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15日,将迎来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在此,区国家保密局特别提醒,保密工作是机关单位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关系到国家和单位的安全利益,同时也与个人日常工作生活行为习惯息息相关。为了帮助同志们更好地了解掌握保密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致全区单位工作人员的一封保密提醒信
各位干部职工:
2025年4月15日,将迎来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在此,区国家保密局特别提醒,保密工作是机关单位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关系到国家和单位的安全利益,同时也与个人日常工作生活行为习惯息息相关。为了帮助同志们更好地了解掌握保密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自觉强化保密意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要积极参加保密教育培训,加强对保密知识常识的个人自学。要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其实施条例,各项保密制度规定。通过学习,提升自身保密素养,强化保密意识,养成维护国家秘密安全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扣好保密工作第一粒扣子。
二、加强涉密载体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难免接触各类涉密载体,特别是涉密文件材料。请不要好奇,严禁拍照和随意传播,严格执行涉密载体管理制度。涉密文件材料从起草到定稿都应按照涉密载体保密管理规定妥善保管。签发时要履行定密程序。收发涉密载体时,应履行清点、编号、登记、签收等手续。阅读和使用涉密载体时,应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办公场所进行,不得私自复印,不得擅自扩大知悉范围,更不能随意带回家。
三、注意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的安全防护。在工作中,确保涉密信息系统及信息设备不连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连接互联网的非涉密信息系统及信息设备不存储、处理和传输国家秘密信息。特别是个人的移动存储介质(手机、平板、u盘)不在涉密计算机与非涉密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不得违规存储涉密敏感信息。严格做到“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
四、谨慎使用互联网。在使用互联网时,一定要做好防护,严禁在互联网计算机及普通U盘、移动硬盘、个人手机、平板等移动存储介质上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严禁在微信、钉钉、QQ、微博、论坛等互联网应用中传输国家秘密和内部敏感信息。严禁使用微信图文识别小程序识别、处理所接触的涉密、内部和红头文件。
五、关注智能手机使用安全。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使用智能手机时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做到不在手机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不在手机上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不用手机拍摄涉密场所环境和涉密、内部、红头文件,不将手机连接涉密信息设备,不在涉密公务活动中开启和使用手机位置服务功能,不将手机带入保密要害部门、涉密会议和活动场所。不下载安装来源不明的软件,不连接情况不明的Wi-Fi,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或社交媒体信息,不点击查看来源不明的链接和附件。
通过以上提醒,希望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能在工作中时刻保持警惕,严格遵守保密纪律,守牢保密底线,共同维护国家和单位的安全利益!
来源:建安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