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三门峡市,有这样一位交警:他的血液流淌着对生命的敬畏,他的脚步丈量着城市的平安,他的双手托举起无数家庭的希望。他就是董爱军,一名扎根基层37年的老警察,用26次献血、9800毫升热血书写大爱,用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中的“警察蓝”身份传递生命火种,更用37年如一日
交警董爱军:
血脉里的忠诚与担当
全媒体记者 吴胜男
在三门峡市,有这样一位交警:他的血液流淌着对生命的敬畏,他的脚步丈量着城市的平安,他的双手托举起无数家庭的希望。他就是董爱军,一名扎根基层37年的老警察,用26次献血、9800毫升热血书写大爱,用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中的“警察蓝”身份传递生命火种,更用37年如一日的坚守,在车水马龙中织就一张平安网。他的故事,是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注解,更是一座城市文明温度的缩影。
以温情化解执法坚冰
从治安巡警到交警指导员,董爱军的职业生涯始终与基层紧密相连。
2023年警务改革后,他调任到三门峡市交警支队一大队,一年内带队处理事故800余起,查处酒驾醉驾150余起,实现“零投诉”的执法奇迹。
在严格执法的同时,董爱军总是用宽厚仁慈的爱心对待每一位交通参与者。2007年11月的一天晚上,董爱军巡逻至三门峡市区六峰路与仰韶大道交叉口时,发现一辆皮卡车撞在路边,车旁躺着一名男子,满嘴酒气,不省人事。他立即脱下大衣披在男子身上,并叫人在现场看护,然后根据男子携带的证件,及时联系其家人。针对男子醉酒驾驶的情况,董爱军毫不留情地对其进行了严厉的处罚,但这名男子和家人还是非常感激他,送来了感谢信和锦旗。
2009年11月10日,三门峡地区突降暴雪,国道和高速公路封闭,大量车辆滞留在三门峡东高速口和国道入口处。当天晚上,董爱军正在交口310国道入口处执勤,一名浙江司机找到他,情绪激动地要求通行。原来,他的车上拉了20多匹马,已经冻死了一匹,如果再等下去,马可能冻死得更多。这名司机非常焦急,但路面上厚厚的冰雪根本无法通行。怎么办呢?思来想去,董爱军顶着漫天风雪,在交口乡交口村挨家挨户地为这20多匹马找寄身之所。通过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一个愿意接受寄养的农家。浙江司机非常感动,他泪流满面地对董爱军说:“我走南闯北,还是三门峡的警察贴心啊!”
“群众的安全感,来自警察的‘在场感’。”董爱军经常这样说。他创新“说理执法”模式,将冰冷的交通法规转化为温情的劝导。一次执勤中,面对越线停车的驾驶人,他耐心解释:“您越线的一小步,可能就是危险的一大步。”这句“金句”后来成为其所在大队内执法范本。在他看来,交警不仅是秩序的维护者,还是文明的传播者。
热血点亮生命曙光
1999年,董爱军第一次挽起袖子走进血站,这一坚持,便是26年。26次全血捐献、9800毫升献血量,他的血液流淌进急救室、手术台,成为无数危难时刻的“生命之泉”。他分别获得全国无偿献血铜奖、银奖及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二星级奖。
2007年,他毅然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两年后,一通来自红十字会的电话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与一名山东6岁白血病患儿配型成功。彼时,董爱军刚经历亲人离世之痛,父亲重病卧床,但他未曾犹豫:“救孩子要紧!”他每日锻炼、调整作息,最终以最佳状态完成捐献,成为全国公安系统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这份“红色基因”在家族中延续。2020年,他的大女儿受父亲感召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捐二代”。
董爱军常说:“献血救人是举手之劳,但能点亮别人的生命,就是最大的意义。”如今,他积极响应红十字会号召,以志愿者身份走上街头,进入企业、学校,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传播至城市的每个角落。他平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次参加马拉松比赛,用自身经历,宣传无偿献血不仅能救人而且无损健康的理念,希望更多人加入无偿献血队伍中。
金盾下的“平安经纬”
2009年捐献造血干细胞期间,正值辖区交通整治攻坚期。董爱军白天注射动员剂,晚上坚持分析事故数据,捐献次日便返回岗位。面对劝阻,他笑言:“身体可以休息,但责任心不能‘请假’。”这份执着,让他获得“全国公安系统爱民模范”“全国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特别奖”等殊荣,更让“董爱军”三个字成为三门峡交警的金字招牌。
董爱军深谙,事故处理工作,“处理”只是第一步,“教育”才是重点。他经常分析辖区内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原因,找出安全隐患,将易发生酒后驾驶、不戴头盔、逆行、闯红灯等违法行为引发交通事故的案例进行整理,通过内网、微博,进校园、企业等方式进行宣传。他牵头成立“交警志愿服务队”,将交通安全宣传与公益活动相结合,进校园讲授安全课300余节,覆盖学生5万余人。
侦破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案件,不仅是执法能力的体现,还是社会治理温度的试金石。在执法中,董爱军坚持“破案必追责、违法零容忍”,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的处理中感受到公平正义。2023年4月26日9时许,三门峡市交警支队一大队接110指令称:“黄河路与六峰路交叉口,一辆无号牌电动三轮车将一辆二轮电动车撞倒后逃逸”。正在值班的董爱军带领辅警迅速到达现场,一边安抚伤员,一边询问逃逸车辆信息特征。经过6个小时反复查看现场监控录像,办案人员终于在经过的30余辆三轮车中找到逃逸车辆。随后,董爱军带领辅警对车辆行驶路线进行梳理,查看沿途店面监控,走访店铺100余家,最终找到逃逸三轮车。面对事实证据,该驾驶员对事故逃逸行为供认不讳。案件侦破后,事故受害者将一面印有“文明执法好卫士 人民警察为人民”字样的锦旗,送到董爱军手中,感谢他和战友们及时破案,维护权益。
董爱军的身影,是街头巷尾流动的文明符号,更是一座城市精神品格的生动注脚。雷锋精神从未走远,它正以千万个“董爱军”的姿态,在岗位上生根、在奉献中拔节,化作春风细雨,汇聚成推动时代前行的磅礴力量,浸润人间烟火。
来源:三门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