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8日,记者从自治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会议上获悉,到2035年,全区将培养造就20名左右大国工匠、200名左右塞上工匠、1000名左右市级工匠。
4月8日,记者从自治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会议上获悉,到2035年,全区将培养造就20名左右大国工匠、200名左右塞上工匠、1000名左右市级工匠。
据介绍,今后我区将在围绕高质量发展不断扩大产业工人队伍规模、聚力拓展产业工人发展空间、全力保障产业工人权益、形成深化产改工作的整体合力等方面发力,推动全区产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在扩大产业工人队伍规模上,完善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办强特色优势专业,确保人才培养与高质量发展需求相匹配;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建立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行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提高技能水平,加大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吸纳更多优秀农民工进入产业工人队伍。在拓展产业工人发展空间上,落实“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支持企业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打破发展“天花板”;探索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互通、证书互认,加快岗位平等流动,提供更多发展赛道;为产业工人建功立业搭建舞台,聚焦重大任务开展劳动技能竞赛和科技创新攻关,让产业工人职业有甜头、发展有奔头、奋斗有劲头。在保障产业工人权益上,解决产业工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关注一线工人、困难职工、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开展送温暖、送清凉、职工医疗互助等活动,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在深化产改工作合力上,建立健全沟通协调、研究会商、联合调研、信息通报等机制;强化与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联动,调动企业积极性,实现“三方共赢”。
近年来,宁夏累计建设国家和自治区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3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89个,发布首届塞上工匠年度人物30名,其中2名入选大国工匠培育人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近60万人次;授予用人单位评价“自主权”,在138家单位开展技能等级自主认定;打破职业“天花板”,建立“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序列,试点评聘特级技师14名;累计评选表彰“塞上技能大师”61名、自治区技术能手130名,累计推荐3人荣获“中华技能大奖”、51人荣获“全国技术能手”;50余名高技能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荣获“塞上英才”奖。截至2024年底,全区技能人才总量达153.09万人次,其中高技能人才16.79万人。(宁夏日报记者 陈郁)
来源:宁夏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