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透AI的老年人,却被AI迷得“死去活来”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9 09:21 2

摘要:新一代“奶奶杀手”来了。 前段时间,有网友发视频吐槽,说自己的奶奶已经对着屏幕“哎了半小时了”。本以为奶奶是在对话自己的乖孙,结果仔细一看,奶奶眼里穿着红色肚兜的大胖小子,实际上是一个手拿大金元宝、一口一个“奶奶”的“ai乖孙”。小胖子每喊一句,奶奶都会热情地

新一代“奶奶杀手”来了。 前段时间,有网友发视频吐槽,说自己的奶奶已经对着屏幕“哎了半小时了”。本以为奶奶是在对话自己的乖孙,结果仔细一看,奶奶眼里穿着红色肚兜的大胖小子,实际上是一个手拿大金元宝、一口一个“奶奶”的“ai乖孙”。小胖子每喊一句,奶奶都会热情地应一声“哎”。短短几秒的视频,这位奶奶反复观看了半小时,乐不可支……

有网友表示“我家老太太非说这是真实的小孩,让我多看看照片,以后也生一个这样的!”

甚至还有不少爷爷奶奶开始在“ai宝宝”的视频下面“接娃娃”。

对很多年轻人而言,一眼鉴别这类视频出自AI,应该相对容易,毕竟,这些视频的画风通常有明显的“AI味”。但在互联网上冲浪的爷爷奶奶们就未必如此了。

AI乖孙,爷爷奶奶的“心头爱”

如今,打开各大社交平台,“AI胖孙”已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新潮流。在抖音上,一条名为“宝宝又来给奶奶送肉了”的视频迅速走红。画面中,一个穿着红色肚兜的大胖小子,单手托举起一只乳猪,光着小脚丫在泥地里欢快地奔跑。这一幕,让无数奶奶们直呼心疼,纷纷留言“宝贝真能干”、“奶奶来接你回家”。短短5秒的视频,收获了近5.6万次点赞和超过6000次转发。

“我奶奶沉迷抖音上的假孙子以后,我就失宠了。”晨晨的奶奶今年80岁,从春节开始每天都要看胖小孩短视频,视频里的胖小孩穿着小棉袄、小肚兜,每喊一句“奶奶”,晨晨的奶奶都会大笑起来。

仔细看视频里的胖小孩,皮肤光滑到有些失真,背景局部模糊,手指长短和摆放位置也不自然,AI创作痕迹极重,是很多年轻人眼里的“一眼假”。但是却把爷爷奶奶们迷得稀里糊涂。

小狗做饭,小猫跳舞,奶奶还嘲笑是你没见过世面

除了“AI乖孙”外,抖音上还有许多利用AI特效生成的小狗做饭、小猫跳舞等视频,同样深受老年人喜爱。这些视频中的动物形象栩栩如生,动作流畅自然,让人难以分辨真假。许多老年人看到这些视频后,都坚定地相信它们是真实的,还乐此不疲地将这些视频转发给亲朋好友,分享这份“奇遇”。

张奶奶就是其中的一位。她经常会在家庭群里转发这些视频,并配上自己的评论:“看这只小狗多聪明,还会做饭呢!”如果孙子进行了反驳,告诉她这是AI特效,张奶奶还会不以为然的表示“大城市里面的猫狗都聪明,你不相信那是你没见过世面。”

如果单纯只是把这当作消遣也无妨,令人担心的是,这些AI形象说的话,家里老人全都信。

Ai一换脸,老人就乖乖相信了

肖楚(化名)的外公经常往家族群里转发一些养生专家的科普,有次肖楚点开看才发现,外公嘴里的专家其实是AI创作的数字人。

肖楚医学专业毕业,今年已经是肾科博士学位在读,但外公提到养生治病相关的话题还是会跟他抬杠。比起自己的亲外孙,外公更相信短视频里的数字人“专家”,即使这个账号里的专家并没有任何权威认证。

在短视频平台上,这类利用AI技术合成形象的账号屡见不鲜。他们有些用的是外国人的形象、有些是老年人喜欢的明星、还有一些做成权威医生的样子,反正只需要动动嘴,轻易地就赢得了老年人的信任和喜爱。

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前后,有媒体曝光了一起利用“AI数字人”技术进行虚假宣传的案件。案件中,骗子通过AI合成的“专家”形象,向中老年群体虚假宣传保健品功效,诱导消费者购买。这些“AI数字人”在短视频平台上扮演着各种角色,24小时不间断地推广所谓的养生“奇迹”。他们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将消费者引流至微信等私域平台,进而推销高价保健品。许多老年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这些“AI专家”所蒙骗,损失惨重。

为何老年人难以分辨AI?

面对AI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许多年轻人或许能够一眼看穿这些虚拟形象背后的真相。然而,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往往缺乏足够的数字素养和辨别能力。那么,老年人为何难以分辨AI呢?

记者了解到,AI合成的声音、照片、视频虽然可以通过一些细节进行辨别,如语音的流畅度和自然度、照片和视频中的瞳孔和耳朵等细节。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判断标准正在逐渐变得模糊。一位AI技术从业人员表示:“以前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手部动作是否自然、光线是否错乱等细节来判断视频的真实性,但现在这些技术都在不断改进,合成的视频越来越逼真了。”

在实际生活中,老年人也很难按照这些标准来判断AI的真假。王阿姨就是其中的一位受害者。她表示,由于自己听力不好,电话里的声音经常听不太清。如果遇到与子女声音相似的人打电话来推销保健品或进行诈骗,她很容易就会被蒙骗。同样地,在与子女视频通话时,王阿姨也只是看个大概:“就看着大致的模样是谁,哪儿仔细看过耳朵眼睛啊!”

此外,老年人对于新兴技术的接受程度和了解程度也相对较低。他们往往缺乏足够的数字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难以识别网络上的虚假信息和诈骗行为。这使得他们在面对AI技术时更加容易上当受骗。

而“AI安全”同样也是今年的两会热词。全国政协委员、奇安信科技集团董事长齐向东提议,针对人工智能安全问题,要从技术保障、制度保障、成果应用三方面入手,系统提升安全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认为,传统网络安全的解题方法解决不了人工智能的安全问题。智能体的安全、知识数据的安全、客户端的安全、基座模型的安全,构成人工智能安全的新领域。他建议,应由既懂安全又懂AI的企业牵头,以模制模,通过打造安全大模型来解决大模型的应用安全问题。

如今,各平台都在加强对AI内容的治理。抖音、视频号、小红书等都推出了针对AI治理的管理政策。相信未来,也会有更多的制度和规范出台,一起成为抵御银发族“AI骗局”的最坚实的盾牌。

来源:老有意思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