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善意的坦荡,有时会成为被攻击的靶心。西贝主动开放后厨,本想以“透明”打消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顾虑,如同雍正帝在曾静案后推出《大义觉迷录》,欲借“公开辩驳”厘清流言、稳固统治,二者出发点皆是“以坦诚破疑虑”,最终却都陷入“越解释越被动”的困局,沦为“搬起石头砸自己
无题
善意的坦荡,有时会成为被攻击的靶心。西贝主动开放后厨,本想以“透明”打消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顾虑,如同雍正帝在曾静案后推出《大义觉迷录》,欲借“公开辩驳”厘清流言、稳固统治,二者出发点皆是“以坦诚破疑虑”,最终却都陷入“越解释越被动”的困局,沦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典型。
西贝的后厨开放,是餐饮业对消费者信任诉求的积极回应——将食材处理、烹饪流程、卫生状况尽数展露,本是戳破“后厨脏乱差”传言的最佳方式。可这份坦荡,却让部分人抓住了“挑刺”的机会。当“使用元宝牌转基因食用油”的细节被恶意放大,争议瞬间爆发:尽管全球科学界早已通过大量研究证实,合规转基因食用油的安全性与传统食用油无异,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但在“转基因不安全”的阴谋论长期渗透下,不少消费者对其存在天然抵触。他们无视权威机构的认证,仅凭片面传言便认定西贝“不注重健康”,甚至发起抵制,让西贝的“透明化”努力,反倒变成了被攻击的把柄。
这种场景,与三百年前雍正帝的遭遇如出一辙。曾静案中,文人曾静散布“雍正弑父逼母、残害兄弟”等谣言,动摇皇权根基。雍正帝没有选择简单镇压,而是亲自撰写《大义觉迷录》,将宫廷秘事、继位争议等“家丑”一一公开,试图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向天下人澄清流言。可他忽略了,普通百姓对“皇家秘闻”的兴趣,远胜于对“真相”的探求。《大义觉迷录》的刊印,非但没有平息谣言,反而让各种八卦传言得以广泛传播——人们不爱看雍正的“辩白”,只热衷于讨论宫廷斗争的细节,原本的“辟谣书”,最终成了“谣言放大器”,让雍正的处境更加被动,直到乾隆继位,才匆忙将此书列为禁书。
西贝开放后厨与雍正写《大义觉迷录》的共性,在于二者都高估了“理性沟通”的效果,却低估了“偏见与猎奇心理”的破坏力。当社会中存在根深蒂固的误解(如对转基因的偏见、对皇权的猎奇),“坦诚公开”反而会给别有用心者提供“挑刺”的素材。西贝面对的,是被阴谋论裹挟的非理性质疑;雍正面对的,是被流言滋养的猎奇心态,二者最终都没能实现“以透明破疑虑”的初衷,反而陷入了“越解释越黑”的困境。这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的舆论环境时,“善意的坦荡”需要搭配对大众认知的精准判断,否则,再好的初衷也可能走向反面。
来源:怀疑探索者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