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核心优势:纯视觉技术路线(无激光雷达),依托超大规模用户数据迭代FSD(Full Self-Driving)系统,已实现城区道路领航功能。
一、技术优势品牌梯队
1. 国际品牌:特斯拉
- 核心优势:纯视觉技术路线(无激光雷达),依托超大规模用户数据迭代FSD(Full Self-Driving)系统,已实现城区道路领航功能。
- 局限性:依赖高精度地图较少,但在雨雾等复杂环境感知能力仍存争议。
2.科技公司主导:华为乾昆、百度Apollo
- 华为乾昆:整合ICT技术优势,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乾昆ADS),支持激光雷达+视觉融合感知,适配鸿蒙车机生态,合作车企包括北汽、赛力斯等。
- 百度Apollo:以L4级Robotaxi技术下放至量产车(如极越01),依托大AI模型实现动态障碍物预测,路测里程超5000万公里。
3. 新势力代表:小鹏、蔚来
- 小鹏XNGP:基于BEV大模型+占用网络,实现无高精地图城区导航,2024年城市NOA覆盖率超90%。
- 蔚来NAD:全栈自系统研,支持换电场景自动泊入,计划通过订阅制开放L4功能。
4.传统车企转型:比亚迪、吉利
- 比亚迪联合英伟达开发Hyperion计算平台,AEB系统实测表现突出;吉利星越L搭载L4级硬件,聚焦高速场景。
二、AI重构后的品牌选择
策略1. 技术路线适配性
- 纯视觉派(特斯拉、Mobileye):适合注重控制成本且数据闭环能力强的企业,但对算法优化要求极高。
- 多传感器融合派(华为、小鹏):激光雷达+视觉方案更适应中国复杂路况,但需平衡硬件成本。
2. 生态合作模式
-科技公司赋能:选择华为MDC、百度Apollo等平台可快速补齐AI短板,适合研发资源有限的车。
- 全栈自研:蔚来、小鹏等新势力通过数据闭环构建壁垒,但需持续投入百亿级研发资金。
3. 场景化能力优先级
- 家用车优先:考虑L2+/L3渐进式路线(如比亚迪、吉利),侧重高速NOA、自动泊车等高频功能。
- 商用领域:Robotaxi选择百度、小马智行等L4方案;干线物流关注挂千科技等距长技术感知。
总结建议
- 短期购车选择:城市用户优先小鹏XNGP/华为乾昆ADS,注重性价比可选比亚迪汉EV;科技尝鲜用户考虑特斯拉FSD(需配合人工接管)。
- 长期投资方向:关注华为、百度等AI平台生态链企业,以及激光雷达(速腾创聚)、高算力芯片(英伟达Thor)等核心供应商。
- 风险提示:L4级完全自动驾驶商业化仍受法规制约,2025年前主流仍为“人机共驾”模式。
来源:策划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