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播一小时8600热度,TVB把中医拍成了谍战,还把深水埗凉茶铺带成了网红打卡点。
开播一小时8600热度,TVB把中医拍成了谍战,还把深水埗凉茶铺带成了网红打卡点。
这数字不是平台刷的。
TVB在翡翠台和埋堆堆同步放信号,埋堆堆后台实时热度条每跳一次就截图发官微,8600的峰值截图被官博在00:58发出,配文“破纪录”。
动作很快,因为再晚十分钟热度就会回落,他们要抢在观众退潮前把“港剧回春”四个字钉在热搜上。
陈豪拆穿碰瓷团伙那场戏,镜头给了三次特写:手指搭脉、银针弹出、穴位图一闪而过。
弹幕刷“专业”,是因为剧组提前把黄天赐教授的义诊视频剪成教材,让演员跟诊三天,现场不许用替身。
黄教授本人就在监视器后面,针扎错一次就喊停。
这一招把“中医”从背景板变成了动作戏,观众自然买单。
张曦雯被客户摸大腿那场戏,镜头没给猥琐特写,而是切到她手里的合同被捏出皱褶。
编剧把香港地产局去年的报告直接改成分镜:每五个女经纪就有一个被骚扰,九成沉默。
数据写在角色台词里,比旁白有力。
TVB这次不喊口号,把报告变成剧情,观众就记住了。
节奏问题也藏着算计。
前两集塞进家族内斗、性骚扰、针灸救人三条线,是为了把中老年观众拉回来。
第三集开始放慢,年轻观众才跟得上。
这种“前快后稳”是TVB研究埋堆堆用户画像后定的策略:45岁以上用户占六成,他们习惯快节奏,年轻人需要细节。
第三集开始加长单一场戏时长,弹幕明显变多。
深水埗凉茶铺爆火是意外也是设计。
剧组把凌为民开的药方写成特写镜头,药名剂量清清楚楚。
播完当晚就有网友去店里点名要“侠医方”。
老板接受采访说“方子不用改”,其实是TVB提前和老板签了植入协议,药方就是老板家祖传,改一个字都违约。
这波操作把广告费省了,还让观众觉得“真实”。
下周预告里出现“药材造假”剧情,镜头扫过一包染色的黄芪。
TVB在官微放出花絮,道具组真的去药材市场买了假货做对比。
这一招既蹭了近年香港中药房掺假的新闻,又把行业痛点变成剧情钩子。
观众会追下去,因为他们想知道“我家买的黄芪是不是也这样”。
港剧这次没靠警匪枪战,也没靠豪门撕逼,靠针灸和凉茶打赢了流量战。
他们把老题材拍出新切口,把行业报告拍成剧情,把植入广告拍成彩蛋。
观众要的不是新故事,是老故事的新讲法。
TVB找到了这个讲法,所以热度爆了。
如果中医真能靠一部剧翻身,那过去十年的医疗剧都在演什么?
来源:勇者松鼠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