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明皱眉看着父亲,语气中透着不解,“到底发生了什么?那位吴阿姨可是我好不容易找到的。”
“又一个走了?爸,这已经是第四个了!”
张明皱眉看着父亲,语气中透着不解,“到底发生了什么?那位吴阿姨可是我好不容易找到的。”
老人轻叹一声,目光飘向窗外飘落的梧桐叶,“儿子,有些事情,你不会明白的。”
这句话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张明站在父亲家门口,手里提着两袋刚买的水果。
初秋的风拂过他的脸颊,带着一丝凉意。
他已经有两周没来看望父亲了。
工作太忙,是他常用的借口。
但今天,接到家政公司的电话后,他不得不放下手头的项目赶过来。
“张先生,很抱歉通知您,吴阿姨决定不再继续为您父亲提供服务了。”
这已经是一个月内第四位提出辞职的保姆了。
张明按响门铃,心中的疑惑越来越深。
门开了,父亲张守城站在门口,看上去精神矍铄。
“爸,我来看您了。”张明挤出一丝微笑。
“进来吧,刚烧了水。”老人转身走向厨房。
张明跟着父亲进屋,发现屋内收拾得井井有条。
茶几上的报纸整齐地叠放着,花瓶里的百合花开得正艳。
没有想象中的衰败和混乱。
张明坐在沙发上,接过父亲递来的茶杯。
“爸,家政公司的人今天又打电话给我了。”他试探性地开口。
“哦?”张老先生脸上没有任何惊讶。
“吴阿姨也辞职了。”
“是啊,性格不合嘛。”老人轻描淡写地回答。
“一个月四个保姆,全都性格不合?”张明忍不住质疑。
张老先生抿了一口茶,沉默了片刻。
“我这把年纪了,脾气古怪点也正常。”
张明叹了口气,放下茶杯。
“爸,您得告诉我实话。”
“有什么好说的,不习惯和陌生人生活在一起。”
“您知道我工作忙,不能经常回来照顾您。”
“我自己能照顾好自己。”老人固执地说。
“可是您已经62岁了,万一有个闪失...”
“怎么,嫌我活得太久了?”老人语气突然变得尖锐。
张明愣住了,他没想到父亲会这样说。
“爸,您知道我不是这个意思。”
屋内陷入沉默,父子两人谁都没再说话。
窗外,一只麻雀落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
“算了,我不勉强您了。”最终,张明妥协了。
“那就好。”老人的语气缓和下来。
张明看着父亲,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自从母亲去世后,父亲性格确实变得有些古怪。
但这种辞退保姆的行为还是太反常了。
告别父亲后,张明开车返回市区。
02路上,他拨通了女友林小雨的电话。
“怎么样?和叔叔谈得如何?”林小雨关切地问道。
“还是老样子,说什么性格不合。”
“你觉得是真的吗?”
“我不知道,总感觉他有事瞒着我。”
“会不会...”林小雨欲言又止。
“会不会什么?”
“我是说,会不会是那些保姆做了什么不专业的事?”
张明皱眉思考着这种可能性。
“不像,那家家政公司口碑很好。”
“或者...”林小雨突然压低了声音。
“怎么了?”
“你爸年纪大了,又是一个人住...”
“你想说什么?”张明有些不耐烦。
“会不会是...某些不便明说的原因?”
张明愣住了,他从未往这方面想过。
“你是说,我爸对保姆有...那种想法?”
“也不一定,但不能排除这种可能啊。”
张明的心猛地沉了下去。
如果真是这样,那情况比他想象的更加复杂。
母亲去世才两年,父亲就...
不,他不愿意往下想。
“我有个主意。”林小雨突然说道。
“什么主意?”
“让我去试试。”
“什么?”张明惊讶地问。
“我可以假扮成保姆,去你爸那里工作。”
“你疯了吗?”
“这样才能知道真相啊。”林小雨认真地说。
张明沉默了,这个提议确实能解开谜团。
但让女友去冒险,他有些犹豫。
“你放心,我能照顾好自己。”仿佛读懂了他的顾虑,林小雨安慰道。
“万一我爸认出你怎么办?”
“我们只见过两次,而且我可以化妆。”
张明思考着,最终点了点头。
“好吧,但有任何不对劲,你就立刻离开。”
“放心吧,我又不是真的去当保姆。”
就这样,一个看似荒谬的计划开始实施。
03林小雨以“陈晓雨”的名字,通过家政公司应聘。
她把长发盘起,戴上一副无框眼镜,看上去成熟稳重许多。
简历上写着她有三年的护理经验,擅长照顾老人。
这当然是编造的,但足以骗过家政公司的初步筛选。
家政公司经理对这位应聘者印象不错。
“张老先生脾气有点特别,你要有耐心。”经理善意地提醒。
“我明白,老人都有自己的习惯。”林小雨微笑回应。
“前几位阿姨都没坚持超过一周。”
“我会尽力的。”
就这样,林小雨成为了张守城的第五位保姆。
初次见面那天,张明也在场,假装是来介绍新保姆的。
“爸,这是陈阿姨,以后就由她来照顾您。”
张老先生上下打量着这位“陈阿姨”。
林小雨微微低头,尽量避开直视。
“看起来挺年轻的。”老人评价道。
“陈阿姨今年35岁,有丰富的护理经验。”张明解释。
林小雨其实才27岁,但化了妆后确实显得成熟些。
“行吧,试试看。”老人不置可否。
张明离开前,偷偷给林小雨使了个眼色。
林小雨微不可察地点点头,计划正式开始。
第一天的工作很顺利。
林小雨打扫房间,准备午餐,陪老人看电视。
张老先生看起来很随和,与家政公司描述的判若两人。
“陈阿姨,不用忙了,坐下来一起喝杯茶吧。”
林小雨受宠若惊,小心翼翼地坐下。
“谢谢张爷爷。”她故意用敬称。
“叫我张先生就行,我还没老到当爷爷的年纪。”老人笑了笑。
这笑容让林小雨更加疑惑。
眼前这位温和的老人,怎么可能会刻意刁难保姆呢?
04傍晚,张明打来电话询问情况。
“一切正常,你爸对我挺好的。”林小雨低声说。
“真的?没有任何异常?”
“目前没有,也许前几位保姆是自己工作不认真。”
“继续观察吧,有情况随时联系我。”
“知道了。”
然而,平静并没有持续太久。
第三天傍晚,林小雨正在厨房准备晚餐。
张老先生突然出现在门口,吓了她一跳。
“陈阿姨,今晚我想吃松鼠桂鱼。”
林小雨手中的菜刀一滑,差点切到手指。
“啊?松鼠桂鱼?”
“对,我老伴生前最拿手的菜。”
林小雨从未做过这道复杂的菜。
“张先生,我可能做不好...”
“试试看嘛,不行就重做。”老人语气平和,但目光中带着审视。
林小雨只好硬着头皮答应。
结果可想而知,菜肴惨不忍睹。
鱼没炸酥,酱汁也太咸了。
老人尝了一口,皱起眉头。
“不合胃口。”他推开盘子。
林小雨站在一旁,有些尴尬。
“对不起,我再试试...”
“算了,我不饿了。”老人起身离开。
晚上,林小雨把这件事告诉了张明。
“这可能是个测试。”张明分析道。
“测试什么?”
“测试你的厨艺,或者是你的反应。”
“那我该怎么办?”
“坚持下去,看他接下来有什么举动。”
接下来的日子,类似的“测试”接连不断。
要求半夜起床准备宵夜。
打翻水杯,让林小雨重新打扫。
挑剔衣服没叠好,要求重新整理。
林小雨咬牙坚持着,暗中观察老人的反应。
奇怪的是,这些刁难虽然让人不快,却并不过分。
就像是有意为之,但又点到为止。
张老先生的书房成了林小雨最大的好奇点。
那扇门总是锁着,只有老人才能进入。
有时,深夜里还能听到书房传来细微的响动。
05某天清晨,林小雨起得很早。
经过书房时,她听到里面传来说话声。
是张老先生的声音,他在和谁通话?
又或者,他是在自言自语?
林小雨悄悄离开,不敢惊动老人。
此后,她开始注意到更多反常的现象。
张老先生时常在纸上写写画画,看到她来就立刻收起。
书桌上总是放着一些文学作品,多是情感类小说。
有时,林小雨在打扫时会发现一些照片。
照片上多是中年或老年女性,眼神温柔。
这些发现让林小雨心中的疑虑越来越深。
张老先生是在怀念亡妻?
还是另有所图?
第十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一切。
张老先生接到电话,匆忙出门,说是老友有急事。
临走前,他特意叮嘱林小雨不要进书房。
门刚关上,林小雨就放下手中的活计。
这是个绝佳的机会。
她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决定一探究竟。
书房的门果然锁着,但她早有准备。
在角落里,她找到了备用钥匙。
轻轻转动钥匙,门开了。
映入眼帘的景象让她惊讶不已。
书房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各种书籍和资料。
墙上贴满了便利贴,上面写着各种人物性格分析。
桌上散落着许多手稿,密密麻麻的字迹覆盖着纸张。
林小雨拿起一张,是一段对话。
06“你不必担心我,守城。我知道自己时日无多。”
“别这么说,医生说你会好起来的。”
“等我走后,你要好好照顾自己,别总是把自己关在书房里...”
这是...张老先生和他妻子的对话?
林小雨继续翻看,发现这些都是故事片段。
讲述的是一位老教授在妻子去世后,如何走出悲伤,重新开始生活的故事。
情节感人,文笔细腻,透着深厚的生活阅历。
她恍然大悟,张老先生是在写小说!
那些照片,是人物原型的参考资料。
那些自言自语,是在推敲情节和对白。
但这和辞退保姆有什么关系呢?
林小雨正要继续查看,突然听到开门声。
糟糕,张老先生回来了!
她急忙把手稿放回原处,正要离开。
却听到书房门口传来脚步声。
林小雨慌了,四处寻找藏身之处。
来不及了,门开了。
张老先生站在门口,表情从惊讶转为愤怒。
“你在干什么?”他厉声问道。
“我...我只是打扫...”林小雨结结巴巴地解释。
“我不是说过不要进书房吗?”老人的声音冷了下来。
“对不起,我看门没锁...”
“够了,请你今天就离开。”
“但是...”
“不需要解释,收拾东西走人。”
林小雨不敢再说什么,低头走出书房。
她迅速收拾好自己的物品,准备离开。
临走前,她鼓起勇气问道:“张先生,能告诉我为什么其他阿姨也都离职了吗?”
老人沉默片刻,没有回答。
林小雨只好失落地离开。
回到家后,她立即把情况告诉了张明。
“他在写小说?”张明难以置信。
“是的,好像是关于他和你妈妈的故事。”
“这和辞退保姆有什么关系?”
“我也不明白,但被我发现后,他也让我走人了。”
张明陷入沉思,试图理清这其中的联系。
“等等,会不会是...”他突然想到什么。
“什么?”
“会不会是他根本不需要保姆,只是不想拒绝我的好意?”
林小雨也恍然大悟。
“所以他才会刻意刁难保姆,让她们主动离职?”
“很有可能。”
两人决定第二天一起去见张老先生,把一切说清楚。
07第二天清晨,他们来到张老先生家门口。
按响门铃,等了许久,没人应答。
正当他们担心时,邻居王大妈出来倒垃圾。
“找张教授啊?他一早就出门了。”
“您知道他去哪了吗?”张明急切地问。
“好像是去图书馆,他退休后经常去那儿。”
两人立刻驱车前往市图书馆。
在安静的阅览室里,他们找到了张老先生。
老人正专注地写着什么,周围摆满了参考书籍。
看到儿子和林小雨一起出现,他明显愣了一下。
“爸,我们得谈谈。”张明率先开口。
老人叹了口气,合上笔记本。
三人来到图书馆外的咖啡厅。
“所以,你们认识?”张老先生看着林小雨问道。
“叔叔,对不起,我是明明的女朋友。”林小雨诚恳地道歉。
“我猜到了,看你这两天的表现,不像专业保姆。”
张明深吸一口气,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爸,您为什么要辞退所有保姆?”
老人沉默良久,最终开口:“因为我不需要人照顾,却又不忍心拒绝你的好意。”
“我身体很好,能照顾自己,但你非要请保姆。”
“我知道你是关心我,但我真的不习惯与陌生人生活。”
“所以,我只好想办法让她们自己辞职。”
张明一时语塞,没想到真相如此简单。
“那您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
“你那么坚持,我怕伤了你的心。”
“那您在写的是...”
“一本小说,关于我和你妈妈的故事。”
老人的眼神柔和下来,带着一丝怀念。
“我想记录下我们的故事,趁我还记得清楚。”
“可以给我看看吗?”张明小心翼翼地问。
老人犹豫了一下,点点头。
“回家吧,我给你们看看写了多少。”
回到家中,张老先生打开书房,取出一叠手稿。
“还没完成,只是初稿。”
张明和林小雨开始阅读。
故事讲述了一对相守四十年的夫妻,如何在生活的点滴中彼此扶持。
有欢笑,有泪水,有争吵,也有和解。
平凡中见真情,细节处见深情。
读着读着,张明的眼眶湿润了。
那些文字中,他看到了父母相濡以沫的日子。
看到了母亲生病时父亲的无助和坚强。
也看到了母亲离世后,父亲如何在孤独中寻找前进的力量。
林小雨也深受感动,不由自主地握住张明的手。
“爸,您为什么不早告诉我您在写小说?”
“怕你笑话我,一个老头子,写什么儿女情长。”
“这哪里会让人笑话,这是我见过最感人的故事。”
“只是记录真实发生过的事情罢了。”
“能出版吗?我想让更多人看到。”
“再说吧,现在还不成熟。”
张明突然明白了什么。
“所以您辞退保姆,除了不需要照顾,还因为...”
“是啊,我需要安静的环境创作,不想有人打扰。”
“尤其是那些关于感情的片段,太私密了。”
三人相视而笑,一切误会都解开了。
09从那天起,张明不再坚持请保姆。
而是每周抽时间回来陪父亲,有时也带上林小雨。
张老先生的小说进展顺利,已经完成大半。
林小雨经常给他提建议,成了他的第一读者。
张明也开始重新了解自己的父亲。
原来,在那看似固执的外表下。
藏着一颗柔软而浪漫的心。
退休后的生活,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开始。
张老先生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这个道理。
一年后,张老先生的小说出版了。
书名叫《余生,静好》。
扉页上写着:“献给我的妻子,余生虽静,却因有你而美好。”
发布会那天,张明和林小雨坐在台下。
看着台上侃侃而谈的父亲,张明感到无比自豪。
生活总是充满意外,就像一年前那场闹剧。
最终带来的,却是更深的理解和思考。
有时,我们以为是在照顾别人。
实际上,对方早已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真正的关爱,不是代替对方做决定。
而是尊重他们的选择,给予真诚的支持。
张老先生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了儿子这个道理。
而张明,也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了许多。
当我们停下脚步,静下心来倾听。
往往会发现,生活中最珍贵的礼物。
不是轰轰烈烈的表白,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
而是那些平凡日子里,细水长流的陪伴与理解。
正如张老先生在书中写道的:
“爱,不必惊天动地,只要在平淡的日子里,记得彼此的温度。”
这,或许就是生活最真实的模样。
也是那个看似荒谬的故事,最终告诉我们的道理。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值得被尊重,被理解。
无论是62岁的父亲,还是即将组建家庭的儿子。
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爱的含义。
而这,就是生命最美的风景。
来源:篮球飞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