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钻石火了!一年时间份额抢占至56.8%,美国急了:中国必须买单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9 15:20 2

摘要:此前阿尔·库克(AlCook)——戴比尔斯首席执行官,在新闻发布会上信心满满地表示:“我们囤积钻石,是因为我们坚信,钻石价格会随时间上升,需求也会持续增加。”

“原钻销售太糟糕了!”

此前阿尔·库克(AlCook)——戴比尔斯首席执行官,在新闻发布会上信心满满地表示:“我们囤积钻石,是因为我们坚信,钻石价格会随时间上升,需求也会持续增加。”

然而,仅过了一年,中国培育钻石异军突起。据央视财经新闻报道,其市场份额已达56.8%。

西方试图通过囤钻获利的计划彻底破灭,美国甚至扬言应该让中国买单。

1、“老大哥”库存巍峨,颓势尽显

据英国《金融时报》2024年12月25日消息,天然钻石开采及销售巨头戴比尔斯集团(DeBeers Group)目前持有的钻石库存估值约为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6亿元),这一数字达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

不仅如此,国际裸钻价格指数(IDEX)显示,自2022年达到近160峰值后,原钻价格一路下滑,最新指数已至95左右,跌幅超40%。或许,天然钻石市场的困境远不止销售不佳,业内人士透露:市场可能面临崩盘风险。

危言耸听?2024年,钻石巨头戴比尔斯两次降价,最高降幅达25%,如今库存巍峨;2023年10月,美国第二大钻石制造商WDLabGrownDiamonds申请破产,如今处境艰难。

可以说,在钻石市场中,天然钻石的颓势已然显现。

2、培育钻石崛起,中国机会来了

过去,由于“非天然”属性,多数人对培育钻石心存疑虑。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连富豪也开始对培育钻石青睐有加。

迪拜高端珠宝商弗格斯·詹姆斯(FergusJames)也表示,某印度富翁妻子每年会投入超50万美元,请设计师定制私人钻饰,用于收藏和欣赏。

2018年培育钻石得到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的正式认可,将其与天然钻置于同等地位。而且,专业检测表明,培育钻石在化学、物理属性上,与天然钻石完全一致(如下图)。

目前,培育钻石零售价已从2016年相当于天然钻石的80%,降至不到30%,据调查显示,超60%消费者会因性价比,选择培育钻。

据《2024年培育钻石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4年全球培育钻石毛坯产量近3000万克拉,中国作为最大产能国,占比超75%。

凭借物美价廉的优势和产能第一的支撑,本土钻石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国开始重塑钻石市场格局。

3、国产品牌如雨后春笋,钻石迎来自由时代

以柘光钻石为例,据品牌市场负责人介绍,截至2024年末,该品牌在淘宝、官网及京东平台的累计关注度已突破40万人次,每日钻石饰品咨询及定制需求接近千人,累计成交额突破千万大关。其中,逾八成业绩来自一线城市的高端消费群体。

深入了解后发现,与天然钻石动辄几百万的价格相比,柘光在3EX切工、VVS净度、D级颜色的品质下,5克拉的价格不到10万。

凭借性价比优势,据京东商智数据,其成交量在珠宝行业已位居第二,仅次于某国际大牌。

法国华裔白女士称:“我主要是因为柘光支持深度定制,还有IGI认证,而且价格可控,买一次大牌,能买几次国货,体验还是很好的。”

广东刘先生最近在柘光京东店给妻子定了一颗10克拉钻饰,“老婆一直想要那种像电影明星戴的鸽子蛋”,他说,“是朋友推荐过来的,说柘光在一对一复刻上技术特别好。我本来还有点半信半疑,但全程服务很周到,收到货后钻石也很漂亮,我老婆挺满意的。”

据消息,因国际即时通讯存在障碍,来自美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客户多委托在华亲友,通过柘光官网联系专属客服,专门定制大克拉珠宝。此类订单量已较此前增长超过10倍。

这无疑映射出钻石市场的微妙变化,数据揭示,培育钻石需求已从5%-10%,跃升至80%-90%,愈发获得市场青睐。

当然,这一成绩并非中国一家功劳。

早在中国培育钻石初露锋芒之际,一些国际巨头就着手布局。2021年,全球知名珠宝品牌潘多拉宣布全面转型使用培育钻石,并明确表示不再使用西方天然钻石。与此同时,施华洛世奇通过收购培育钻石品牌Diamagnetic,正式进入这一新兴领域。

培育钻石发展迅猛,那么积压的天然钻石库存该如何处理?如果只是一味地降低价格底线,可能会损害百年奢侈品牌的声誉。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如柘光等新兴培育钻石品牌前路不是坦途,只有在竞争中不断超越,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来源:王新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