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春秋(166)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9 05:58 1

摘要:“解放了要争做党的积极战士,不做包袱。”“努力学习,锻炼身体,迎接解放。”“共产党员只要一天没有停止呼吸,就要工作一天,学习一天。”在狱中的难友们互相鼓励,他们怀着一个共同的愿望,争取活着出去后,要为党和人民多做工作,争做贡献。他们对黑牢中的囚犯生活,处之泰然

狱中学习

狱中学习用具

狱中学习的情景

蔡梦慰烈士在《黑牢诗篇》第五章中写道:

像笼里的鹰

梳理着他的羽翼,

准备迎接那飞翔的日子;

长期的幽禁呵,

岂能使反抗者的意志麻痹。

在铁窗里面,

无时不在磨砺着斗争的武器——

用黄泥搓成粉笔,

在地板上写出了讲义,

你,是学生,也是教师。

卡尔、

恩格斯、

伊里奇、

约瑟夫

就像坐在身边,

同大家亲密地讲叙;

毛泽东的话呀,

又一遍在心里重新记忆,

再一遍在心里仔细温习。

……

五十几岁的老大哥,

天天在读书、写字;

还在梦里流尿的孩子,

也会用稚气的口语,

讲说革命的大道理,

描述新社会的美丽。

……

这一段精彩的描述,就是狱中学习的真实写照。

“解放了要争做党的积极战士,不做包袱。”“努力学习,锻炼身体,迎接解放。”“共产党员只要一天没有停止呼吸,就要工作一天,学习一天。”在狱中的难友们互相鼓励,他们怀着一个共同的愿望,争取活着出去后,要为党和人民多做工作,争做贡献。他们对黑牢中的囚犯生活,处之泰然,却并不白白浪费光阴。

他们有的用黄泥搓成粉笔在地板上写字,有的用竹签子和竹筷子削尖磨成“自来水笔”,没有墨,就用棉絮烧成灰拌上水便成为“墨汁”,然后用节约下来的手纸和香烟盒来写字。没有书本,就凭着记忆把过去读过的书讲述出来,供大家学习讨论。江竹筠、曾紫霞等人把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背诵出来,用竹笔写在草纸上供大家传阅。江竹筠还凭着记忆讲过《土地法大纲》、《政治经济学》等内容。“政治犯”中不少人各有专长。有许多同志还刻苦学习外文。大家对学外文特别感兴趣,若能用外文进行交谈,哪怕当着看守的面也不要紧。有的同志外文水平较高,还用外文写日记。其中最突出的要数共产党员谭沈明。在狱中他被整整关了八年多,入狱前仅有小学文化水平,但在难友们的帮助下,他自学英文、俄文,并坚持数年不断。解放后外语学院老师在翻译谭沈明烈士在狱中写下的英文、俄文笔记时很受感动。他们对一个当年被囚禁在狱中的革命者,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能达到如此的外文水平,感到特别的惊讶。在那些字里行间渗透了革命者多少心血呵!谭沈明烈士在狱中不但学习外文,还学习历史、地理等知识。难友们互教互学,既是老师又是学生。曾任地下党重庆北区工委书记的齐亮同志,毕业于西南联大。在狱中主动教难友学俄文,他还结合斗争实际写出了《怎样作支部工作》供大家学习讨论。有的同志还编写了数学、物理、化学等讲义。

在监狱里学习已成为大家每天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和生活的第一需要,甚至连刚到上学年纪的宋振中(小萝卜头)和流浪儿蒲小路也都把学习当作自觉行动。小萝卜头囚在白公馆时,每天去黄显声将军那儿听课,在黄伯伯还学了俄语,并能用俄语与黄伯伯进行简单的对话,还能机智地用俄语给叔叔们传递消息。

狱中还有不少同志爱好文学艺术,有的是很有才华的诗人;有的是戏剧工作者;有的是音乐家。他们虽然失去了自由,但并没有放下武器,他们挥动那浸血凝恨的笔,把对同志的爱,对敌人的恨,满怀激情的倾注在了诗文里。

一九四九年初春,被囚在渣滓洞监狱的一些诗歌爱好者,秘密组织了“铁窗诗社”。他们运用诗歌这个战斗武器,歌颂光明,诅咒黑暗。他们写下的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在狱中广为流传。志士们留下的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我们后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强大精神力量。

来源:开朗明月P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