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这样一群体育教师,他们不仅在课堂上传授运动技能,更用汗水与坚守浇灌学生成长,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武术学院教授武冬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从6岁与武术结缘,到投身教育事业三十余载,他不仅将精湛的武术技艺传递给学生,更把坚毅品格与深厚的中华武术文化刻进学生心中,用行动诠
“五武牌”教授武冬:
拳拳武术心 殷殷师者情
有这样一群体育教师,他们不仅在课堂上传授运动技能,更用汗水与坚守浇灌学生成长,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武术学院教授武冬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从6岁与武术结缘,到投身教育事业三十余载,他不仅将精湛的武术技艺传递给学生,更把坚毅品格与深厚的中华武术文化刻进学生心中,用行动诠释着体育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三十年早操不辍:
以坚持诠释体育精神
清晨的校园里,总能看到武冬带领学生练早操的身影,这样的场景,一坚持就是33 年。当被问及为何在寒风凛冽、酷暑难耐的日子里仍坚持带领学生出早操时,武冬有着自己的坚守。
“教学生,学生是教不会的,只有感染。” 武冬坦言,坚持出早操,一方面是源于老前辈的传承 —— 学校学科创始人张文广先生便有出早操的传统,这一习惯在一代代师生间传递;另一方面,则是身为教师的责任。他深知,课堂上部分学生对武术技能的掌握不够全面、深刻,“功夫在室外”,早操成为弥补课堂教学不足的重要补充。更让他坚定信念的是,长期坚持早操,能培养学生的毅力,“一件事坚持久了,就会内化为一种品格和精神素养”,这份对坚持的践行,本身就是对体育精神的生动诠释。
武冬笑称自己是 “五武牌” 的武术老师:“我姓武,练武,教武,研武,爱武,至今已经在北京体育大学工作了33年。没有长个儿,但是一直长教学经验。” 这份对武术与教育的热爱,支撑着他在体育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创新教学方法:
让武术承载文化与哲思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武冬并未局限于 “教技法” 的传统模式,而是尝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哲思融入武术教学,琢磨出 “体感、体认、体悟” 的独特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收获远超技能本身的成长。
“通过练习武术,学生的身体素质、协调性得到提高,生活质量也随之改善,这是‘体感’;进而‘体认’到武术背后不仅是技术,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最终‘体悟’到中国武术代表着东方体育的智慧,与西方体育形成并行不悖的两大文化体系。” 武冬认为,这样富有深度的武术运动,不仅能吸引中国年轻人,更能让世界年轻人爱上中华武术。
他始终相信,武术教学不应止于动作的传授,更要让学生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让武术成为连接学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桥梁,在一招一式间,感受东方体育的独特魅力。
走向世界:
让中华武术绽放国际光彩
让中华武术走向世界,是武冬长久以来的心愿。带着这份初心,他多次走出国门,将太极的柔、长拳的劲展现给世界,让无数外国友人爱上中国功夫,读懂中国文化。
“我最近刚刚从法国和日本回来,这次在法国有150人参加我们的武术学习,他们对中国文化充满热爱。” 武冬表示,中国武术的独特之处在于追求 “内外合一、形神兼备、体用兼备”,在锤炼技术品质的同时,更能提升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这份独特的文化魅力,正是吸引国际友人的关键。
通过海外教学与交流,武冬不仅传播了中华武术技艺,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为中华武术的国际化传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数十年的从教路上,武冬从未停下 “成长” 的脚步。他深知,作为教师,唯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为学生带来更优质的教学。“一个老师如果停止了学习,请你停止教学。老师的学习是必须的,必要的,而且是必备的。”
为了创新教学模式,武冬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手段。上个学期,他义务开设短视频课程,点击量突破500万,这也是他首次尝试面对镜头讲课。此外,他还关注人工智能领域,参与相关研发,力求将前沿技术与武术教学相结合,让教学更具吸引力与实效性。这份对教育的赤诚与创新精神,让他始终保持着对教学的热忱,也为学生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榜样。
言传身教:
影响一代又一代体育人
师者之责,在言传,更在身教。武冬从未刻意 “教” 学生如何当老师,但他对教育的执着与热爱,却深深影响着一届又一届学生,甚至一代又一代体育教师。
“昨天是很多学校开学的第一天,我一个博士生毕业今年去到了厦门大学教书,他给我发了第一次上课的照片,说老师我在上课过程满脑子都是你的形象。” 武冬欣慰地说,他给学生回复:“保持第一天上课的激情,拥有最后荣休那一刻的智慧,把每个学生教好。”
在学生眼中,武冬是课堂上严厉的老师,课下却十分亲切可爱。“咱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严厉,但在课下其实是一个很可爱的小老师。” 北京体育大学学生翁烨铭说。受武冬影响,不少学生也立志成为体育教师。“未来也是希望想成为一名体育老师,而且我也希望能够像武老师一样成为一个‘缝’在课堂上的人!” 学生朱科眉的话语中,满是对武冬的敬佩与对体育教育事业的向往。
坚守教育初心:
诠释体育的深层价值
“无体育不教育,无体育不人生。” 这是武冬始终秉持的理念。他认为,体育是所有事业的基点,是教育的起点,更是人生永远的逻辑保证点。“没有身体的 1,何有后边所有的0?所以我觉得体育教育、体育事业、体育锻炼一定是我们人生应该高度重视的,而不要仅仅理解成蹦蹦跳跳,它是一门学问,是一门学科,是知识体系。”
武冬用三十余载的坚守,以武术为载体,在体育教育的沃土上默默耕耘,不仅教会学生运动技能,更传递着文化自信与坚毅品格,成为无数体育教师的缩影。
来源:CETV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