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17国少折戟沙特,这一结果如同一记重锤,再次敲响了中国足球的警钟。观察者网专栏作者杨健以“4个月三线皆失,国足又遇大灾年”为题,精准地概括了今年中国足球的整体表现,道出了广大球迷心中的无奈与失望。
4月9日据直播吧的消息,U17国少折戟沙特,这一结果如同一记重锤,再次敲响了中国足球的警钟。观察者网专栏作者杨健以“4个月三线皆失,国足又遇大灾年”为题,精准地概括了今年中国足球的整体表现,道出了广大球迷心中的无奈与失望。
今年年初,中国足协提出了各级国家队的目标,然而,短短4个月,现实却给了所有人沉重的一击。U20国足在亚洲杯1/4决赛中负于沙特,无缘U20世界杯正赛;国足世预赛两战皆败,附加赛名额之争愈发艰难;U17男足亚洲杯小组赛两战全败,提前出局。四线折了三线,只剩U23国家队将在9月出战U23亚洲杯,为奥运资格而战。这样的成绩,与新掌门人宋凯的豪言壮语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也让球迷们一次次陷入失望的深渊。
自2008年北京奥运至今,中国足球各级国字号持续无缘洲际赛事,出线早已成为奢望。偶数年的夏天,中国球迷只能无奈地旁观,他们的希望在奇数年的预选赛中就已提前破灭。这种失望的循环,让人们对中国足球的未来充满了迷茫。
中国足协新任掌门人宋凯履职以来,足球反腐持续推进,联赛和国字号逐步告别混沌。然而,中国足球仍要为10余年来的短视、粗放和胡作为不断埋单。过去的发展模式,注重短期成绩,忽视了青训体系的建设和长远规划,导致人才断层,青黄不接。
以U20、U17国足的核心年龄层为例,虽然他们站在了“风口”,但青训的实际情况却并不乐观。2008年龄段是中国足球青训由低谷掉头向上的一个拐点,并非真正的高峰。而且,由于师资力量的匮乏,那些从小学一、二年级就接受系统青训的孩子,也未能充分“涨球”。这种历史遗留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足球的发展。
与沙特相比,中国足球在青训方面的差距显而易见。沙特足协早在2014年就启动“2030愿景”,每年投入2.3亿美元打造87所精英足校,还打破球员不得海外效力的传统,输出大批青年才俊前往欧洲俱乐部梯队接受原汁原味的青训。而中国足球直到2023年才真正落地青训补偿机制,“12岁退役”仍是足球少年无从回避的痛点。
青训体系的差距,直接反映在各级国字号球队的成绩上。沙特足球通过长期的青训投入和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了大量优秀的年轻球员,为国家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而中国足球在青训方面的滞后,导致年轻球员的成长空间受限,难以在国际赛场上与强队抗衡。
在各级国字号连年溃败的当口,指望一两代青年球员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国足球需要的是耐心和长远规划。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成绩观。足球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各级管理者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青训体系的建设和长远规划上,而不是仅仅追求短期的成绩。
其次,要加强青训体系的建设。加大对青训的投入,改善青训条件,提高青训教练的水平。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年轻球员提供更多的比赛机会和发展空间。
来源:体育FA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