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旺苍:赋能森林“粮库”建设 夯实乡村发展之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9 13:27 1

摘要:林下经济作为依托森林资源、兼顾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绿色产业模式,是推动乡村振兴、提升产业内能、助民增收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广元市旺苍县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壮大林下经济产业集群,赋能森林“粮库”建设。

林下经济作为依托森林资源、兼顾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绿色产业模式,是推动乡村振兴、提升产业内能、助民增收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广元市旺苍县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壮大林下经济产业集群,赋能森林“粮库”建设。

旺苍县水磨镇是当地典型的高山小镇,这几天在该镇广福村天麻种植基地,村民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开展天麻种植工作,拆解菌棒、挖掘种植穴、铺设菌材、播种天麻、覆土、再盖上一层落叶,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目前是种植天麻的高峰期,我今年预计种植天麻200亩,下种5000斤,预计在10天以内全部完成(栽种)。”旺苍县首益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怀周说。

广福村山高坡陡,海拔最高处达到1800米,传统的农业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在积极探索助农增收的过程中,当地瞄准了林下经济发展,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开始种植天麻。

“目前,我园区共有3100亩面积,主要种植有天麻、重楼、黄精、黄连等中药材,中药材产业在我们这个地方发展的前景非常好,效益很不错,去年我们的产值达到120多万元,接下来,将在园区提质增效方面下功夫,引进更多的新产品,通过更加科学的手段管护,进一步提升园区效益,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更多的老百姓增收。”旺苍县首益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怀周说。

为了更好地发展中药材产业,当地在推广林下种植的同时,还配套建设了现代化中药材育苗基地,不仅有效降低了对外地种苗的依赖,减少运输成本,还实现了“研——育——种——销”一体化,形成从种苗培育到规模化种植的全产业链布局。不仅有效利用了闲置的林地资源,还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去年我们已经建成育苗基地100亩,可以培育黄精、重楼等各种中药材(种苗)200万株,天麻种苗2吨以上,可以满足当地种植户的种苗需求。”旺苍县首益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怀周说。

如今,天麻已成为当地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在天麻栽种期间,不少村民积极参与到天麻种植中,发展自家的天麻产业,通过在家门口务工,实现了稳定增收,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我们现在抽空时间在这个园区务点工,挣点零用钱,一年要做上3个多月时间,也可以挣一万多块钱。”旺苍县水磨镇广福村村民赵大义说。

“自从这个基地建园以来,我就长期在这儿务工,包括中药材种植,从长时间务工以来,我也学了不少的技术,比如天麻培育栽培技术,我通过在这儿务工,我在家里也就发展了一部分,一年务工收入也就是30,000元-35000元左右。”旺苍县水磨镇广福村村民谭刚益说。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当地抓住机遇,依托自然优势,充分挖掘林地潜力,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林下中药材产业的蓬勃发展,给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据介绍,林下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带动300余名群众就业,户均增收达到1万元以上。

“我镇将抓住天府森林粮库发展机遇,立足林业资源优势,积极谋划森林粮库发展。依托储备林项目,扶持新型经营主体,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到2025年底,我们将依托水磨镇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发展林下中药材天麻、黄精、黄连等3000余亩,并带动全镇农户种植中药材达2万余亩,加速推进林业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旺苍县水磨镇副镇长杨开勇介绍说。

据了解,截至目前,旺苍县道地药材种植面积约15.1万亩,预计年底可实现产量3.7万吨、产业产值4.8亿元。近年来,该县按照“1+3”大农业体系,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特色产业,配套发展林下中药材,充分发挥秦巴山区生态环境优势,将抚育管护巴山木竹资源和引进优良品种新建竹产业基地相结合,大力推进笋用竹产业发展,截至2024年底,旺苍县“林粮”面积达到70万亩、综合产值15亿元以上。

来源:四川行业动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