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3日一早,我和薛冰正在清凉山雨花石市场淘石,见到“灵岩雅集”的石友汤征也在地摊上挑石。正聊间,“雅集”石友骆绎也匆匆赶来了。汤征问骆绎:“你平时都睡懒觉,今天怎么来得这么早?”骆绎说:“我刚刚送杰妮和皮特夫妇到禄口机场。他们是7点多钟的航班。”
▓ 王增陵
9月13日一早,我和薛冰正在清凉山雨花石市场淘石,见到“灵岩雅集”的石友汤征也在地摊上挑石。正聊间,“雅集”石友骆绎也匆匆赶来了。汤征问骆绎:“你平时都睡懒觉,今天怎么来得这么早?”骆绎说:“我刚刚送杰妮和皮特夫妇到禄口机场。他们是7点多钟的航班。”
接下来,骆绎讲述了杰妮、皮特夫妻与“灵岩雅集”石友们因石结缘的故事,听之令我动容。
“灵岩雅集”正在举办“松石十八方”雨花化石展
“灵岩雅集”是一批有共同兴趣的雨花石爱好者自愿结成的组织,他们在朝天宫古玩市场一期2楼,创建了一个艺术空间,这几天正在举办“松石十八方”雨花化石展。9月11日下午,戴盛馆长和“快马一刀”正在馆内值班,一位女士带着两位老外走了进来。女士介绍说:“我是翻译,姓黄。这位女士叫杰妮,是美国飞虎队成员的后代。这位男士叫皮特,是杰妮丈夫。杰妮刚在柳州参加有关“飞虎队”的一个活动。到南京来,是想去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查看有没有她伯父的名字。杰妮喜欢石头。这次来南京,就想找南京的雨花石。我在小红书上看到过‘灵岩雅集’的介绍,就带她过来看看。”
听罢黄女士介绍,戴馆长一下就激动起来。他知道美国“飞虎队”在抗战期间的历史,对这些抗战英雄充满敬佩。如今见到“飞虎队”后人,感到特别亲切。“快马一刀”是灵岩雅集的笔杆子,立即把这个消息发到群里。骆绎、台商邱先生、负责摄影的小黄等雅集成员,纷纷赶到现场。现场气氛一下热闹起来。
翻译小黄说,杰妮的父亲是“飞虎队”成员,伯父也是“飞虎队”成员。伯父不幸在湖南的一次空战中牺牲了。父亲回国后,一直记挂牺牲在中国的哥哥,几十年来,通过美国“二战老兵协会〞等各种渠道,打探哥哥牺牲的具体地点,查找遗物。杰妮父亲一直到90多岁去世,也没有查出结果。杰妮决心接着查找。她这是第一次到南京来。”
戴馆长拿出自己的雨花石给杰妮欣赏。
戴馆长拿出自己的雨花石给杰妮欣赏。杰妮看中4块画面石,石上有树林,有小鸟,有田园风光,很像她家周边的风景。戴馆长要赠送给她,杰妮不肯接受。戴馆长说:“您的父辈帮助过中国,作出了巨大牺牲。我们永远记得!请让我表示下感激之情。”杰妮这才收下。戴馆长带杰妮夫妇到台商邱先生的工作室(就在雅集隔壁)参观,邱先生送给杰妮一枚红色心形雨花石。邱先生把红心雨花石放在一只玻璃杯内,告诉杰妮说:“这叫‘一辈(杯)子的爱’。”
一辈(杯)子的爱
小黄翻译给杰妮听,杰妮开心地笑起来。骆绎给杰妮夫妇送了一把折扇,一把团扇。
骆绎给杰妮夫妇送了一把折扇,一把团扇。
灵岩雅集石友们的热情,让杰妮夫妇深为感动。杰妮说:“80年过去了,想不到南京还有这么多人记得飞虎队,感恩飞虎队!我要把这一切,回去告诉飞虎队的后代。先辈们的血,没有白流!”
杰妮夫妇在灵岩雅集盘桓了2个多小时,才依依离去。骆绎对翻译小黄说:“我这几天都有空,需要帮忙,给我说声。”傍晚,杰妮夫妇去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后,骆绎带他们到七家湾“草桥”清真店,请他们吃南京有名的牛肉锅贴。
杰妮兴奋得拿出手机,仔细地拍下来。
第2天(9月12日),骆绎陪杰妮夫妇和翻译小黄去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参观。杰妮果然在这里找到了伯父的名字!杰妮兴奋得拿出手机,仔细地拍下来。
纪念馆女馆长热情地接待了杰妮夫妇,请他们吃工作餐。翻译小黄是柳州人,正好有急事,当天必须赶回柳州。骆绎对小黄说:“你放心回去。这边交给我。明天早上,我负责把他们安全送到禄口机场”。
我上网查到,截至2025年9月,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英烈碑共记载4299名中外抗日航空烈士。其中:中国籍烈士1470位;美国籍烈士2590位;苏联籍烈士239位。
当天傍晚,骆绎带杰妮夫妇去逛老门东,在三七八巷请他们吃糖竽苗等南京小吃。之后才把他们送回旅馆。当晚,杰妮给骆绎发微信说:“感谢你这一晚的美好时光。皮特和我真的很享受和你在一起的时光。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有着迷人的风景”。
9月13日一早,骆绎叫了一辆6座的商务车,把杰妮夫妇送到祿口机场。等办好行李托运,准备进海关了,骆绎才和他们挥手告别。然后,直奔清凉山雨花石市场。
9月14日上午7点,“我们终于回到了美国。虽然还没有到家,但已经踏上了美国本土的土地!”上午10点,“两天时间确实很短暂,但美好的回忆将永远被珍藏!”下午3点15分,“那真是有趣的两天。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
昨天(9月14日)上午,骆绎牵线,我和翻译小黄联系上了。这才知道,小黄叫黄冰心,也曾当过记者。她父亲黄希翎是柳州电视台的摄影记者。2002年,美国飞虎队老兵后人美国学者卢百可,到柳州寻访飞虎队遗迹,在柳州日报上刊出当年“飞虎队”在柳州机场的老照片,引起柳州新闻界关注。黄希翎与柳州日报记者孙红以及卢百可,成立“飞虎队老兵寻访组”,到美国寻访飞虎队老兵。20多年来,寻访组采访到200多位飞虎队老兵,在柳州及周边地区发现了20多个坠机遗址,抢救和收集到大批珍贵文物。黄希翎的电脑里,收藏有16个T的飞虎队资料。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时,由黄希翎编摄、黄冰心翻绎的专题片《再访飞虎队老兵》隆重推出,引起轰动。
今年9月7日,《飞虎队常设展览》在柳州军事博物馆园区开幕,1000多件展品中,有不少就是寻访组捐赠的。卢百可、黄希翎和孙红3位老友在展览开幕式上再度聚首(下图,左为黄希翎,中为卢百可,右为孙红)。
杰妮夫妇也应邀前来柳州参加活动。央视《新闻直播间》对“飞虎队老兵寻访组”20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寻访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作了专题报道,予以充分肯定。
昨天下午,黄希翎加我微信,传来几条资料片和相关报道。我对这几位柳州媒体同仁,敬佩有加!
这两天,“灵岩雅集”石友们与飞虎队老兵后人结下的“飞虎情缘”,总在我心头盘绕,让我感动,让我深思。
“灵岩雅集”石友们的情怀和境界,实在是可敬可爱啊!
王增陵,祖籍福建永定,生于江苏南京。插队老知青,资深媒体人,奇石爱好者。著有《人生处处有风景——王增陵随笔集》《奇石雅记》《金陵石痴录》。
来源:彩色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