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临朐:“双拐”农人撑起“绿金”产业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9 09:52 1

摘要:四月的春风拂过临朐县蒋峪镇杨家庄子村的丘陵地,一片片嫩绿的芦笋芽破土而出。在这片充满生机的田野上,拄着双拐的王成亮正弯腰查看芦笋长势,阳光为他镀上一层金色的轮廓。

本报讯(记者赵君丽 通讯员贾慧)四月的春风拂过临朐县蒋峪镇杨家庄子村的丘陵地,一片片嫩绿的芦笋芽破土而出。在这片充满生机的田野上,拄着双拐的王成亮正弯腰查看芦笋长势,阳光为他镀上一层金色的轮廓。

土地从不会辜负勤劳的人

48岁的王成亮是这片30亩芦笋基地的主人。14年前,一场骨髓炎让他不得不依靠双拐行走;14年后,这位倔强的临朐汉子发展起500亩芦笋产业,用双手在黄土地上书写了一段励志传奇。

“这是北京农科院的‘京绿芦1号’,抗病性强,亩产3000斤没问题。”抓起一把松软的土壤,王成亮的眼里闪着光。沂山脚下独特的小气候,让这里的芦笋病虫害少、品质出众。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贫瘠的丘陵地,如今却成了远近闻名的“金芦笋”发源地,他用实际行动蹚出了一条带领周边农户致富的康庄大道。

十年磨一剑的坚守

2002年,兽医出身的王成亮因病行动不便,常年拄拐。经历了养猪、养鸡接连失败的打击后,2010年,他跟随妻子张莉——一位有着10年芦笋种植经验的菏泽姑娘,开始了“再次创业”。

“那时候开车全国各地跑,最远到新疆指导种植。”王成亮指着办公室里近半米高的火车票回忆道。十年间56万公里的奔波,这些泛黄的车票见证了一个“土专家”的成长。从田间地头到知名栏目,他曾三次被邀请做客山东卫视农科频道《总站长时间》直播节目,2021年更是登上了央视“农民丰收节”的大舞台。

科技赋能“金芦笋”

在农场试验田里,山东农科院的5个芦笋新品种正在进行对比试验。王成亮如数家珍地介绍着他的“宝贝们”:“前年套种的金蝉幼虫马上要出土了,光这一项就能亩增收1万多元。”

这种"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模式成效显著。农场不仅通过固定加工厂生产芦笋茶、芦笋面条等深加工产品,还通过订单农业辐射8省市。王成亮补充道:“我们提供‘种苗+跟踪服务’,光微信里就有200多个种植户群。”

政策春风助力腾飞

“县农业农村局刚帮我们申报了家庭农场补贴,镇政府提供一站式服务指导,为农场发展提供了便利。”站在“希望的田野”上,王成亮的手机不断弹出消息:来自烟台农户的种植咨询、来自河南客户的订单追加、"头雁"培训班的经验分享邀请......乡村振兴需要的正是这样顽强的生命力——就像这破土而出的芦笋,只要给予阳光雨露,就能绽放出惊人的力量。

来源:临朐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