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项工作,江西人大从“年检”升级为“双报告”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9 10:36 1

摘要:在日前举行的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省人大常委会“首审”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对生态环保工作——从“年检”升级为“双报告”

在日前举行的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省人大常委会“首审”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对生态环保工作——从“年检”升级为“双报告”

陈 晔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卞 晔

守护绿水青山,离不开法治的“紧箍咒”。

“2024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在高起点上巩固提升,主要指标保持中部地区领先、全国前列,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达94.0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逐年攀升……”在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省生态环境厅厅长李军受省政府委托作2024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省人大常委会“首审”环境状况报告。“这也是在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年检’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建设情况报告的基础上,探索形成‘双报告’制度的创新之举。”省人大环资委负责同志表示,该举措必将更充分地发挥人大的监督职能,进一步压紧压实地方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主体责任。

生态赣鄱续新篇

《报告》中一组组亮眼的数据,犹如一幅生态长卷,展现出全省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喜人景象。

蓝天保卫战成果斐然——2024年全年优良天数比率高达95.5%,其中6月、7月、11月更是达到了100%的完美纪录,在历史上尚属首次;重污染天数比率为0,三项指标均稳居中部地区榜首;11个设区的市空气质量连续3年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蓝天白云成为常态。

碧水工程成效显著——全省优良水体比例高达97.7%,好于Ⅱ类水体比例跃升至中部地区第1、全国第3;鄱阳湖湖区水体总磷浓度同比下降5.1%,长江干流10个断面连续7年、赣江干流33个断面连续4年保持Ⅱ类水质;县级及以上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4年保持100%,守护了百姓健康。

净土守护扎实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78%,地下水国考点区域点位V类水比例优于国家考核目标;国家监管农村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48.3%,高出国家考核要求18.3个百分点。

我省将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的雄心化作铿锵步履,赣鄱大地碧空如洗、江河澄澈、沃土生金的生态图景,正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生活质感。

任重道远须策马

为做好此次听取和审议工作,今年以来,省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先后赴南昌、抚州、新余、赣州等地开展调研,深入了解我省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调研发现,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基础、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和弱项。

《报告》也没有回避困难和挑战:“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难度明显增大,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还需健全。”

如何以更高标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纷纷建良言、献良策。

“我省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交通运输偏‘公’,部分传统产业绿色转型难度较大。建议重点关注生态环保结构性压力,因地制宜积极发展未来产业,坚决限制‘两高一低’项目上马,努力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地方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强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全力推动城市生活污水治理,切实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科研投入,通过科技赋能提升环境治理效率,特别是要弄清楚污染源的形成机制,避免盲目治理。”

“建立全省统一的排污权交易系统,引导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在排污权交易过程中获得更多收益。” …………

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

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一致认为,要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持之以恒推进鄱阳湖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接续用力抓好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加强跨区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久久为功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始终当好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优等生”。

春光为序启新程。在这场关乎绿水青山的时代大考中,江西正以青山为笔、碧水为墨,绘就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编辑:徐麟

复审:吴剑锋

审签:魏星

本文来自【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