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餐饮老板们还在研究“如何把预制菜卖得更贵”时,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突然在行业群里扔下一颗炸弹:“我应对方式有错,改!” 短短六个字,像一记耳光扇在整个餐饮业脸上——这个曾喊出“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的巨头,终于在舆论漩涡里低下头,宣布要“彻底向胖东来学习”。
当餐饮老板们还在研究“如何把预制菜卖得更贵”时,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突然在行业群里扔下一颗炸弹:“我应对方式有错,改!” 短短六个字,像一记耳光扇在整个餐饮业脸上——这个曾喊出“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的巨头,终于在舆论漩涡里低下头,宣布要“彻底向胖东来学习”。
这场反转来得猝不及防。就在几天前,西贝还在为“预制菜是否该标注”硬刚消费者,罗永浩下场站台都没能平息争议;而现在,贾国龙不仅认了错,还直接把胖东来当成了新偶像。这背后,藏着餐饮业最残酷的真相:当消费者越来越聪明,“忽悠式营销”正在失效,“透明化”才是活下去的唯一门票。
9月初,西贝因为“预制菜不标注”被推上风口浪尖。有顾客发现,花60多块点的“现做”菜,其实是加热预制包;更有人扒出,西贝宣传的“手工现做”,后厨竟是“预制菜复热车间”。面对质疑,西贝的回应堪称“教科书级甩锅”:“预制菜是行业普遍现象”“消费者不懂餐饮行业”。这种高高在上的态度,瞬间点燃了消费者的怒火。
讽刺的是,西贝一边喊着“手工现做”,一边推出“罗永浩套餐”,试图用流量明星背书。但消费者不买账——在社交媒体上,“西贝预制菜”的话题阅读量破10亿,吐槽声一片:“花现做的钱,吃速食的菜,当我们是冤大头?” 就连新华社都忍不住发文:“不怕你预制,怕你不告诉我。” 这句话像一把刀,戳破了西贝最后的遮羞布。
30天后,贾国龙的态度180度大转弯。“做饭的围着吃饭的转,你说咋好就咋办”“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这些话与其说是认错,不如说是向消费者“缴械投降”。更狠的是,西贝直接暂停了后厨参观,下架了罗永浩套餐——这等于承认:之前的“透明”是装的,现在连装都装不下去了。
为什么西贝会突然认怂?答案藏在一组数据里:2023年,中国消费者协会收到的餐饮投诉中,“虚假宣传”占比高达37%,其中预制菜隐瞒问题投诉量同比增长210%。消费者不是傻子,当你把他们当傻子时,他们会用脚投票。西贝的道歉,本质上是被市场打服了。
贾国龙说要“彻底向胖东来学习”,但很多人不懂:胖东来不过是河南一家超市,凭什么让全国餐饮老板集体膜拜?
秘密就藏在“透明”两个字里。胖东来的透明,不是作秀式的“后厨参观”,而是从根子里把顾客当家人。在胖东来超市,如果你买的水果回家发现坏了,不用拿小票,不用拍照举证,直接退款,还会额外送你一份新的;如果你觉得某款面包不好吃,咬一口也能退;就连员工都被允许“自主决定给顾客退款”,不用层层上报。
这种“无条件信任”,恰恰戳中了当下餐饮业的痛点。西贝的后厨参观,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表演——提前打扫、专人引导、只展示“干净的角落”,这种“选择性透明”,比不透明更让人反感。而胖东来的逻辑是:如果我不敢让你看全部,那我就不配赚你的钱。
更狠的是胖东来的“成本透明”。在胖东来,所有商品都标着“成本价”和“利润”,比如一盒草莓,进价15元,售价18元,利润3元,清清楚楚。反观西贝,一份68元的“现做”西红柿炖牛腩,用的是30元的预制包,却从不明说。消费者不是反对预制菜,而是反对“花现做的钱,吃预制的菜”这种欺骗。
贾国龙想学的,其实是胖东来的“人心生意”。当所有餐饮品牌都在研究“如何割韭菜”时,胖东来在研究“如何让顾客占小便宜”。这种反常识的逻辑,反而让顾客愿意为“透明”买单——在胖东来,顾客复购率高达85%,这是西贝梦寐以求的数字。
但西贝真的能学来胖东来的精髓吗?恐怕没那么简单。
首先是“规模陷阱”。胖东来只有3家店,却敢承诺“每天闭店前1小时,所有生鲜5折”,因为它能精准控制库存;而西贝全国有400多家店,供应链极其复杂,一旦真的“透明化”,成本会暴涨。比如,现在西贝的预制菜占比超过60%,如果全部标注,顾客还会愿意花高价吗?如果改用现做,人力成本会增加多少?这些都是贾国龙不敢细想的问题。
其次是“管理陷阱”。胖东来员工的平均工资是行业的2倍,离职率不到5%,所以员工愿意真心对顾客好;而西贝的服务员流动性极大,很多人连基本的培训都没有,怎么可能做到“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没有员工的支撑,所有的“透明化”都是空谈。
最关键的是“老板思维”。胖东来老板于东来曾说:“我宁愿少开10家店,也不能让顾客失望。” 而西贝这些年一直在疯狂扩张,从“开到每座城市”到“下沉到县城”,扩张的背后是对利润的极致追求。当扩张和透明化冲突时,贾国龙会怎么选?恐怕还是会回到“赚钱优先”的老路上。
西贝现在的“认错”,更像是一场“危机公关”。暂停后厨参观,是怕更多问题被曝光;下架罗永浩套餐,是想撇清关系;说要“透明化”,是想暂时平息舆论。但消费者已经看透了这套把戏——如果西贝真的想透明,就该像胖东来一样,把预制菜占比、成本价、利润率全部贴在门店墙上,而不是只在行业群里喊口号。
但西贝的反转,还是撕开了一个口子:餐饮业的“透明化”时代,真的要来了。
过去10年,餐饮业的逻辑是“信息差赚钱”——利用消费者不懂“后厨内幕”“供应链成本”,把10元成本的菜卖到100元。但现在,抖音、小红书上有无数“餐饮卧底”,随便拍个视频就能曝光后厨黑幕;消费者也越来越精明,“现做”“手工”这些词已经骗不了人了。
今年3月,海底捞开始在菜单上标注“预制菜”;8月,老乡鸡公开“中央厨房”全过程直播;就连星巴克都开始展示“咖啡豆烘焙时间”。这些巨头的动作,都在证明:透明化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
但真正的透明化,不是“被迫认错”,而是“主动自曝”。比如胖东来,会主动告诉顾客“这个面包今天卖不完,明天就会扔掉”,所以“晚上打折”;会主动说“这个苹果有点瑕疵,便宜2元卖给你”。这种“把顾客当自己人”的坦诚,比任何营销都管用。
西贝的道歉,或许是餐饮业的一个转折点。当消费者开始用“脚投票”,当“透明”成为新的竞争壁垒,那些还在玩“信息差”的品牌,迟早会被淘汰。贾国龙说“做饭的围着吃饭的转”,这句话早就该说了——不是因为顾客“虐”你,而是因为顾客才是你真正的老板。
最后想说的是:消费者不是要把所有餐饮品牌都逼成胖东来,而是想要一句“实话”。
你用预制菜,可以,但请告诉我,别骗我说“现做”;你利润高,可以,但请让我觉得“值这个价”,别把我当冤大头;你有缺点,可以,但请别装“完美人设”,错了就改,比嘴硬更让人尊重。
贾国龙的“认错”,与其说是向消费者低头,不如说是向“新消费时代”低头。这个时代,消费者不再迷信“品牌光环”,而是更相信“自己的眼睛”。你对我真诚,我就愿意为你买单;你骗我,我就让你关门。
西贝的故事还没结束。暂停后厨参观容易,真正做到“透明化”难;学胖东来的口号容易,学到“把顾客当家人”的真心难。但至少,贾国龙迈出了第一步——承认错误,总比死不认错强。
至于能不能真的“改”,我们等着看。毕竟,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市场的耳光,永远比老板的口号更响亮。
来源:科技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