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年的公历四五月,农历的三四月,是牡丹花盛开的时节。牡丹花以花头硕大,花色多样秾丽,富丽艳美大气,而被称为花王。
#寻脉国风#每年的公历四五月,农历的三四月,是牡丹花盛开的时节。牡丹花以花头硕大,花色多样秾丽,富丽艳美大气,而被称为花王。
牡丹原本属于山野灌木,野生牡丹暮春早夏开花,在东汉贵族古墓中出土的药方中,牡丹是一味贵族使用的中药材,可以活血化瘀,可以知道,在先秦以前,野生牡丹就被用作了药用。
在魏晋南北朝,贵族流行在自己的庄园里引种山林草药,牡丹花也就进入了人工种植,并产生了关于牡丹花审美。在隋朝。牡丹是作为清明节气的应侯之花,贵族在清明节有着赏牡丹的流行传统。
隋炀帝修建洛阳宫殿,就有易县进贡了二十箱花色各异的牡丹。
到了唐朝,通过杂交,嫁接,产生了花色更为艳丽,品种更为多样的牡丹。唐朝以红紫为贵色,所以培育出的紫红大花复瓣牡丹为极品。到了晚唐,人工种植的牡丹遍布长安和洛阳,成为唐朝富庶繁荣的象征。
到了宋朝,种植业发达,花卉的欣赏使用,普及到普通生活日常,有四季赏花和簪花的传统,进一步推高了花卉种植业,人们对于牡丹的欣赏,已经不满足原有的花色品种,求新求奇。那么许多人前往高山丛林,寻找更珍稀的野生牡丹,一是为了寻找更美丽的色彩,二是野生牡丹可作为嫁接砧木,和人工种植的牡丹品种进行嫁接,产生更优良的观赏品种。
黄牡丹,是野生牡丹的一个变种,生长在海拔2000米到3500米以上的南方高山。并不属于传统的中原地区的牡丹品种。但是爱花的花客,将这种黄色的牡丹带回中原洛阳地区。
野生牡丹通常是单瓣大花,对于唐宋以来,崇尚复瓣观赏牡丹的人来讲,还是略显单薄。
但是黄牡丹以色泽娇黄,对应了唐末宋初的时尚审美。一是在晚唐时期,流行的色彩已经由秾丽热烈变为淡雅,皇帝非官方正式的场合,常服以黄色为主。赵匡胤黄袍加身,被拥立为皇帝,宋朝的宫廷,也以黄色为贵,当然其精神含义,是这是一个仿效黄帝时期的亲民政权。
黄色代表,高雅,华贵,富丽且亲和。
“澹黄容止间深檀,妥媠香红露未乾。
和泪似嫌春渐老,向人如说夜来寒。
妆成有样教天媛,礼绝无心下国兰。
针绣笔描俱未是,好风相倚笑边鸾。”五代宋初 · 宋白《牡丹诗十首 其四》
宋白,是五代后晋时期和北宋早期的人物。
这里是他写的牡丹组诗中的一首,写的是黄牡丹。
也就是说,在五代和宋初,黄色的牡丹已经出现在城市牡丹的花卉中。
淡黄色的牡丹,中间有深檀色的花蕊,向着另外的红牡丹,半垂着头,露水在花瓣中。
她带着如泪的露珠的样子,仿佛是说,春天就要过去了,她歪着花头的姿态,仿佛是说,这夜晚来了,还有春寒。
黄色的牡丹花,端庄秀丽,别有风韵,象天上的仙女——在宋朝,道姑和仙女通常是穿着黄色或者白色的仙衣,那端秀的样子,甚至比兰花更幽雅。
什么样的描绘和刺绣,都无法形容这种美,风吹黄牡丹,摇曳在春风里。
那么这首诗里的黄牡丹,还没有经过太多的改良,至少还维持着野生黄牡丹单瓣的素雅美,否则也不会风吹露洒,呈现出一种摇曳倾诉的秀美。
“千叶繁英吐异芳,中央瑞色蔼清香。
密攒莺羽参差折,细叠霓裳次第黄。
雾锁天衣临翠幄,露倾金盏沥霞浆。
圣明盛事尊长乐,亲洒宸毫奉美祥。”北宋 · 夏竦《奉和御制千叶黄牡丹(奉圣旨次韵) 》
因为宋朝宫廷崇尚黄色,所以进贡的牡丹花中,特别优选了黄色的千瓣牡丹。
宋真宗时期,夏竦在宫廷,靠近皇帝左右,黄色的牡丹送来之时,宋真宗大加赞叹,命他写诗。
这时候的黄色牡丹,已经是复瓣的人工培育出的品种,黄色重叠的花蕊,淡淡的清香,花瓣象黄莺的羽毛,又像层叠的黄色的丝绸。
这是牡丹穿上了最华丽的天衣,这是对帝王的赞美。
牡丹以红紫为常见,黄色的牡丹是非常罕见的,而这本黄色的牡丹,不仅是黄色的花,而且是重瓣的,富丽堂皇。
皇帝怎么会不喜欢。
那么在五代和宋朝早年,这段时间,民间已经将野生的黄色的牡丹花,经过栽培改良,作为贡品呈送给皇帝。
黄色的野生单瓣牡丹,要经过无数次嫁接,才能出现重瓣变异。经历的时间长,且数量稀少。当然珍贵,就算是皇家贡品,也是不可多得。
比如在欧阳修《洛阳牡丹记》“一日一夕至京师,所进不过姚黄魏紫三数朵用菜叶实竹笼子藉覆之”,这还是几十年后的黄色牡丹贡品。
难怪宋真宗看到黄牡丹,还要近臣作诗,因为稀少珍贵。
北宋,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记载:"姚黄者,千叶黄花,出于民姚氏家。此花之出,于今未十年。“,这里传达了一个信息,姚黄,是千瓣的黄色牡丹,出自民间花卉种植商姚姓家中,此花流行,于现在来讲,还没有到十年。
宋神宗元丰四年,也就是公元1081年,欧阳修,撰写《洛阳牡丹记》。说的是洛阳出现的千瓣的黄牡丹不超过十年。
实际这个在洛阳出现,不过十年,是指的在洛阳流行开来。不是指的在宫廷出现。
因为宋真宗看到的黄牡丹,比欧阳修要早上几十年。
而培育黄色牡丹的姚家,也在这数十年,因花成名,赚得盆满钵满。
因为这种花,叫作“姚黄”。
是野生黄牡丹培育出的重瓣牡丹花。
首先这种野生黄牡丹产自南方高山,母本在中原地区难得。而培育出的重瓣黄牡丹需要时间扩种和传播。在物以稀为贵的宋朝京城,黄牡丹身价百倍,凡有黄牡丹的地方,就成了打卡胜地,有人为了博取圣欢,不惜代价买到这种黄牡丹,送给皇帝,毕竟皇帝的贡品也有限啊。
黄牡丹的盛赏,催生了流行文化,人人腰间都系上黄色的腰封,从贵族转向平民。
“”芳菲触目已萧然,独著金衣奉老仙。
若占上春先秀发,千花万卉不成妍。”北宋 · 司马光《和君贶老君庙姚黄牡丹 》
这是寺庙种植的姚黄牡丹,正在盛开。
司马光在晚春游历,看到了这种黄花的美丽。
晚春时节,百花萧然,只有黄色的牡丹盛开,仿佛穿着金色的衣裳侍奉神仙道人。
若是这种花早春盛开,那么桃李梅杏都会在它面前黯然失色啊。
“醉中眼缬自斓斑,天雨曼陀照玉盘。
一朵淡官黄微拂掠,鞓红魏紫不须看。”北宋 · 苏轼《游太平寺净土院,观牡丹中有淡黄一朵,特奇,为作小诗》
这是苏轼在寺庙净土院,看到的牡丹花海中,有一朵黄色的牡丹。
在艳丽绚烂的红紫牡丹群中,显得如此淡雅端庄而高贵。
有了这朵黄牡丹,其他花色的牡丹,看着就俗气了。
也是,黄色有着鲜明的色彩感。在万花丛中,显得特别另类淡雅。
而黄色也代表着皇家,官方,有着统领一切的高贵感。
这是宋朝色彩审美的精神特征。
“院落帘垂春日长,嫩晴天气牡丹香。
细看玉面天然白,不及姚家宫样黄。”北宋 · 谢逸《春词 其五 》
已经是春分之后,所以白天就开始变得长了,天气和暖,阳光明丽,窗户都要垂帘以遮挡阳光。
而晚春新晴的院落里,牡丹盛开,缭绕着牡丹花的香气。
白色的牡丹花开了,那么天然皎洁,但是白色的牡丹还是比不上黄色的牡丹啊。
因为黄色的牡丹,配合着特有的晚春绿意,更加浓郁盛美,俏丽清新啊。
黄牡丹本身就有一种独特之美。不信你看看黄牡丹带给人的惊艳又清新视觉感。
到了当代,黄色的观赏牡丹仍旧相对稀少,如果你遇见,请为它留步。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油菜花美诗六首:屋头屋尾菜花明,油菜花开十里黄
绿意晚春古诗五首:众芳生晚绿,可人惟晚春
来源:舌尖上的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