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9月,号称全球最轻的全功能AI眼镜——Rokid Glasses一经发布,全渠道5天售空4万台,9月产能也已全部排满。创始人祝铭明称,Rokid 5天卖出了某些品牌半年的销量。
【亿邦原创】今年9月,号称全球最轻的全功能AI眼镜——Rokid Glasses一经发布,全渠道5天售空4万台,9月产能也已全部排满。创始人祝铭明称,Rokid 5天卖出了某些品牌半年的销量。
2014年,祝铭明创立的猛犸科技被阿里收购四年后,他提交了离职申请。他回忆,当时与马云交谈了4个小时,他用两句话说明了离职的原因:AI和AR是改变未来的两件事情,这两件事最终会变为一件事。
祝铭明的押注有了结果。2025年,无疑是AI眼镜爆发的元年。目前,苹果、小米、夸克、雷鸟、谷歌等30多家巨头纷纷推出AI眼镜产品。据IDC预测,2030年全球AI眼镜市场规模将冲至3000亿美元。
大厂押注AI眼镜,主要是看中了它作为下一代人机交互入口的巨大潜力,这关乎未来的流量、生态和控制权。
以往,传统GUI系统,若要完成操作,如支付,需要至少5个步骤,真正有意义的操作只有最后一步,之前所有都是看不见的“系统开销”(system cost)。而AI的核心优势,在于它能直接理解人的意图,跳过所有中间步骤。祝铭明认为,这是一种“碎片化、意识流”的交互。AI作为底层能力,AR则提供即时、沉浸、无缝的交互体验。
通过它,大厂可以将其现有的应用生态,如支付、电商、导航,无缝植入消费者的生活,创造新的服务场景和商业模式。比如,阿里夸克AI眼镜希望融合其电商、导航等生态,而支付宝则希望通过眼镜拓展支付场景,抢占支付终端。
今年,Rokid联合支付宝推出了全球首个“看一下支付”功能。
在2025Inclusion·外滩大会见解论坛上,祝铭明回忆,这个想法源于一次在停车场缴费的冗长体验,他当时想:为什么不能用眼镜看一下就支付?回去后,他联系支付宝,花了两三个月完成了这项功能。在AI的支持下,原先要调用不同APP才能完成的功能,现在能直接调用。目前,小米、雷鸟等也在陆续接入。
“看一下”支付功能实现的背后,依托于蚂蚁集团智能眼镜可信连接技术框架——gPass。它具备“安全、交互、连接”三大能力。蚂蚁集团数字支付事业群首席技术官朱林称,预计未来五年内,感官化的新交互方式占比或超一半。
据悉,gPass与AI眼镜的结合,未来还应用在文旅、出行、医疗等场景中。比如,用户可通过AI眼镜进行AI问诊、药品解读等服务。
不过,目前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硬件标准不统一、开发生态分散、跨设备协同效率低等多重挑战。比如,“HUAWEI眼镜”曾缺席新品发布会,据传是由于硬件技术未攻克导致量产进度滞后。
清华大学人机交互实验室副教授喻纯称,当前AI眼镜功能仍处于基础交互阶段,如拍摄、翻译、提词及简单对话等。硬件算力有限、存储不足,制约了复杂功能运行;软件生态上,中低端产品难以动态加载应用,导致生态扩展困难。
同时,AI眼镜还面临着“不可能三角”,即性能、重量、续航。市面上的AI眼镜,都需要在这三者中做取舍。Rokid Glasses首先舍弃的是性能,也就是展现力,它可以拍摄、翻译、支付、导航,但整体上只是单色的信息显示,而无法具备多色彩、高分辨率的多媒体功能。Rokid最看重的,是重量和续航能力,其重量仅49g,续航达到24h以上。
祝铭明认为,虽然大厂都在这三者中做取舍,但只要被舍弃的不是穿戴性,“都还有机会”。有行内人认为,如果AI/AR眼镜的重量超过50克,就很难在市场上存活。
技术难题限制了AI眼镜的普及。同时,不断上涨的售价也令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目前定价普遍集中于2000至5000元档,比如Rokid Glasses定价2499元,雷鸟X3 Pro定价高达13999元。
技术与成本的双重难关,大厂们该如何跨越?我们将持续关注。
来源:亿邦动力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