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青春》山西省青少年法治广播第20240805期(总247期)《名誉权》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5 16:22 1

摘要:“王某因非法拉帮结派,建立山寨社团,以权谋私,被法院逮捕,还涉嫌非法集资几亿元。”

“王某因非法拉帮结派,建立山寨社团,以权谋私,被法院逮捕,还涉嫌非法集资几亿元。”

主持人

那本案的审理结果是怎样的呢?

普法小姐姐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赵某在缺乏事实依据且司法机关并未认定原告王某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情况下,将此番言论发布在成员人数分别有几十人、几百人的微信群中,受众众多,影响广泛,客观上使他人对王某的社会评价降低,造成王某名誉受损,故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为原告王某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

主持人

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判断某种言论是否构成侵犯名誉权呢?

普法小姐姐

行为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应当根据四个要件来认定:

1. 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

2. 行为人行为违法

3. 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4. 行为人主观有过错

比如在微信群中,通过语音或文字发布对不特定多数人可见的、能够实现即时分享的言论或信息,侮辱或者诽谤他人,损害他人名誉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主持人

这些侮辱和诽谤他人的行为是如何判定的呢?

普法小姐姐

侮辱行为表现为,行为人以暴力或语言、文字等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声誉。

其中语言侮辱,如当众用恶毒刻薄的语言对受害人进行嘲笑、辱骂,使其当众出丑,散布受害人的生活隐私、生理缺陷等。

文字侮辱,如贴传单、漫画、书刊或者以其他公开的文字等方式诋毁他人人格、侮辱他人。

诽谤行为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不利于受害人的虚构事实、或者以他人散布的虚构事实为依据进行不利于受害人名誉的不当评论,足以使得社会公众对被侵害人的社会评价降低。

主持人

除了侮辱和诽谤外,还有其他会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行为吗?

普法小姐姐

判断某种言论是否构成侵犯名誉权,还要看该言论是否导致受害人的社会评价明显降低,这就要考虑侮辱和诽谤行为所造成的客观影响。《民法典》第九百九十八条规定,认定行为人承担侵害除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外的人格权的民事责任,应当考虑行为人和受害人的职业、影响范围、过错程度,以及行为的目的、方式、后果等因素。

主持人

那侵犯他人名誉权要承担哪些责任呢?

普法小姐姐

根据《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条规定,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请求行为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以上方式可以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内容须先经人民法院审查。

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范围,一般应与侵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的范围相当。同时,公民、法人因名誉权受到侵害而遭受经济损失并要求赔偿的,侵权人应该予以赔偿。

公民一并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给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的后果等情况酌定。

主持人

如果我们的名誉权受到不法侵犯,应该如何做呢?

普法小姐姐

当名誉权被侵犯时,可以通过实施自助行为来救济自己被侵害的民事权利,比如自己澄清事实、要求谨慎传播、声明保留诉权等。

也可以申请停止侵害人格权禁令。为及时有效地保护受害人的人格利益,《民法典》规定了停止侵害人格权禁令。即民事主体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害其人格权的违法行为,不及时制止将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行为人停止有关行为的措施,防止损害的发生和扩大。

另外可通过诉讼程序,进一步维护自己的名誉权,要求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

同时,自我权利的捍卫不能以牺牲他人的权利为代价。当出现问题或矛盾时,要通过正当途径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侮辱贬损、捏造歪曲事实或曝光对方隐私,借由网络舆论的力量来占领高地。

主持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我们享有言论自由的同时,也应当做到对法律心存敬畏,对他人心存尊重,才能共同构建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