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历年各地晚稻病虫发生情况,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钻蛀性螟虫及稻瘟病、纹枯病等发生较为严重,橙叶病、稻曲病等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秧苗期防控是有效预防各种病虫害发生的最佳时期,也是农药减量控害、绿色防控的重要技术措施。各县区要坚持“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的防
发布时间:2024-07-16 09:25:43
根据历年各地晚稻病虫发生情况,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钻蛀性螟虫及稻瘟病、纹枯病等发生较为严重,橙叶病、稻曲病等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秧苗期防控是有效预防各种病虫害发生的最佳时期,也是农药减量控害、绿色防控的重要技术措施。各县区要坚持“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的防控原则,加强监测,及早部署,从秧田期开始抓预防,切实做好晚稻病虫害防控工作,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一、选择优良品种
因地制宜选择优质、高产的抗病品种(不宜选的品种详见上期农作物病虫情报“晚稻稻瘟病感病品种(组合)风险预警与预防”),尤其是龙门、惠城作为稻瘟病历史感病区,应避免种植感病品种,播种前先晾晒再温汤浸种,提高种子活力、促进催芽。
二、适时播种育秧
秧地要远离病田,尽量集中连片统一育秧。及时清除秧田及大田周边的杂草,减少潜伏于附近杂草的病毒传播介体,同时因地制宜适时播种,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防虫网全程覆盖育秧或进行工厂化育秧。
三、种子消毒处理
播种前用多菌灵或百菌清或烯效唑浸种12小时消毒,预防种子传播稻瘟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恶苗病等病害;种子催芽露白后用60%苯甲·吡虫啉或25%吡蚜酮悬浮剂等与少量细土或谷糠混合后均匀拌种预防稻飞虱和叶蝉带毒为害。
四、秧田病虫防治
秧田期防控好苗瘟、白背飞虱和叶蝉,特别是在移栽前3-5天在秧田喷施“送嫁药”(吡蚜酮或噻嗪酮+三环唑+氯虫苯甲酰胺),大田拔节期前若带毒白背飞虱迁入量大,要及时施药防治,可选用吡蚜酮、噻嗪酮、吡虫啉等药剂。此外,抓住放水办田机会,拦捕福寿螺,尽量预防福寿螺入田扩散危害,田间防治药剂可选用摞尽、螺消或百螺杀等。
五、及时拔除病株
对发病秧田,要及时剔除病株,并集中埋入泥中,移栽时适当增加基本苗。
来源:小磊说植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