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无字面对后世评说,以孤勇书写女性传奇。9月11晚,杭州金沙湖大剧院首次唱响大秦之腔,再现盛唐气象。由西安三意社历经六年精心打磨的秦腔历史剧《无字碑》惊艳亮相,让观众感受到了梆子腔的金声玉振,万千气象。演出结束后,现场响起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剧场外观众排队等候
以无字面对后世评说,以孤勇书写女性传奇。9月11晚,杭州金沙湖大剧院首次唱响大秦之腔,再现盛唐气象。由西安三意社历经六年精心打磨的秦腔历史剧《无字碑》惊艳亮相,让观众感受到了梆子腔的金声玉振,万千气象。演出结束后,现场响起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剧场外观众排队等候主角签名,久久不愿离去。北戏南唱,倾倒了从全国各地赶来的戏迷,引发强烈共鸣。
作为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入选剧目,秦腔《无字碑》汇聚了目前戏剧创作的顶级团队。该剧由罗周编剧,张曼君执导,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西安三意社社长侯红琴领衔主演,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李小雄、张涛联袂主演。
《无字碑》截取了从李治驾崩到乾陵建立,无字碑落成的六年时间,以高度浓缩的情节展示了一代女皇在帝王、妻子、母亲三个角色中的艰难取舍、痛苦抉择。既有斩断亲情的决绝、狠辣,又有常人难以理解的痛苦无奈、旷世孤独。以秦腔来演绎发生在秦地的历史,可谓得天独厚,责无旁贷。该剧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从导演的二度创作到演员、舞美、灯光、服、化、道、效,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匠心精神。生、旦、净、丑汇聚一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令人大饱眼福。
《无字碑》是一部以唱功见长的宫廷大剧,秦腔的大开大合,慷慨激越在剧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仿佛民族歌剧般气势恢宏。主角侯红琴的演绎让人叹为观止。那个在《火焰驹》中唱着“小鸟哀鸣声不断”,极尽委婉缠绵的大家闺秀化身为声如洪钟,气贯长虹的一代女皇,其威严、果敢都融化在一字字,一句句的唱腔道白中,有一种天然的“女皇”之音。侯红琴的表演稳健厚重,充满力量感和沧桑感。剧中李治的扮演者李小雄、李贤的扮演者张涛也都在各自的角色中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侯红琴与两人的对手戏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西安三意社是享誉西北的百年老社,底蕴深厚,人才济济。该剧让他们的整体实力得到了全面地展示,各个角色不分伯仲,满台生辉。
该剧的另一个特点是剧作的词工句丽,洋洋洒洒,堪称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彩华章。罗周是当代著名编剧,其作品《春江花月夜》《瞿秋白》《郑板桥》等屡获国家级大奖。《无字碑》尽显她的古典文学才华和编织结构戏剧的非凡能力。整部剧就像一篇赋文,辞藻华丽,旁征博引,一气呵成。通过《钩心》《进饼》《入戏》《面碑》四场戏分别表现了武则天与丈夫以及三个儿子的情感纠葛,心路历程,层层推进,极具张力。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大道孤勇,大仁不仁,《无字碑》以高度的文学性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武则天形象。这个形象是极其丰满的,充满哲学思辨的,且具有审美价值的。祝贺西安三意社在新时代推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不断实践着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无字碑》的推出也证明了古老的秦腔仍有无限的可能性,无论是题材还是表现方式。
五十年代,秦腔、眉户、碗碗腔,三大秦班两度进京演出,巡演江南半年之久,盛况空前。而今古韵新声,猎猎秦风,也必将吹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本文作者:张西萍,陕西广播电视台卫星电视中心导演,长期从事电视戏曲节目创作。作品有“寻找王宝钏”“陕甘戏迷争霸战”“陕西广播电视台多届春节戏曲晚会”等。多次发表戏剧评论、融媒探索类文章。)
来源:陕西戏曲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