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东洋日寇入侵,华夏阴霾重重,美其名曰要共荣,实则残害生灵……”8月30日,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一曲承载着烽火记忆的评书力作受到广大听众热捧。近日,由郭枫策划、赤峰市林西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出品的30集评书《血战承平宁》,登陆喜马拉雅、中国曲艺网,以自治区级非
本网讯(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张巧珍)“东洋日寇入侵,华夏阴霾重重,美其名曰要共荣,实则残害生灵……”8月30日,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一曲承载着烽火记忆的评书力作受到广大听众热捧。近日,由郭枫策划、赤峰市林西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出品的30集评书《血战承平宁》,登陆喜马拉雅、中国曲艺网,以自治区级非遗“林西评书”为载体,将赤峰市宁城县军民浴血抗战的峥嵘岁月娓娓道来,开播即引发热烈反响,让红色记忆在乡音里鲜活绽放。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林西评书始终扎根北疆沃土,以“说书传情、以声载道”的特色深耕创作。多年来,其团队深挖本土文化资源,先后推出《赤子情深》《春风又绿南沙窝》《北疆烽火》等一批长、短篇音视频作品,既有对北疆风土人情的细腻描摹,也有对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2023年,林西评书更凭借《叶剑英比武》在首届内蒙古自治区曲艺展演中斩获职业组一等奖,彰显出非遗艺术的蓬勃生命力。
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传承红色基因,林西评书非遗传承人蒋得水与作家王辅睿携手,历经多轮打磨,将《血战承平宁》搬上“声”舞台。这部评书聚焦宁城县人民在抗战时期不屈不挠的斗争史——从田间地头的普通百姓到冲锋陷阵的战士,从惊心动魄的游击作战到众志成城的家园守卫,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在评书中徐徐展开。更难得的是,作品巧妙融入当地民间传说、方言俚语与风土人情,“宁河岸边的暗号”“山村里的情报传递”等细节充满生活气息,乡音里的铿锵与温情交织,既让故事曲折生动、引人入胜,更让听众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那段烽火岁月里的家国情怀。
打开音频平台,《血战承平宁》的播放量还在持续攀升,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收听。一位家长在评论区留言:“用评书讲抗战故事,既有传统韵味又有红色力量,比课本里的文字更鲜活,更容易记在心里。”
来源:正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