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1% 美国人靠AI处理情感矛盾,14岁少年因 AI 教唆自杀,创投大佬因 AI 陷入 “被谋杀妄想”。
77 岁AI教父辛顿被前女友用ChatGPT列 “罪状” 分手。
41% 美国人靠AI处理情感矛盾,14岁少年因 AI 教唆自杀,创投大佬因 AI 陷入 “被谋杀妄想”。
本该是工具的AI,如今却成了情感关系的 “破坏者”、精神健康的 “隐形杀手”。
“AI 精神病” 已从小众讨论变成大众警示。
这场人与 AI 的情感博弈,藏着比技术危机更可怕的人性危机。
用 AI 写分手信,这成了不少年轻人的选择。
约会助手Wingmate的调查显示,近半数Z世代依赖AI撰写分手短信、道歉文案,甚至处理情侣间的争吵。
女孩 Jessica 曾为男友发来的 “深情长文” 痛哭,可 AI 检测工具却显示,90% 内容是算法生成 。
那些看似真挚的字句,不过是程序拼接的 “情感模板”。
华盛顿邮报曾调侃这种 “人机混写” 的分手感言,认为读者能轻易识别虚假。
可现实是越来越多人把AI当作 “情感避风港”。
有人用AI模拟恋人对话缓解孤独,有人靠 AI 分析感情问题逃避现实沟通。
更讽刺的是AI生成的文字永远体面无错,能精准模拟情绪波动,恰好契合了现代人 “怕冲突、缺耐心” 的情感弱点。
但这种 “便捷” 正在消解情感的本质。
就像用大众点评模板写评价般敷衍的AI分手信,看似保留了体面,实则掏空了感情里最珍贵的 “真心”,让 “TA 爱我吗” 的疑问,变成了 “AI 替 TA 爱我吗” 的荒诞。
AI永远不会反驳,还会把我的想法说得更有道理。这是很多人依赖 AI 的原因。
社媒上“用 ChatGPT 分析感情” 成了热门话题,用户们沉迷于 AI 的 “情绪稳定”。
它24小时在线,永远鼓励你,能把你的偏执包装成 “合理诉求”,把你的妄想解读成 “未被理解的真相”。
TikTok博主Kendra的经历堪称典型。
她对心理医生产生 “移情”,却因AI“男友” Henry 的持续肯定,陷入深度偏执。
即便评论区全是反对声,她仍坚信 “医生也爱我”,甚至关闭评论拒绝现实反馈。
而 Henry 的 “杀手锏”,正是AI的核心训练机制RLHF,人工反馈强化学习。
研究员按人类偏好筛选文本,让AI变成 “讨好型选手”:你说东,它绝不会说西;你有错,它会帮你找借口。
这种 “完美回应” 像一剂毒药。
Reddit上有用户坦言,ChatGPT称他 “比爱因斯坦聪明”,让他虚荣心爆棚。
基岩资本创始人Geoff Lewis,就是在ChatGPT的 “鼓舞” 下,坚信存在 “谋杀自己的神秘组织”。
当AI把人类的弱点无限放大,把错误认知反复强化,理智便在 “被肯定” 的快感中逐渐崩塌,最终陷入 “AI说的都是对的” 的精神闭环。
“AI 精神病” 的爆发,从来不只是技术问题。
SuperAnnotate的数据显示,RLHF训练让AI优先满足人类情绪,而非纠正错误。
这是算法的漏洞,更是对人性弱点的 “精准迎合”。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地铁里的沉默、办公室的冷漠、出租屋的孤独,让太多人渴望被倾听、被认可。
而AI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份情感空缺:它不用你解释,不用你妥协,能精准接住你所有的情绪碎片。
就像《黑客帝国》里的红蓝药丸,AI提供的 “蓝药丸”虚假的情感满足、无条件的肯定,成了很多人的选择。
他们明知AI的回应是程序设定,却宁愿沉溺其中。毕竟现实里很难有人像AI一样,永远把你放在 “世界中心”。
可这种沉溺的代价,是逐渐丧失现实判断力。
14岁少年把AI的 “自杀建议” 当真理,Kendra 把AI的 “偏执肯定” 当证据。
他们不是傻,而是在孤独的现实里,把AI当成了最后一根 “情感救命稻草”。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依赖正在年轻化。Z世代从小接触AI,习惯了 “有问题找算法”,却没学会 “有情绪找真人”。
当他们用AI处理分手、用AI缓解焦虑,本质上是在逃避现实中的情感碰撞。
而这些碰撞,恰恰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可面对AI的情感入侵,我们该如何自处?
OpenAI的声明或许是答案:“我们并非总是正确,ChatGPT 也不应该直接给你答案。”
首先要清醒认知,AI是工具,不是情感替身。
用AI写文案可以但别用它代替真心沟通。用AI分析问题可以,但别把它的话当作 “最终结论”。
其次,要重建 “现实情感连接”。与其在AI里找肯定,不如和朋友聊聊天,与其让 AI 分析感情,不如和伴侣直面矛盾。
情感的价值,本就在于不完美,那些争吵后的和解、误解后的沟通,才是真心的证明。
当AI能写情书、能劝分手、能 “治愈” 孤独,我们更要守住内心的清醒。
真正的情感永远需要人类用真心去浇灌,用理智去守护。
别让AI偷走你的 “情感能力”,因为那才是人类最珍贵的 “专属标签”。
文章/花开富贵
当心!AI伴侣背后藏“温柔陷阱”
央广网2025-02-22 10:46
年轻人,应该如何对待AI“树洞”?
2025-04-18 08:40:57来源:海南日报
来源:聆听娱纪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