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年,随着全球教育交流的增加,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的中国留学生人数逐年上升。数据很亮眼,但另一面却让人揪心:退学率、延期毕业率明显提高。
留学人数不断攀升,为何“毕业难”成了新常态?
近几年,随着全球教育交流的增加,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的中国留学生人数逐年上升。数据很亮眼,但另一面却让人揪心:退学率、延期毕业率明显提高。
不少家长以为,“只要孩子出国,就等于拿到了文凭”。但现实是,真正能够顺利毕业、如期回国拿到学位的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作为长期接触学生和家长的留学顾问,我能明显感受到:来咨询的案例越来越集中在学业危机、身份失效和未来规划的焦虑上。
为什么留学生越来越难毕业?
课程难度高于预期不少专业的课程设置强度远超国内。例如经济学的 Econometrics,心理学的 Research Methods,都需要大量统计学和逻辑推理能力。很多学生基础薄弱,一下子被“劝退”。学习模式差异大
国外课程重视自学与批判性思维。课堂只讲框架,大量内容需要课下阅读文献并独立思考。学生如果依赖“老师讲重点”的方式,很容易掉队。缺乏学术规范意识
近两年学术诚信问题频发,像找代写、考试违规,都会带来严重后果。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在国外一次学术不端,可能直接导致停学甚至退学。心理压力与生活管理
异国环境下,孤独感、焦虑感叠加。有的学生沉迷游戏,有的则出现严重拖延,错过作业和考试。最后成绩下滑,GPA低得无法补救。
我遇到的真实趋势
在办公室里,几乎每天都会有学生或家长走进来:
有人是因为挂科太多,收到学校警告,急得不知所措;有人是因为大四临近,发现自己GPA达不到毕业要求;还有人,甚至到学签失效才告诉家长,整个家庭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些并非个例,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那么,如何避免走到“被退学”的境地?
提前规划,选对赛道盲目追求名校、热门专业,只会让孩子在错误的赛道上越走越难。家长需要和孩子沟通兴趣与能力,选择真正适合的专业。重视学术写作与批判性思维训练
不要等到出国才意识到 essay、report、case study 的重要性。国内阶段就可以通过国际课程、写作训练营来补足短板。善用学校资源
很多学校提供 Writing Center、Learning Skills Workshop,甚至有心理辅导。会用资源的学生,往往能扭转局面。建立危机意识
家长要明白:国外的GPA不是“随便过”。一旦出现学术警告,应第一时间处理,而不是等问题积累到无法收拾。
案例延伸
前不久有位家长来咨询,孩子在澳洲某大学商科读到大三,GPA只有2.0左右。家长以为还能慢慢补救,但实际上,该校毕业最低要求是2.5。孩子已经修完大部分学分,再想提高,难度极高。
最终,我们帮助他规划了跨专业申请硕士的路径,既节省时间,也让孩子找到更感兴趣的方向。
这个案例让我再次感受到:留学规划不只是申请阶段的事,而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陪伴与调整。
给家长的几点提醒
不要盲目乐观:退学不是少数人的问题,而是一个越来越常见的现象。不要“头痛医头”:发现孩子GPA低,先要问清楚原因,而不是一味找补救办法。不要讳疾忌医:孩子出国后,沟通要保持顺畅,家长不能只问“成绩好不好”,而是要了解学习状态。写在最后
留学,不是买一张机票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场长跑,需要规划、执行和不断调整。
退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和学生一直以为“这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但事实证明:提前准备、及时调整,才是留学之路上最大的保障。
来源:海外杰尼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