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白马,坐轿轿,走进城门挨一刀。”这是一首流传广泛的传统童谣,当然每个地区略有差别,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古代的城墙、城楼和城门现在是越来越少了。相信不少朋友看过前几天“甲亢哥”来重庆直播,让本就是网红城市的重庆再火了一把。而我这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白马,坐轿轿,走进城门挨一刀。”这是一首流传广泛的传统童谣,当然每个地区略有差别,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古代的城墙、城楼和城门现在是越来越少了。相信不少朋友看过前几天“甲亢哥”来重庆直播,让本就是网红城市的重庆再火了一把。而我这次要探寻的是那些被隐藏在高楼大厦中的重庆古城门。
众所周知,重庆是一座8D魔幻山城,而渝中半岛是重庆建立最早、人口最密集的主城区,这里的地形高低错落,独特的地理风貌铸就了独一无二的城市规划建筑特色。最早的重庆古城墙沿着长江和嘉陵江的江岸线依托山势而建,一共有十七座城门,其中九开八闭,包括了朝天门、翠微门、千厮门、洪崖门、临江门、太安门、通远门、金汤门、南纪门、凤凰门、储奇门、金紫门、太平门、人和门、定远门、福兴门和东水门。
由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重庆城市改造,陆续拆埋了城墙门。到了2010年后,人和门、太平门、南纪门相继得到发掘,共计五座城门留存。现存城门和瓮城遗址共七处,包括东水门、太平门、通远门等三座现存开门,人和门等一座现存闭门,千厮门、南纪门、储奇门等三处部分瓮城遗址。
网上有很多关于重庆徙步的路线,我这次就从位于千厮门和翠微门之间的罗汉寺出发,按着古城墙的线路徙步打卡一下沿途的风景。北宋建筑风格的罗汉寺和身后现代风格的高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反差在华为Mate 70 Pro+的镜头下表现得更强烈。
洪崖门位于网络上最火的洪崖洞,当然现在已经找不到城门的遗址了。除了洪崖洞外,千厮门嘉陵江大桥也被网友们戏称为最大的人行天桥——因为旦凡遇到节假日,这座桥都会在晚间全封闭,禁止车辆通行,留给行人步行,方便游客从桥上欣赏洪崖洞的夜景。在1X和2X的焦距下,突出了桥的纵深感,桥塔在远处高楼的拥簇下看似一座标致性建筑,更醒目。
这是在洪崖洞顶层的一个雕塑,用艺术的手法呈现了以前吊脚楼这一西南地区独有的传统民居建筑。在这里还能拍出千厮门嘉陵江大桥的全貌。
走过洪崖门后,会看到重庆国泰艺术中心。有网友说这是筷子楼,也有人说是火柴盒,你认为它像什么呢?
戴家巷在洪崖洞火了后,也从普通的居民社区摇身变成了网红打卡地了。
沿着依山势而建栈道可以下到滨江路,然后去到另一处游客必打卡之地——魁星楼。从魁星楼22层的天桥上俯拍1楼的街景。行人在明暗对比的光影中穿行,不仅把山城的地形地貌展现无疑,同时也能看到华为Mate 70 Pro+对光线的把控能力。
在我小时候,临江门的城门是存在的,可以通过城门下到江边去玩耍,但现已经没有了,只有重新仿建的一截城墙的垛口,这也有着好几十年的光景了。看着这些城墙上一条条凿出的纹理,是不是有了师傅们挥汗凿石的画面?
在渝中老社区中随便一家的碗杂面都是最地道的重庆味,是不是很有食欲?
新华日报社遗址是在抗战时期建筑,天主教若瑟堂则是十九世纪末的建筑了,但都保存得很完整。
通远门现在还保留着一截城墙和城门,这里还有着不少的传说,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搜一下。用华为Mate 70 Pro+拍出的主角时刻在这座古城门下有种岁月的氛围感。
穿过通远门就来了山城巷,这里是非常出名的徙步必经之路,它连通了重庆的上半城和下半城,现在也成了众多游客的打卡胜地。华为Mate 70 Pro+的红枫影像拍这面红墙应该是恰当好处。
在保留了老巷风貌的同时,也新开了很多餐饮和民宿,我还在这里找到了小时候就很爱吃的烧饼,嗯,还是小时候的味道。
接着,从下半城的南纪门走过凤凰门来到了储奇门,这里就是白象街。这一条小街上曾经出现过很多名人,有陈毅、王芸生、周恩来等。有大清邮局、李耀庭公馆等建筑,下半城是曾经经济繁荣之地。4X焦距下也能清晰还原出建筑和灯牌的细节,色彩呈现稳定。
太平门这里还保留了一段老的城墙和城楼,并在这里修建了城墙公园。这一段古城墙和城门连通了解放东路和长滨路,它隐藏在居民区内,平时开车经过都没有留意,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太平门的遗址。城墙的斑驳在光影的下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同时画面的细节得到了清晰的呈现。
沿着长滨路,经过湖广会馆就来到了东水门,这是为数不多保存比较完好的城墙和城门。
以前从这里过江只能坐长江索道,现在有了东水门长江桥,桥面可以通行人和车辆,桥中间还能通地铁。
朝天门是此次徙步的终点,这里以前是引接圣旨的地方,故此得名。嘉陵江在这里和长江汇合,然后大江东去。
两江三岸的景色在这里得到了最集中展示,如果想欣赏重庆两江夜景,那么对岸的南滨路则最佳打卡机位,记得早点去哟,不然就要排队拍照了!
来源:数字化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