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7日至13日是我国第二个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宣传周,主题为“消除血吸虫病危害,守护人民健康”。
2025年4月7日至13日是我国第二个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宣传周,主题为“消除血吸虫病危害,守护人民健康”。
1
什么是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由于人或牛、羊、猪等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血吸虫主要有曼氏、埃及、湄公、间插及日本血吸虫5种类型,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
血吸虫病若发展到晚期,可能会出现肚子积水,也可能会出现脾脏异常增大,因此血吸虫病在以前又被称为“大肚子病”。
2
血吸虫病如何传播?
血吸虫的传播链包括以下环节:
1. 虫卵排出:感染者粪便或尿液中的虫卵污染水体。
2. 毛蚴孵化:虫卵在水中孵化为毛蚴,侵入中间宿主钉螺。
3. 尾蚴释放:钉螺体内的幼虫发育为尾蚴,逸入水中。
4. 人体感染:尾蚴通过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仅需10秒即可完成感染。
3
血吸虫病有什么症状?
1.急性期
(1)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
(2)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黏液血便;
(3)肝脾大;
(4)干咳、痰少可有胸痛,偶有痰中带血;
(5)尾蚴性皮炎。
2.慢性期:
多因未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或多次少量重复感染等,逐渐发展成慢性,主要表现为慢性腹泻、肝脾肿大和肉芽肿。
3.晚期:
但也有较多的血吸虫感染者不出现或不立即出现上述症状。当你怀疑自己感染了血吸虫时,就应该立即到当地血吸虫病防治机构检查。
4
得了血吸虫如何治疗?
吡喹酮是唯一用于治疗血吸虫病的药物,且不良反应轻和疗效高,在血吸虫病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
但是切记:到过血吸虫病疫区,有疫水接触史,出现发热、多汗、腹痛、腹泻等症状,应当及时就医。
5
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①不要接触疫水,特别是在设有血防警示标牌的地方。
②如果因抗洪抢险等特殊原因需接触疫水,应采取一些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水手套、胶靴等防护用具,涂擦苯二甲酸二丁酯乳剂和油膏等防护药剂。
③在接触疫水后建议到专业机构进行检查,必要时给予预防性用药。
④积极配合当地组织开展的查螺、灭螺、查病和治病工作。
⑤改变不良卫生习惯,不饮用开水或过滤水,避免用疫水洗漱。
来 源:临夏州疾控中心
来源:积石山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