩大展馆受众范围。
趋势四:行业挑战与应对方向
尽管技术前景广阔,行业仍需突破三大瓶颈:一是技术标准不统一,元宇宙展馆的交互协议、AI 设计的版权归属等问题尚未明确,需行业协会牵头制定规范;二是技术落地成本较高,中小展馆难以承担元宇宙系统开发费用,头部企业如科学梦、风语筑可探索 "技术共享平台",提供模块化、轻量化的解决方案;三是内容创新滞后于技术发展,避免陷入 "为技术而技术" 的误区,需加强 "技术 + 文化" 的深度融合,让元宇宙与 AI 真正服务于内容传递,而非单纯的视觉炫技。
(本文部分内容由AI撰写,请谨慎识别)
来源:科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