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3日,中国电信杭州分公司传来消息,杭州地区电报服务将从2025年5月1日起全面停止。
3月23日,中国电信杭州分公司传来消息,杭州地区电报服务将从2025年5月1日起全面停止。
目前,杭州和北京是全国仅剩的两个提供发报服务的城市。5月1日起,杭州电报将退出历史舞台。至此,全国仅有北京能提供电报业务。
最近,在中国电信停止电报业务的消息发出后,一大波人陆续涌进营业厅,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发出属于自己的“最后一封电报”。
这些天,武林广场电信营业厅几乎平均每天收到电报500封。
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三天更是收到了近2000封电报。
最近这段时间的“疯狂”业务量,已积压了2600封电报尚未发出。
这是进入现代通讯时代后,电报业务为数不多的“高光时刻”。
有人说,“电报退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对于曾亲历电报时代的人来说,从前车马很慢,电报是像心跳一般贯穿了爱与思念的见字如面。
电报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
1871年,中国迎来了第一条电报线路的诞生。
李鸿章,作为洋务运动的重要推动者,他深刻洞察到电报在军事、经济等领域的巨大潜力,因此积极致力于在中国推广这一技术。
1880年9月18日,在李鸿章的推动下,天津电报总局成立,标志着中国电报事业迈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此后,中国电报事业便步入了快车道。随着津沪电报线路的开通,中国南北两大繁华都市首次实现了信息的“即时传递”。
1883年,浙江省正式开通电报业务。上世纪80年代,当地电报业务迎来黄金期,当时,仅武林营业厅就有40多名营报员,新闻电报、气象电报、家人升学……每天收发电报1000多份。1988年浙江省全年电报业务量,达2012.3万份。
“杭州报房300个人,24小时运转,电报寄向全国各地和国外,内容囊括新闻电报、海洋业务电报、气象电报、银行电报、民间通讯电报等等,家人病危、升学也会使用电报。”杭州电信最后一名专职电报员任宏说,电报行业曾是年轻人热火朝天的奋斗场所,那时候他一分钟能打90多个字,每天要处理200张电报。
图片来源:小红书网友一般路过天气菌
电报见证了无数人的家长里短,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家危速回。”
“亲爱的爸爸,你什么时候能回家?我和鸭鸭想你了。”
“祝你每个周一的晚上都轻松愉快。”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一百多年的发报时光在电流的滋滋声中浓缩,那些加密的思念、颤抖的喜讯、跨过千山万水的家书,以0.14元一克的文字,从这头传到那头,将那些哽咽在喉头的话,一 一传递。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一条消息瞬间就能抵达世界的各个角落。电报落幕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也是人类文明前进的缩影,但告别不是终点。
时光不会倒流,我们再也回不到从前车马慢、书信远的时候,承载了无数温情与思念的电报仍在最后的短暂余晖中承担着它的浪漫使命。
5月1日前,趁时间还来得及,最后一封电报,你最想寄给谁,想对他说些什么?
来源:中国蓝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