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韩愈曾写下“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谢道韫则用“未若柳絮因风起”描绘雪的轻盈姿态。诗意赋予了杨柳絮浪漫而灵动的美感,然而,当现实中春日的飞絮如雪花般一团团袭来,平等地钻进大家的鼻孔中时,就很难让人觉得浪漫了。
审核专家:董文攀
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
韩愈曾写下“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谢道韫则用“未若柳絮因风起”描绘雪的轻盈姿态。诗意赋予了杨柳絮浪漫而灵动的美感,然而,当现实中春日的飞絮如雪花般一团团袭来,平等地钻进大家的鼻孔中时,就很难让人觉得浪漫了。
这些飞絮不仅让人狂打喷嚏,还可能导致眼睛发炎、过敏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飞絮究竟是杨柳树的什么?为什么一到春天,它们就频繁现身?我们又该如何防范飞絮过敏呢?
飞絮是杨柳树的花还是种子?
杨柳树是北方常见的树种,栽植历史悠久,而飞絮则是杨柳树孕育新生命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生理现象,承载着杨柳树传播种子、延续种群的重要使命。
杨柳树在植物学上属于雌雄异株植物,分为雌株与雄株,飞絮则来自杨柳树的雌株。春天,杨柳树雄株会率先长出像“毛毛虫”一样的雄花序,雄花开放时,花药裂开,花粉随即飞散进行传粉,之后雄花序逐渐枯萎脱落。
旱柳雄株和雄花序
旱柳雌株和雌花序
相较而言,杨柳树雌株的雌花开放稍晚,授粉后会发育成一个个小蒴果,里面包裹着白色絮状绒毛,绒毛中藏着一些由胚囊发育而来的不到芝麻粒大小的种子。小蒴果发育成熟后会逐渐裂开,白色絮状的绒毛便携带着种子随风飞舞,四处飘散,凭借风力传播种子,这便是我们看到的“杨柳飞絮”。
毛白杨雄株和雄花序
毛白杨雌株和雌花序
为什么春天有这么多飞絮?
杨柳絮的大规模飞舞,与气象条件有着密切关系,气温升高、光照充足、空气湿度小以及一定的风速都有利于飞絮的飘散。
春季,尤其是进入4月后,气温不断攀升,在适宜的气象条件影响下,杨柳树雌花顺利完成孕育,种子逐渐成熟。北京地区的杨柳飞絮,也在这一时期正式进入始飞期。
具体来说,杨柳飞絮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根据多年物候观测,当春天白天最高气温连续三天超过25℃时,最有利于种子成熟,此时杨柳絮便开始飘飞。
受树种、热岛效应及小气候环境温度的影响,北京全市范围的飞絮期一般从4月上旬持续到5月下旬。而且杨柳树飞絮存在特定顺序,通常毛白杨最先飞絮,随后是柳树,最后是加拿大杨,飘絮时间总共持续50天左右。此外,从一天来看,在晴朗干燥的天气条件下,10时至16时,太阳辐射强烈,空气温度较高,气流扰动频繁,是杨柳絮飘飞的高发时段。
如何防范飞絮过敏?
01
飞絮不是致敏原?
对于易过敏人群而言,接触杨柳絮后,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鼻炎甚至哮喘症状。可不少人去检测后发现自己并不是对杨柳絮过敏,但依然过敏反应强烈,这又是因为什么呢?
实际上,杨柳絮对一般人影响有限,真正引发过敏的并非杨柳絮本身,而是它们所携带的花粉及灰尘。
过敏反应的发生是免疫系统将一些原本无害的物质,如花粉、灰尘等,误判为对身体有害的外来物。当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会产生抗体来对抗它们。杨柳絮的纤维结构较大,无法进入人体的气管深处,难以触发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所以杨柳絮本身并非致敏原。
杨柳絮的爆发时间与春季其他植物的花粉播散期重合,虽然杨柳树的雄花早已完成散粉过程,不过,像松树、白蜡树、柏树等此时还未完全散粉,这些花粉颗粒微小,难以被察觉,而飞絮就像一个个“小吸尘器”,不仅表面极易吸附这些花粉,还会吸附一些灰尘等致敏原。当易过敏人群的皮肤、呼吸道接触到裹挟着致敏原的杨柳絮后,就很容易引发过敏反应。
02
如何防范飞絮过敏?
//
1.避开高发时段外出
过敏人群尽量避开飞絮高发时段外出。若必须外出,可以选择早晨、傍晚或雨后空气湿度较大的时段进行活动。
//
2.做好外出防护
外出时佩戴防护口罩、护目镜或眼镜,防止飞絮进入口鼻和眼睛,穿长袖衣物和长裤,减少皮肤暴露,降低飞絮与身体的接触几率。
//
3.提前用药
提前用药能有效减轻过敏反应。易过敏人群可以在杨柳飞絮出现前,使用喷雾剂或服用抗过敏药物。
//
4.及时护理
当飞絮落到口、鼻、眼处时,不要用手揉搓、抓挠,回家后应及时用清水清洗或用纸巾轻柔擦拭,避免飞絮残留。倘若已经出现过敏反应,可将淡盐水放入冰箱冷藏后,打湿毛巾敷在脸上,缓解皮肤红肿。若过敏症状严重,一定要及时前往医院就医治疗。
来源:北京科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