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刑侦大队长是个“犟拐拐” 早安~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8 16:00 3

摘要:“当刑警,就是要多破案。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说这话的人是望谟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黄锦邦。常年的刑侦工作经历让他的眼神中透着锐利与坚定,身上也总有一股不同于常人的韧劲。

“当刑警,就是要多破案。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说这话的人是望谟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黄锦邦。常年的刑侦工作经历让他的眼神中透着锐利与坚定,身上也总有一股不同于常人的韧劲。

从警11年,他牵头侦破各类刑事案件500余起,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个人嘉奖5次。“敢想敢干”“认死理”是同事们对他最多的评价。

图丨 工作中的黄锦邦

而这个“犟”脾气也被他带到工作中,成为他攻克疑难案件的“法宝”。最让黄锦邦印象深刻的是,他到刑侦大队后参与办理的第一起积案。

2000年,望谟县王母街道发生一起命案,犯罪嫌疑人王强(化名)在争执过程中,用水果刀将同村的韦某杀害后潜逃。受当时侦查条件和手段的限制,案件侦破工作陷入了僵局,王强也如同人间蒸发般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个案件成了刑侦大队的一块心病,办案民警换了一茬又一茬。2018年,破案的“接力棒”传到了黄锦邦的手中。他将案卷材料重新进行分析梳理,对疑点线索进行扩线深挖,同时开展了大量的摸排走访工作。

“案发地的房屋早已拆迁,目击证人有的搬家,有的去世……”回想案件的侦办过程,黄锦邦不禁感慨,有用的线索少之又少,每前进一步都无比艰难。

经过多方工作,案件终于迎来了转机。在对犯罪嫌疑人亲属关系进行研判分析期间,发现王强父亲与一名广西籍男子有密切联系。经排查,该男子姓蒙,是广西灵山县人,目前在广东某软管厂上班。

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百的努力。黄锦邦凭着刑侦经验积累的敏锐嗅觉和“爱较真”的干劲儿,找到蒙某在广东上班的厂子,并在工厂宿舍成功将蒙某控制住。

“跑了这么多年,差不多了!”黄锦邦直戳心窝的一句话,让蒙某放弃了挣扎,承认自己就是潜逃多年的王强。

原来,当年王强逃跑后,一路流浪乞讨到了广西灵山县,他谎称自己是孤儿,被当地一户人家收养后“漂白”身份为蒙某。“我这些年一直在悔恨和惶恐不安中度过,不敢结婚,也不敢轻易出门……”在王强的悔恨声中,这一起跨越18年的命案,终于在黄锦邦的手里画上了句号。

在迷雾中拨云见日,陈年积案终告破;执着于细微之处,让事实真相大白于天下。长期战斗在打击刑事犯罪的第一线,黄锦邦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年轻的刑警们总会问他:“干刑侦这行,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技巧?”

图丨黄锦邦(右二)与队员研判案情

“技巧?还真有,要想破案,就得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黄锦邦说,“每个案子就像一个线团,你得坚信里面肯定有个线头,那个就是突破点。”

2024年6月,麻山中心派出所反馈,麻山镇交龙村村民杨某熊称其父亲杨某义于19年前被人伤害致死。

“我当时看见父亲脖子上有绳子的勒痕,头上也有伤口,但我母亲怕凶手报复,一直阻止不让报警,对外就说他是喝酒摔死的。”杨某雄说,直到母亲去世,才有勇气走进派出所,将压在心里多年的疑问说了出来。

案子时间跨度长、证据大量灭失……案件侦办工作面临着重重困难。黄锦邦却并没有气馁,凭借一股犟劲,带领办案民警走村入户开展摸排,并从同村老人的口中获得一条重要线索:杨某亮和杨某旭与死者是叔侄关系,可在丧葬期间,两人却始终没有露面。更关键的是,杨某义死亡当天,有人在村里看到了本应在广西打工的杨某亮和杨某旭。

在全面掌握两人相关情况的基础上,黄锦邦确定杨某亮与杨某旭有重大作案嫌疑。杨某旭有作案前科,反侦察手段极强。相比之下,杨某亮性格胆小怕事,更容易找到突破口。

黄锦邦安排了一个侦查组,前往浙江找到了在外务工的杨某亮,并告诉办案民警只抓人,其余不要多讲。果然杨某亮一看民警来找自己,便主动交代了犯罪经过。

“杨某亮撂了!”接到消息后,黄锦邦又将杨某旭传唤到案。起初,面对民警的审讯,杨某旭死不承认,黄锦邦安排了三个审讯组对其进行突审,在法、理、情面前,杨某旭的心理防线渐渐瓦解,彻底崩溃,如实供述与杨某亮合伙杀害杨某义的犯罪事实。

“办好每一起案件,守护群众的利益,是一名刑警最大的荣誉和收获。”黄锦邦说,自己就是犟得很,只要是案件未破,这双脚就不会停下来。

-END-

作者:卯富巧

编辑:罗 微

二审:赵佳玲

终审:李娅梅

来源:黔西南公安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