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少女为保护公家财产惨遭砍手,后被毛主席接见,后来怎样?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4 07:23 1

摘要:1959年,云南瑞丽县,一个普普通通的夜晚,18岁的少女徐学惠在银行值夜班。谁能想到,这平静的夜里竟闯进六名持刀歹徒,盯上了巨额公款。生死关头,徐学惠没退半步,用身体死死护住钱箱。歹徒怒火中烧,刀落手断,她用鲜血换来了国家财产的安全。这惊心动魄的一幕传遍大江南

1959年,云南瑞丽县,一个普普通通的夜晚,18岁的少女徐学惠在银行值夜班。谁能想到,这平静的夜里竟闯进六名持刀歹徒,盯上了巨额公款。生死关头,徐学惠没退半步,用身体死死护住钱箱。歹徒怒火中烧,刀落手断,她用鲜血换来了国家财产的安全。这惊心动魄的一幕传遍大江南北,感动了无数人。毛主席亲自接见她,周总理献上鲜花,徐学惠的名字成了英雄的代号,刻进了那一代人的记忆里。可英雄的光环背后,人生路却不总是一片坦途。后来,她经历了什么?

1959年3月3日凌晨,云南瑞丽县人民银行陇川农场营业所里,18岁的徐学惠正在值夜班。那是个平常的夜晚,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营业所周围静得只能听到风吹过树叶的声音。那时候,银行不像现在有那么多高科技设备,防盗全靠人盯着。徐学惠是个年轻姑娘,刚参加工作没多久,但她干活特别认真。她那天晚上值夜班,主要是看守营业所里的现金和证券。床头下面有个铁箱,里面装着5万元现金和一些重要票据。这在1959年可不是小数目,普通人家一辈子都见不着这么多钱。

那天晚上,营业所里只有徐学惠一个人。其他同事听说附近有演出,都跑去看热闹了。她一个人守着这堆钱,心里多少有点发毛,但她知道这是自己的职责,不能马虎。她刚躺下没多久,迷迷糊糊地刚要睡着,突然听到门外传来一阵奇怪的动静,像是有什么东西在撬锁。她一下子就清醒了,心跳得特别快。她壮着胆子喊了一声:“谁在外面?”这一喊,门外的动静停了一下,但没过几秒钟,“砰”的一声,门被人踹开了。六个黑影冲了进来,手里拿着刀和枪,脸上蒙着布,满身杀气。

徐学惠吓得腿都软了,但她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让这些坏人把国家的钱抢走。她赶紧从床上跳下来,跑到床边,用身体死死挡住那个装钱的铁箱。歹徒们一看她这架势,就知道钱肯定藏在这儿。一个满脸横肉的家伙走上前,手里的刀在灯光下闪着寒光。他恶狠狠地说:“小丫头,钱在哪儿?快说,不然弄死你!”徐学惠咬紧牙关,瞪着眼睛看着他,就是不吭声。她心里清楚,只要一松口,这5万元就没了。

歹徒见她不说话,火气更大了。领头的那个挥手让其他人上来,一个家伙直接把刀架在徐学惠的脖子上,冰冷的刀刃贴着她的皮肤,吓得她浑身冒冷汗。她大声喊:“快来人啊!抓土匪啊!”这一嗓子喊得特别响,把歹徒们都愣了一下。他们没想到一个小姑娘居然敢这么硬气。领头的歹徒气急败坏,挥刀就在她脸上划了一道,鲜血一下子涌了出来,顺着脸颊滴到地上。徐学惠疼得眼前一黑,差点晕过去。

歹徒以为她撑不住了,就开始翻箱倒柜找钱。他们把桌子椅子都掀翻了,最后在床底下发现了那个铁箱。两个歹徒上前就要抬走箱子,可就在这时候,徐学惠居然又醒了过来。她顾不上脸上的伤,猛地扑过去,死死抱住铁箱不放。她用尽全身力气,趴在箱子上,手指抠得紧紧的。歹徒们没想到她这么拼命,气得破口大骂。一个家伙举起刀,狠狠砍向她的手腕。刀刃划过,血肉模糊,骨头都露出来了,可徐学惠还是不松手,嘴里还在喊:“救命啊!抓土匪啊!”

歹徒们急眼了。动静越来越大,他们怕引来人,就更加凶狠。一个歹徒拿刀刺向她的胳膊,另一个干脆用枪托砸她的手。徐学惠的双手被砍得几乎断掉,鲜血染红了箱子和地板,可她还是拼了命护着箱子。她的意识越来越模糊,但她心里就一个信念:不能让钱被抢走。歹徒们见她这样,也慌了神。眼看时间拖得太长,领头的喊了一声:“快走!”他们准备扛着箱子跑。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营业所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附近的一个转业军人王天林,正在家里睡觉,听到徐学惠的喊声,抓起手枪就跑了过来。他一进门,看到满地的血,徐学惠倒在箱子上,双手血淋淋的,歹徒们正要逃跑。王天林二话不说,举枪就朝领头的歹徒开了一枪。那家伙应声倒地,其他人吓得扔下箱子,四散跑了。王天林冲过去,抱起徐学惠,赶紧往医院送。

医院里,医生们忙得满头大汗。徐学惠的双手伤得太重,血流得止都止不住。医生拼尽全力保住了她的命,但双手实在保不住,只能截肢。她醒过来后,睁开眼第一句话就是:“钱还在吗?”王天林站在旁边,点点头说:“还在,都在。”徐学惠听了这话,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虚弱的笑容,然后又昏了过去。

事件发生后,徐学惠的事迹传开了。人们听说这个小姑娘为了护财,连双手都不要了,都觉得不可思议。医院里来看她的人络绎不绝,大家都说,这丫头真不简单,是个真英雄。银行领导也赶来看她,表扬她保护国家财产的英勇行为。后来,她的双手虽然没了,但她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社会上给她送来了很多慰问品,还有人给她写信,说她是大家的榜样。

1959年那会儿,报纸上、广播里,到处都能听到她的名字。那个年代没有手机和互联网,可她的英勇事迹却传得飞快。从云南到北京,从城市到乡下,人们都在讲那个18岁的小姑娘,为了保护银行的钱,不惜让自己的双手被歹徒砍断。她的故事还被编进了小学生的课本,老师们带着孩子们读她的经历,讲台上放着她的照片,孩子们瞪大了眼睛听着,觉得这个姐姐真了不起。很多地方还组织了报告会,请人来讲徐学惠的事迹,大家挤在礼堂里,连站的地方都没有。

1959年,北京开了个全国青年代表大会,这是专门给年轻人鼓劲的大会。徐学惠作为最出色的代表之一,被请到了北京。大会上,毛主席亲自接见了她。毛主席拉着她的手,脸上带着笑,问她:“小徐,你的手还疼吗?家里生活怎么样?”徐学惠心里一热,眼泪差点掉下来,她赶紧说:“主席,我不疼了,我过得挺好的。”毛主席点点头,说:“你是个好同志,全国人民都为你骄傲。”周总理也在旁边,拿了一束鲜花递给她,夸她是“青年的好榜样”。这一幕被记者拍了下来,登上了报纸,成了很多人珍藏的记忆。

同一年10月,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大庆在北京举行,徐学惠又一次被邀请参加。她站在天安门广场上,看着国旗升起来,听着国歌响彻天空,心里满满都是自豪。那天晚上有个欢迎宴会,毛主席、周总理这些国家领导人都在场。毛主席还特意走到她跟前,拍了拍她的肩膀,说:“小徐,你是我们的英雄。”徐学惠激动得话都说不出来,只能使劲点头。她一个小小的银行职员,能站在这么大的场合,受到国家领导人的肯定,真是做梦都想不到的事。

除了这些珍贵的会面,徐学惠还得了不少荣誉。1959年,她被选为“全国先进生产者”。这个称号在当时可不简单,是给那些在工作上特别出色的人最高的奖励。徐学惠一个年轻姑娘,能拿到这个荣誉,全靠她那份舍己为人的精神。后来,她的家乡云南还给了她两个特别的称号,一个是“60位为解放云南作出突出贡献人物”,一个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云南的60位人物”。

荣誉归荣誉,生活还得继续。徐学惠没有沉浸在过去的荣耀中,而是积极面对新的日子。1960年,她接到了一件大事——苏联那边主动邀请她去安装假肢,还一分钱都不收。那时候中苏关系好得跟蜜一样,苏联赤塔整形器材厂听说徐学惠为了保护国家财产失去双手的事迹,觉得她特别了不起,想用这种方式表达敬意。徐学惠在组织的安排下,收拾行李,坐上了去苏联的火车。到了赤塔,厂里的医生和技师热情得不得了,围着她忙活开了。他们先给她量胳膊的尺寸,又试了好几回,才做出两只适合她的假手。这假手做得可讲究了,技师们花了好几天,反复调来调去,确保她戴上后能动弹。装好后,他们还手把手教她怎么用,比如怎么拿杯子、怎么抓东西、怎么拿笔写字。徐学惠学得特别用心,每天早起晚睡地练,没多久,她就能用假手夹住小东西,甚至还能写出歪歪扭扭的字了。

回国后,领导看她行动不方便,想给她配个陪护,专门照顾她。可徐学惠倔强得很,摆摆手说:“我能行,不用别人帮忙。”她心里明白,虽然没了双手,但不能一辈子靠别人。她开始自己琢磨怎么生活,用假手试着穿衣、吃饭、洗脸。刚开始,假手不听话,吃饭夹不住菜,穿衣扣不上扣子,急得她满头大汗。可她就是不认输,一次次试,摔了爬起来,失败了再来。慢慢地,她居然能用假手干不少活儿了,比如自己梳头、刷牙,还能夹着笔写字。虽然写得慢,字也不好看,但她硬是咬牙坚持下来了。周围的人都说,这姑娘真有股子韧劲儿,看她做事的样子,谁能想到她没了双手呢?

1960年,徐学惠被调到昆明市百货大楼,当上了团委书记。那时候,百货大楼是昆明最热闹的地方,里面啥都有,钟表、布匹、锅碗瓢盆,啥都能买到。她虽然是团委书记,但一点不摆架子,经常下到柜台帮忙卖货。她用假手卖东西,动作慢吞吞的,但特别认真,顾客都夸她态度好。

工作之外,徐学惠的个人生活也开了花。1966年,她和爱人结了婚。爱人是个普通工人,老实巴交,对她特别好。婚后没多久,他们就有了自己的孩子。徐学惠用假手给孩子喂奶、换尿布,动作虽然慢,但满满的都是爱。孩子长大点后,喜欢趴在她膝盖上,听她讲过去的事。

1968年,云南省革命委员会成立了,徐学惠被任命为副主任,官至副省级。这可是个大职位,管着全省不少大事。她虽然没了双手,但干起活来一点不马虎。用假手翻文件、签字,写得慢的时候,她就口述,让秘书记下来。同事们都说,她脑子转得快,办事麻利,从不拖拉。在任上,她推了不少好政策,比如改善农村的学校和医院,让老百姓得了实惠。她工作时那股认真劲儿,跟当年保护国家财产时一模一样,总是尽心尽力。

1985年,她从昆明百货大楼的工作岗位上退休,正式结束了忙碌的公职生活。那年,她已经五十多岁,头发开始花白,孩子们也都长大成人,各自有了自己的小家庭。退休后的徐学惠,选择留在昆明,和家人一起过日子。她家住在一个普通的居民小区,房子不大,但收拾得干净整齐。每天早上,她都会早早起床,到小区的小花园里散散步,活动活动筋骨。她喜欢看着花草,听着鸟叫,觉得这样的日子简单又舒心。邻居们都认识她,知道她是当年那个舍命保护国家财产的女英雄,见了她总是热情地打招呼。她也乐呵呵地回应,拉拉家常,讲讲过去的事。徐学惠的晚年,没有了年轻时的风光,但她过得踏实,心里满是满足。

来源:鉴史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