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沂蒙二姐”用诗行丈量麦浪的韵律、 手工耿以铁艺碰撞出赛博火花...... 让传统手艺 变身潮流, 乡村生活 也能“赛博朋克 ” 。 一起来看《人民日报》4月8日第20版的文章《 》↓↓
“沂蒙二姐”用诗行丈量麦浪的韵律、 手工耿以铁艺碰撞出赛博火花...... 让传统手艺 变身潮流, 乡村生活 也能“赛博朋克 ” 。 一起来看《人民日报》4月8日第20版的文章《 》↓↓
数字时代,“赛博”成为热词。 早期科幻小说描写的“赛博空间”,更多指向具有数字化特征和未来感色彩的艺术风格,而当下的“赛博”则成为人们描述日常生活、刻画世界形象的一种基础修辞。 “赛博养生”“赛博旅行”“赛博上班”“赛博年货”……人们用“赛博”来形容网络时代的生活,“赛博乡土”也是其中之一。
在短视频平台的“打卡”交互下,陕西平利县女娲山成为浏览量数亿次的“赛博老家”,这反映了乡土新变:随着移动网络和智能设备普及,广大乡村成为网络直播和短视频的表现对象,海量影像共同构建了“赛博乡土”。“赛博乡土”是新时代山乡巨变催生的文化景观,以其数字化、网络化和虚拟化赋予乡土形象一种可交互的观看和进入方式,促进了乡土文艺的创作自觉,涵蕴出乡土故事的新讲法。
继承了传统民间口头文学的瑰丽想象,“赛博乡土”的文艺叙事具有天然的实验性。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在新媒介“滤镜”加持下,同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之间建立起一种充满趣味的审美关系。河北定兴县杨村的手工耿,视频作品以“自制”和“发明”为主题,不仅展示出劳动人民的手工技艺之巧,也显示出乡土中国厚重且灵动的智慧之美。原本乡土生活中的器物,化为乡土新故事一粒粒饱满的“种子”。“赛博乡土”以这种“如诗”的理性方式,讲述着乡土中国敦厚的智慧新故事。
不同于传统民间手艺的比拟、象征等手法,也不同于传统乡土文艺的现实主义书写,“赛博乡土”将自身化为大地的眼睛,观察并拾取乡土生活中的果实。李子柒视频作品聚焦乡村日常的起居劳作、人伦亲情,人与物、情与景,仿佛从泥土里长出,浑然天成。她的“土味”,恰恰又是她的“洋气”。新乡土的偶得,经由新媒介的妙手,成为风靡全球的世界语言。“赛博乡土”以这种“如画”的感性方式,讲述着乡土中国悠长的美丽新故事。
打造“森林衣帽间”。子柒文化供图
与此同时,“赛博乡土”不惧“复制”,这意味着乡土故事从案头之作“飞入寻常百姓家”。无论男女长幼,拿起手机,每一个人都是时代故事的创作者。在“赛博乡土”的世界里,劳动人民不仅被邀请成为时代故事的观看者,也邀请同时代的人进入自己的故事之中。
网络昵称为“沂蒙二姐”的农民因创作的诗歌《春》等,在社交平台走红“出圈”。图源《人民日报》(2025年04月03日 第11版)
“赛博乡土”包容了数字技术对它的虚拟和重建。通过发帖、观看、评论、转发、点赞、私信等数字交互,乡村全面振兴的人情与劳动之美,变为人人举头可望的闪烁星河。在这片数字空间里的“土地”上,非遗和古法并不畏惧“标签化”“符号化”,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使用,也并未切断“赛博乡土”与生俱来的根。随着民间文艺的口头传统同手头文艺、镜头文艺的结合,田垄不再是乡土故事和乡土美学的地理边界。“赛博乡土”以新的感性方式和理性方式,培育出乡土故事新的种子。
“赛博乡土”是科技与人文共同孕育出的年轻土地,是一种虚拟与现实共在的乡土新样态。当赛博文化与乡土中国结合,其所讲述的乡土新故事,不仅是一场广邀嘉宾的精神享宴,也是与时代脉搏共振的文化盛事。(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张雨轩)
跟着人民日报学写作↓↓↓
本期编辑:李瑞盈(实习)
来源:山野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