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月桂花飘香,18岁的奥运冠军全红婵背着粉色双肩包,手持录取通知书,于9月13日走进暨南大学校园。她身穿浅蓝运动装,马尾辫上绑着小发圈,正式成为运动训练专业的一名新生。
一段校园闲聊视频,让刚入学的奥运冠军全红婵陷入舆论漩涡,键盘侠们竟将矛头指向她的言行举止与文化水平。
九月桂花飘香,18岁的奥运冠军全红婵背着粉色双肩包,手持录取通知书,于9月13日走进暨南大学校园。她身穿浅蓝运动装,马尾辫上绑着小发圈,正式成为运动训练专业的一名新生。
暨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苏炳添亲自迎接这位新生的到来。在迎新大会上,全红婵将巴黎奥运会签名的红色出场服送给学院,苏炳添欣然接受并表示:“这衣服要挂在学院的荣誉墙,让学弟学妹看看冠军的样子。”
01 网络风波起,校园互动遭恶意解读
报到仅两天,全红婵就遭遇了网络围攻。一段拍摄于暨南大学食堂附近的视频被曝光,画面中全红婵与几位新同学有说有笑,手势活泼。
这本是年轻女孩初入校园的自然表现,却遭到恶意解读。几次抬手比划的动作被截图放大,配文称其“大喊大叫”、“举止粗鲁”、“不懂公共场合礼仪”。
更有甚者翻出她早年采访中口音较重、用词朴实的片段,指责她“文化水平低”、“靠奥运成绩走后门入学”。一些网友甚至嘲讽:“这个大学还有小学部,是从汉语拼音开始教起。”
02 冠军之路不易,拼搏精神值得尊重
全红婵的成长经历是一部拼搏史。她出身广东湛江农村,自幼家境清寒,7岁开始接触跳水,14岁便进入国家队训练。长期在跳水队封闭训练,文化课学习时间本就有限。
她是两届奥运会金牌得主,在跳水领域硕果累累,凭借“水花消失术”征服世界。18岁的她已手握3块奥运金牌和8个世界冠军。
这些成就背后是常人难以付出的努力和牺牲。当普通孩子享受童年时光时,她在刻苦训练;当同龄人吃喝玩乐时,她在一遍又一遍地跳水。
03 保送资格合规,学习方案量身定制
全红婵的保送资格符合规定。2025年2月24日,暨南大学发布《优秀运动员保送拟录取名单》的公示,全红婵作为“国际级运动健将”被拟录取至运动训练专业。
官方回应表明,全红婵自2021年落户广州后,已通过广东实验中学完成四年网课学习,出勤率达95%以上,具备高中同等学力。
暨南大学为全红婵量身定制了培养方案。院长苏炳添牵头成立“二沙精英班”,为冠军学员定制课程。采用弹性学制,最长可延长至8年,结合线上授课、一对一导师辅导等方式。
04 同学师长支持,网络暴力引发公愤
对于网络上的恶意批评,暨南大学的学生们纷纷站出来为全红婵说话。一位同学在社交媒体上表示:“那天我正好在食堂,婵婵很低调,和同学聊天也很有礼貌。她只是说话声音大了点,就被说成‘没教养’,这太不公平了。”
另一位同学补充道:“她愿意和我们普通学生吃饭聊天,说明她很真诚,想融入集体。”
暨大学生论坛中有人发起“抵制网络暴力”的话题,不到一天就有上千条留言支持全红婵:“奥运冠军读大学怎么了?”“黑粉能不能别找存在感?”
05 深层原因剖析,网络环境亟待改善
全红婵被网暴的现象背后涉及多方面因素。数字化时代信息传播高度透明,公众人物的生活细节易被放大。
网络环境的匿名性使得部分人借“键盘侠”身份肆意发表攻击性言论。群体极化效应也让网络舆论易形成“一边倒”倾向,部分网友通过攻击性言论表达不满,加剧矛盾。
价值观冲突也是重要原因。公众对体育与娱乐的过度关注,导致对个人行为的过度解读和批判。法律监管滞后,当前网络暴力治理存在法律空白,对恶意攻击行为缺乏有效惩戒。
苏炳添作为院长已经明确表示,学院会为全红婵设定个性化培养模式:采用弹性学制,结合线上授课、一对一导师辅导、比赛成绩折算学分等方式,确保全红婵能兼顾学业和比赛。
弹性学制长达8年,课程覆盖多领域,包括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媒体素养等科目。这为全红婵提供了充分的空间,既能继续训练比赛,又能补上文化课程。
网络暴力可能暂时不会停止,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站出来保护这位年轻的冠军。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她才18岁,刚从封闭训练中走出来,为什么不能给她一点成长空间?”
来源:娱乐造浪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