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镇江高新区高度重视民营经济,以“组合拳”破解民营企业难题,为民营经济发展增活力添动力。镇江高新区构建了民营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引育体系,针对各类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精准施策,助力民营企业“拔节生长”。
金山网讯 在镇江恒昇船舶设备有限公司刚刚通过验收的新建厂房前,企业负责人丁洋告诉记者,今年企业生产总值预估可以达到3亿元。
近年来,镇江高新区高度重视民营经济,以“组合拳”破解民营企业难题,为民营经济发展增活力添动力。镇江高新区构建了民营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引育体系,针对各类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精准施策,助力民营企业“拔节生长”。
针对需求精准施策
恒昇船舶主营船舶电气设备,由于产品体积大,原来的场地已经不能满足经营所需条件。2024年,企业迁入镇江高新区,同时计划开展厂房建设项目。这是这家企业的第一个土建类项目,几乎是“零经验”。
“镇江高新区项目推进服务办公室获悉后,主动和我们取得联系。不仅讲解从项目备案到项目规划设计、动工竣工等‘一条龙’流程,还提前帮我们倒排工期、制定项目序时进度表,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丁洋表示,去年迁入镇江高新区后,企业年产值达到了1.2亿元,随着新厂房投入使用,今年产值有望再翻一番。“镇江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无事不打扰,有事尽管提的服务态度,让我们感到选择落户镇江高新区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他说。
近日,镇江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为辖区高新船舶电控升级改造项目、船舶海工机电配套产业园等新签约重点产业项目送上“项目服务审批大礼包”。
近年来,镇江高新区在项目推进服务和帮办过程中,发现多数企业在开办后的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空白,如对项目建设过程不熟悉、对部门不清楚、对办理事项不了解……镇江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及时成立重大项目服务专班,走访调研各部门,了解在项目招引、项目供地、项目建设许可、项目竣工四大阶段的全部事项和办事流程,结合高新区实际情况梳理汇总形成高新区重大项目建设全流程服务的“项目服务审批大礼包”。在高新区创业,可以拎包开办。
找准痛点纾困解难
镇江高新区聚焦企业痛点,以“三化”为抓手(即企业需求清单化、解决问题制度化、检测预警动态化)精准破解企业难题,收集并制定需求清单,明确责任,销号清零企业问题,关注企业动态,强化预判预警。
企业发展堵点在哪里,镇江高新区的工作就做到哪里。对此,融合(江苏)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深有感触。融合食品厂房建设已达标,但生产线安装调试、首批原材料采购等资金需求紧迫。镇江高新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迅速行动,多次上门协调,积极组织10家金融机构赴企业开展“面对面”融资需求对接会,短时间内就帮助企业获得镇江农商行1000万元厂房抵押贷款。
“在产品通关时,我们经常会遇到因出现编码不精准造成时间、经济等成本增加,希望高新区给予针对性指导”“我们想争取在9月前完成海关AEO高级认证,希望区有关部门帮个忙助个力……”在镇江高新区企业家座谈会上,企业代表们提出诉求。
为帮助镇江高新区外贸企业破解发展难题,镇江高新区商务局邀请南京海关,举办“外贸进出口实操业务培训”,聚焦企业所关切的HS编码归类、AEO认证标准、通关实务等问题,开展精准辅导,为企业打通发展堵点,注入增长动能。
针对辖区内民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镇江高新区发布实施《加快打造人才集聚创新发展活力标杆的政策意见17条》以及“团山英才(2021-2025)”、才聚高新“1+2”政策体系,在全面兑现市政策基础上,从“双创”扶持、平台搭建、安居保障、就业落户等方面再给予最高2倍的配套资金支持。
优质服务助力创新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镇江高新区始终关注培育壮大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核心动力。近年来,高新区锚定“三区一高地”(即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产教学研融合示范区、未来产业培育区,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发展定位,孵化、培育、聚集了众多民营高科技企业,支持他们不断创新突围。
镇江高新区通过“以赛引才、全链服务”模式,构建人才从孵化到产业化的一站式培育体系,精准赋能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依托“镇江高新区杯”创新创业大赛平台,精准引进曹防清、俞远高等高层次人才团队,通过政策扶持、资金配套、资源对接等“组合拳”,助力企业快速成长。
永庆科技突破小型海水淡化装置卡脖子技术,实现节能30%的突破创新;祁海智能依托“团山英才”“金山英才”双计划支持,构建水下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能力;龙天科技则依托博士团队攻克航空航天流量传感器天地一致性难题,研发出我国首台适用于航空航天复杂环境的对转涡轮流量传感器装置……
由2021年“镇江高新区杯”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选手曹防清所创立的江苏海润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研发设计的公司。公司积极参加与船舶技术相关的人才及科技项目,已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江苏省中小型科技企业、市级人才工作站、市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荣誉。2024年,企业实现营收1156万元,新增研发投入300万元,成为当年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2024年3月,江苏“专精特新”专板正式开板,江苏海润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成为全省首家入板挂牌企业。
这些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印证了高新区“赛事遴选-项目孵化-政策赋能-产业落地”培育机制的有效性。全区已累计为科技企业争取各项扶持资金超3000万元,促成研发投入超5000万元,推动企业获发明专利100余项。(记者 姜萍 通讯员 王冰清 孙志浩 丁颖慧)
来源:金山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