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夕阳下,小区健身广场上坐着几位大爷大妈。72岁的刘大爷眉头紧锁:“隔壁王叔说,降压药吃多了会致癌!网上也有人说西药降压根本是骗局,我现在天天吃药,心里忐忑啊。”一旁的李阿姨赶紧搭话:“我亲戚年纪轻轻查出肺结节,正怀疑跟吃降压药有关呢!”周围几个老人你一言我一语
夕阳下,小区健身广场上坐着几位大爷大妈。72岁的刘大爷眉头紧锁:“隔壁王叔说,降压药吃多了会致癌!网上也有人说西药降压根本是骗局,我现在天天吃药,心里忐忑啊。”一旁的李阿姨赶紧搭话:“我亲戚年纪轻轻查出肺结节,正怀疑跟吃降压药有关呢!”周围几个老人你一言我一语,诊室外的担忧仿佛扑面而来。你是不是也曾翻到过类似的网络言论——“降压药致癌”“高血压药靠吃是被医生骗了”“西药控制血压不如喝芹菜汁”?医学圈外的这些说法,到底是真是假?降压药到底还能不能吃?
也许,真相不是你听说的那样。那么,关于降压药的副作用、致癌和“西药骗局”传言,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吃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长期服药,真的会增加癌症风险吗?我们该相信谁的说法?又该如何科学控压?今天,咱们用事实说话,为你揭开“降压药致癌”和“西药大骗局”的大实话。尤其是第三个关键点,你一定不能错过!
降压药真的“致癌”?谣言源头与科学证据
“降压药致癌”流言甚嚣尘上,让不少高血压患者心生恐惧,甚至有人擅自停药,导致血压反跳、心脑血管意外骤增。致癌说到底从何而来?
现象回顾:网络上大量自媒体、健康群、短视频传播片面说法,袭击降压药“副作用多”“会致癌”,容易误导中老年患者。有人甚至编造“某种降压药致癌案例”,让大家人人自危。
但权威医学界的观点怎样?
目前,全球尚无高质量临床证据能证明正规使用降压药会直接致癌。不论是我国《2024版高血压管理指南》,还是美国、欧洲心血管病协会的相关指南,都没有推荐“因致癌风险而停止降压药”,相关综述亦未发现主要致癌风险数据。
“降压药致癌”流言,多由对1990年代某些早期药物版本(如有杂质的原料药)研究误判,或实验动物极量长期摄入后罕见病变引申而来。而现实中,经过多年优化与监管的常用降压药,包括钙通道阻滞剂(CCB)、ACEI、AR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其长期随访数据并未明确提示人群致癌率升高,且我国疾控中心、美国FDA均有持续监测。
中国《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指明:降压药带来的获益(降低卒中、心梗、肾衰风险)远远大于可能极低、尚未被证实的副作用。高血压如得不到控制,导致的心脑血管意外和死亡率远高于药物带来的潜在微小风险。
“骗局论”缘何而起?高血压管理的科学常识
除了“致癌”,不少患者还听说“西药降压纯粹骗局,医生和药厂让我们一直吃药、换药割韭菜”。实际上,这种说法误导了太多长期靠药物控压、守护生命的患者。医学事实与使用逻辑如下。
高血压属于慢性终身性疾病,发病原因复杂,无法彻底根治。高血压往往在多年之内无明显症状,但可导致血管“无声损伤”,增加中风、心梗、肾衰竭等严重事件风险。
所有权威指南(中国、美国、欧洲),均明确将“正规降压药持续、个体化用药”列为一线标准治疗,大样本研究表明,持续用药能将心血管风险降低18%-35%。
网络上鼓吹“靠偏方、保健品、蔬菜汁不用药”的说法,不仅无科学依据,还导致部分患者错失干预“黄金窗口”,反而血压始终无法控制,诱发急性并发症。
药厂、医生与患者之间是合作疗愈关系,药品研发、上市都要中国药监局(NMPA)、美国FDA等多重严格临床试验和安全审查(通常样本超万例随访5年以上),每年药品不良反应都被公开追踪报告,不可能“靠害人赚钱”。
长期服用降压药,会有哪些明显变化?真相远比你以为的更重要
不少人担心,天天吃药是不是迟早得癌症?真实数据和长期随访显示,规律用药后,身体带来的是积极改变,并不如流言恐吓那样。
举例来说,规律服药后,血压控制达标率可提升至75%以上,脑卒中风险减少30%,心衰风险下降超25%。坚持5年以上,显著降低猝死风险。
有研究发现,用药规范的患者10年中风率降低40%,远优于“间歇用药”“自行换药”群体。
常规降压药如CCB(硝苯地平缓释片等)、ACEI(卡托普利等)、ARB(缬沙坦等)等,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并未证明这些药物能在常规剂量下大幅提升肿瘤风险。
少数药物曾因杂质污染(如2018年美国、欧洲召回的缬沙坦杂质事件)有警示,但此类事件有严格召回、下架制度,国内临床主流用药极为安全。
但仍需注意——每种降压药都存在极少数人不良反应,如轻微乏力、干咳、面部潮红等,遇到问题须及时就医调整药物。大剂量违规应用、随意叠加、多种“偏方”混合,才是真正的危险。绝不能因为谣言自行停药,这会导致血压反弹,大大增加心脑意外。
如何安全、科学地使用降压药?医生和专家给出以下建议
既然证据显示降压药获益远大于风险,普通人该如何用药,坚决避免成为“谣言受害者”呢?
遵循医嘱,个体化选药。医生会根据年龄、基础疾病、脏器功能等选择最适合的药物及剂量,并定期调整。用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反馈,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频繁换药。
定期检测血压和身体指标。家中准备电子血压计,每周自测2-3次,让医生动态了解控压效果。
生活方式管理同样重要。良好生活习惯能辅助药物降压,如控制盐摄入量在每日5g以内;坚持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快步走、游泳、骑行等);管理体重、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相关研究指出:每日运动降压幅度可达5-8mmHg,接近“一线药物降压效果”;切勿轻信未被证实的“保健品”“偏方”说法。一些所谓奇效降压食品、汤饮并无临床数据支持。芹菜、木耳无法替代药物控压;遇到网络信息、街坊流言,不妨保有批判性、科学辨别力。权威信息以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协和医院、丁香医生等为准,重大疑虑请及时咨询医生。
一个真实故事结尾:60岁的徐阿姨因看网络谣言停药,半年后心梗入院,幸好抢救及时后又开始规范用药,健康状况终于改善。她说:“有些话听着吓人,真要靠医生和科学保命,不能被带节奏。”
注: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 降压药致癌已经证实?西药降压是大骗局?别再被忽悠了
3. 大健康新闻网-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4. 芹菜、木耳不降血压,真正降血压的只有一个|丁香医生
5. 不用药物控制高血压的8种方法——《2024版高血压指南》生活方式
来源:健康之道牛医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