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再次开启!罗永浩怒怼贾国龙:我是网络黑社会?我看你智力有问题,不可救药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5 14:20 1

摘要:9 月 14 日深夜,一张行业群聊截图突然在朋友圈炸开了锅。西贝餐饮创始人贾国龙白天刚在群里认错:“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要向胖东来学习透明化”,转头就在后半段骂起了罗永浩:“这就是个网络黑嘴,典型的网络黑社会!”

9 月 14 日深夜,一张行业群聊截图突然在朋友圈炸开了锅。西贝餐饮创始人贾国龙白天刚在群里认错:“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要向胖东来学习透明化”,转头就在后半段骂起了罗永浩:“这就是个网络黑嘴,典型的网络黑社会!”

而正在直播的罗永浩看到这段截图时,当场拍了桌子:“贾国龙不是人品问题,他肯定是智力有问题!”

这场原本已经宣布 “停战” 的预制菜风波,瞬间又被点燃了引线。

三天反转大戏:从吐槽到 “开战” 再到深夜骂街

事情还得从 9 月 10 日说起。罗永浩结束工作后带着同事去西贝吃饭,结果 5 个人点了 15 个菜,吃完整个人都不好了。

他在微博上吐槽:“好久没吃西贝,发现几乎全是预制菜味,吃得恶心还卖那么贵!” 这句话像一颗炸弹扔进了互联网,瞬间炸出了无数有过类似经历的网友。

西贝的反应倒是挺快。9 月 11 日,贾国龙直接放话要起诉罗永浩,还信誓旦旦地说:“我们门店 100% 没有预制菜,罗永浩点的 13 道菜里没一道是预制的!” 为了自证清白,他宣布从 12 日开始,全国 370 家西贝门店全部开放后厨,任何人都能进去参观。

可这后厨一开放,反倒把西贝自己架在了火上烤。有媒体直播探访时发现,所谓 “新鲜现做” 的嫩烤大黄鱼,其实是冷冻鱼柳解冻后用空气炸锅加热 5 分钟就端上桌,赏味期只有 48 小时;牛肉土豆条更是直接拆料理包回热,连员工都承认 “煮好的羊排能隔夜卖三餐”。更离谱的是,还有人拍到后厨员工用漏勺在地漏里捞残渣,看得网友直呼膈应。

面对越来越大的舆论压力,罗永浩 9 月 13 日主动降温:“这事告一段落,我要忙正事了,期待预制菜国标尽快出台。”

谁也没想到,这刚停战一天,贾国龙的双面表态就来了个回马枪。

料理包算不算预制菜?商家和消费者各有一本账

这场骂战的核心争议点,其实藏在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里:到底什么算预制菜?

西贝在后续发布的《致顾客的一封信》里,把罗永浩点的 13 道菜制作流程全公开了。可网友越看越糊涂:牛肉条是 1200 克一袋的料理包,加热就能出餐;冷冻西蓝花保质期长达 24 个月,儿童餐里就有这玩意儿;连小炒黄牛肉的肉片都标注着 “冷餐 2 餐(可隔夜)”。

“这还不算预制菜?难道要把‘预制菜’三个字印在包装袋上才算吗?” 有网友忍不住吐槽。在消费者眼里,只要不是现切现炒的,拆包加热也好,解冻复热也罢,都叫预制菜。但西贝却咬着国家标准说:“按规定我们这不算,这叫预加工,和预制菜有本质区别”。

这种文字游戏让大家更生气了。就像罗永浩在直播里说的:“我作为消费者,不管你叫预加工还是中央厨房,我花现做的钱吃加热食品,这就是问题!” 他还翻出旧账:“当年西门子冰箱门事件我维权了两年,贾国龙这是想享受同等待遇?”

更讽刺的是,西贝开放后厨的承诺刚喊了三天,9 月 14 日就紧急叫停了。客服给出的理由是 “有人拍肖像权”“影响经营”,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大概是怕更多问题被曝光。

网友吵翻了天:有人力挺老罗,有人质疑是炒作

这场风波里,网友们分成了好几派,吵得不可开交。支持罗永浩的人觉得,消费者有权知道自己吃的到底是什么:“花几十块吃加热料理包,这不是冤大头吗?至少得明码标价让人选吧!” 有人分享自己的经历:“上次吃西贝的肉夹馍,明显是冷冻馍加热的,咬起来邦邦硬。”

西贝的支持者也不少,尤其是一些业内人士觉得罗永浩有点小题大做:“现在连锁餐饮谁不用中央厨房?预加工能保证口味稳定,这是行业普遍做法。” 还有自称西贝员工的人辩解:“我们在食品安全上真的下了功夫,比很多小馆子干净多了”。

最有意思的是,不少网友觉得这俩人是在联合炒作。“你看罗永浩一发微博,西贝立马上热搜,现在又搞出开放后厨、紧急关闭的戏码,这不就是免费打广告吗?” 面对这种猜测,西贝负责人赶紧出来否认:“真不是炒作!” 但网友们显然不太买账。

其实大家吵来吵去,核心还是对预制菜的态度。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经达到 4850 亿元,年轻人消费占比超 60%。可为什么预制菜越来越普及,大家的不满却越来越多?关键就在于像萨莉亚、米村拌饭这样的品牌,用预制菜就卖低价,而有些品牌却用预制菜卖现做的价,还藏着掖着不说明。

别人家都咋做?诚实的品牌早把路走宽了

看着西贝在预制菜问题上反复横跳,有人忍不住问:同样用预制菜,为啥有的品牌就没人骂?

老乡鸡的做法就很实在。他们在门店用不同颜色标注菜品:现制的标红色,中央厨房半成品标黄色,完全预制的标蓝色。消费者进店一目了然,想吃现做的选红色,图快选预制的,明明白白消费。

贾国龙说要学的胖东来,更是把 “透明” 刻在了骨子里。虽然今年也遇到过顾客维权事件,但胖东来的处理方式堪称教科书:先陪同就医、下架商品、给补偿,对方无理取闹时才依法起诉。这种有底线又讲情理的态度,难怪能成 “零售界的海底捞”。

更重要的是,国家早就注意到了预制菜的乱象。9 月 15 日,《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经通过审查,很快就要公开征求意见。这次标准明确要求,餐饮门店必须披露是否使用预制菜、怎么使用的。也就是说,以后再想玩文字游戏糊弄消费者,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资本市场倒是先一步做出了反应。9 月 15 日开盘,预制菜概念股集体上涨,得利斯、味知香直接涨停。有专家分析,新国标出台后,小作坊可能被淘汰,但规范经营的头部品牌反而能迎来春天。

这场持续一周的风波,其实戳中了很多消费者的痛点:出去吃饭,我们到底该为现做的手艺买单,还是为加热的料理包付费?商家又该如何平衡标准化和消费者知情权?

随着预制菜国标越来越近,以后餐馆用没用预制菜、保质期多久,可能都要明明白白标出来。到那时候,像西贝这样遮遮掩掩的操作,恐怕再也行不通了。

最后想问大家:你在外吃饭遇到过明显是预制菜却标现做的情况吗?如果餐馆明确标注预制菜,你能接受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特别读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