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导读“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不悲凉。” 我想,这恰是对 “有温度的护理” 最生动的诠释。
现代护理周刊
导读“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不悲凉。” 我想,这恰是对 “有温度的护理” 最生动的诠释。
2025 年新年伊始,神经内科三病区护理组展开了一场关于 “如何做有温度的护理”热烈讨论。面对当下医疗领域的挑战以及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我们深刻认识到一系列重要转变: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护士更加关注病人的心理需求,树立 “全人” 观念;医患关系的转变,从传统的主动 — 被动型转变为新型平等关系,需树立尊重病人权利的理念;病人需求的转变,由单纯的医疗需求向 “医疗 + 舒适” 转变,促使我们树立 “大健康” 观念;投诉热点的转变,从医疗质量转向服务质量和态度,这就要求我们树立 “人文” 观念。医学人文关怀,无疑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石。优质护理,不仅要有专业素养,更要有温度。大家集思广益,从平凡小事入手,努力打造有温度的护理,最终梳理出 20 条护理人文举措。
“四轻”
我们从最基本的 “四轻” 做起: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关门轻,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如今,楼道里不再有大声呼叫医护人员的声音,夜间巡视病房也听不到重重的开关门声。所有医护人员都穿着轻便的鞋子,进入病区便放轻脚步,走路的哒哒声已成为过去。
腕带
护士们留意到,小小的腕带也关乎患者的舒适体验。若腕带扣平面向下、扣向上,便能减少对患者皮肤的摩擦,减轻患者住院期间的痛苦;反之则容易造成皮肤不适。
糖耐量检测
对于需要做糖耐量检测的患者,护士提供 250ml 专用杯子口服糖粉,确保患者精准地用 250ml 水溶解糖粉,尽显专业、精细与贴心。
服药提示
考虑到大多数老年患者眼花、视力下降,难以看清口服药袋上的餐前、餐后等提示词,总是记不清服药时间,细心的护士们购置了字体较大、易于辨认的印章,分别刻有 “餐前”“餐中”“餐后”“睡前”,赢得患者一致好评。
图文提示卡
神经内科因疾病特点,失语患者较多。为此,我们准备了图文并茂的提示卡,上面标注着 “想喝水”“想吃东西”“想上厕所”“太热了” 等内容,极大地方便了护士及家属对患者的生活照料,有效解决了沟通不畅的难题。
入院时的人文关怀
患者入院后,面对陌生环境往往会感到不安。责任护士会带领患者或家属熟悉病区环境,告知他们医生办公室、护士站、开水间、卫生间的位置,让他们心里踏实。
很多患者入院时匆忙,未携带齐全物品,家属多次外出仍难以买齐,尤其是危重患者可能需要一些专用物品。于是,我们提供了物品准备清单,让家属一目了然,清楚所需准备的物品。
输液自动报警器
科室配备了输液报警器,专为无陪护患者服务。液体输完后自动报警,患者无需时刻紧盯输液,能够安心休息。
警示标识
住院患者中老年人跌倒发生率较高,这是护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除了在床头设置警示标识、做好日常风险防范宣教外,我们还在病区楼道扶手和床档上分别张贴防跌倒标识以及患者起床注意事项,时刻提醒患者及家属预防跌倒,不可掉以轻心。
病房收纳盒
我们在每个病房固定位置配备了收纳盒,里面放置有电蚊香、空调遥控器、住院患者温馨提示卡。提示卡内容丰富实用,涵盖住院环境介绍、主任及护士长查房时间表、检查项目注意事项、餐车送餐时间、消防安全知识、疾病宣教二维码等,功能等同于市里三级医院床头的电子屏。
小结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我们立足于患者角度,发掘患者的隐性需求,用有“温度”的护理,帮助患者走出病痛的阴影。我们也会不断充实护理人文举措清单,并一直坚持下去,相信患者及家属会感受到我们的护理“温度”。
图文来源:房山区第一医院
来源:许晓锐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