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民智驾”时代加速到来,逐渐成为智能驾驶“标配”的激光雷达,驶入发展快车道。2024年,禾赛科技成为全球首家且唯一实现全年盈利的激光雷达公司,打破行业“不盈利”魔咒。
作者 | 刘芬 编辑 | 蒋诗舟
“全民智驾”时代加速到来,逐渐成为智能驾驶“标配”的激光雷达,驶入发展快车道。2024年,禾赛科技成为全球首家且唯一实现全年盈利的激光雷达公司,打破行业“不盈利”魔咒。
目前,国内两大激光雷达上市企业——禾赛科技和速腾聚创,均已发布2024年财报。图达通也于今年2月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以117亿港元估值借壳SPAC公司TechStar登陆港股。三份财报,进一步揭开这三家公司的发展底色。
从盈利能力看,禾赛科技2024年非GAAP净利润约1370万元,首次实现全年盈利。速腾聚创和图达通整体亏损明显收窄。2024年全年,速腾聚创经调整净亏损约为3.96亿元,同比下降约8.9%。2024年前九个月,图达通经调整净亏损为从上年同期的1.02亿美元,减少至7617万美元。
在营收增幅方面,禾赛科技2024年实现营收 20.8 亿元,同比增长10.7%;速腾聚创同期总收入约16.5亿元,同比增长约47.2%;图达通2024年前九个月实现营收1.19亿美元,同比增长约40%。
装机量上,三家公司的差距已较为明显。盖世汽车研究院2024年激光雷达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显示,2024年中国市场激光雷达装机量跨越150万颗的里程碑,其中速腾聚创以33.5%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一,禾赛科技、图达通位居第三和第四,市场份额分别为25.6%、13.4%。
目前速腾聚创、禾赛科技、华为、图达通占据行业垄断地位,2024年前四大厂商的合计市场份额从2022年的86%上升至近100%。值得期待的是,激光雷达头部玩家均有面向机器人方向产品布局,远期放量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
规模效应带动毛利率向上,激光雷达要赚钱了?
从三家公司的财报,足以看出过去一年的行业变化。
首先是利润端,禾赛科技、速腾聚创的业务布局,均遵循了“低毛利+高毛利”搭配的思路,但侧重点不同。
历史上禾赛科技走以高端带低端的路线,从无人车入手,发展成全球 Robotaxi业务量最大的激光雷达企业。目前,禾赛科技具备高毛利的 L4 Robotaxi +机器人和低毛利的 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两块业务。据了解,禾赛科技的L4业务在全球市场的市占率高达70%以上,10家头部Robotaxi公司里9家都采用禾赛激光雷达。
速腾聚创的创立初衷是希望做好机器人感知,后伴随智能驾驶市场爆发,在需求推动下成为市占率领先的激光雷达品牌,并在2024年重新确定做“机器人技术平台公司”的战略,定位为机器人供应链企业。
目前,速腾聚创拥有包括以激光雷达为主的成熟业务和面向具身智能的创新业务。其中,激光雷达业务主要面向ADAS、Robotaxi、泛机器人等领域。具身智能业务,则是立足整机,在视觉、触觉、电机以及执行单元等领域,推出核心增量零部件及解决方案。
梳理来看,一方面,技术降本与规模效应叠加,使得激光雷达实现了价格-销量-毛利率的螺旋式突破。另一方面,高毛利产品业务持续放量驱动盈利拐点。禾赛科技相关人士告诉《财经》新媒体,“在中国乘用车市场,激光雷达本身不是暴利行业,我们目前看起来有相对不错的综合毛利,是因为禾赛有比较多的高毛利机器人业务,实际上乘用车相关业务的毛利没有那么高。”
对比来看,禾赛科技的毛利率远高于两外两家公司。2024年,禾赛科技全年整体毛利率为42.6%,上年同期为35.2%。速腾聚创整体毛利率为17.2%,上年同期为8.4%,其中第四季度毛利率提升至22.1%。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九个月,图达通毛损率分别为62.3%、35%、15.2%。
其中,图达通自2022年开始量产且处于提产阶段,公司仍产生毛损,毛损率有收窄趋势,公司预计在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正毛利。速腾聚创凭借规模效应,将ADAS产品的毛利率从-5.9%提升至13.4%,但由于ADAS业务收入仍占总收入的81%,拉低了整体毛利率。
不过,速腾聚创也在公告中提及,公司亏损减少主要由于用于ADAS应用的激光雷达产品毛利率大幅提升。对于公司何时盈利,速腾聚创CEO邱纯潮在业绩说明会上回应称,内部目标依然是激光雷达板块在今年下半年某个季度实现单季度盈亏平衡,有望在2026年实现全年盈利。
与此同时,激光雷达的成本下降与规模化普及形成正循环,推动激光雷达产品快速下探,向主流市场渗透。为实现更大规模出货,2024年4月,速腾聚创对外发布售价仅为200美金的车载激光雷达新品MX。不久后,禾赛发布ATX对标产品跟进MX,宣布以不到200美元的价格出售。两款千元级产品,被业内视为开启了车载激光雷达“科技平权”时代。
在国金证券眼中,10万-30万元的车型约占中国新能源市场7成左右,这次降价是头部玩家为打开更广阔蓝海市场主动为之。目前纯固态激光雷达测距能力依然有限,半固态产品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车载主视激光雷达的唯一选择。在不考虑纯固态产品技术颠覆的情况下,头部厂商主力产品的自研降本与规模放量降本空间有限,目前半固态主视激光雷达已进入降本瓶颈期,200美金的千元级车载激光雷达或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价格底线。
谈及降本瓶颈与技术迭代的平衡,禾赛科技对《财经》新媒体强调,在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这一大行业,相当多的研发投入都是为降低成本,不会出现“因为成本压力变高,企业就会减缓技术迭代”的情况。
国金证券也在研报中分析,伴随车载激光雷达的“价格通缩”放缓,毛利率趋势性回升,龙头公司盈利拐点在即。依托更强研发实力、更广泛的下游客户、规模化交付带来的持续降本空间,龙头公司有望赢得更大的市场蛋糕。
绑定优质车企客户,玩家出海抢新单
梳理来看,目前绝大部分国内高阶智驾车型配有激光雷达,robotaxi 普遍标配多颗激光雷达。均价大幅下降背后是出货量暴增,车载激光雷达市场空间持续增长,竞争格局却相对稳定。
根据方正证券测算,随智驾平权以及豪华车型差异化竞争的加速推进,2030 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空间有望超 270 亿元,其中国内市场空间接近250 亿元。2024-2030全球、国内空间 GAGR分别达 40%、42%。
在国金证券分析师孟灿看来,车载激光雷达市场竞争中,“车规级”是入场券,“降本”是胜负手,降本的关键是更低的BOM成本(芯片化、小型化)与更多的出货(规模效应),核心是长期研发投入与绑定优质车企客户。
而绑定优质客户的实质,是押宝爆款智驾车型。《财经》新媒体注意到,出于技术适配性、成本控制和供应链管理等因素,车企大多单独绑定一家头部激光雷达供应商。有业内人士指出,更大的壁垒是量产壁垒,新玩家没有量产经验,缺乏完善的质量管理流程、产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无法保证激光雷达产品质量,车企也不敢用其产品,所以基本不会有新供应商进入,除非车厂自己做。
据GGAI,2024年车载激光雷达前十大采购车企以华为智选车与新势力车企为主。其中,速腾聚创主要绑定吉利、鸿蒙问界、小鹏等车企;禾赛科技主要绑定理想、小米、零跑等车企;华为主要内供生态车企;图达通主要供应蔚来一家。招股书显示,自2022年起,图达通开始为蔚来量产激光雷达产品,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九个月,图达通来自蔚来的收入占到同期总收入的88.7%、90.6%及92.4%。
出货量猛增得益于合作客户订单的增长。财报信息显示,截至2025年2月,禾赛科技与22家国内外汽车厂商的120款车型达成量产定点合作关系,包括9家2024年中国市值TOP10的汽车制造商。截至2025年3月底,速腾聚创与全球30家汽车整车厂及一级供货商达成紧密合作,定点车型数量超百款。
值得注意的是,当国产新势力车企已被深度绑定,激光雷达厂商正加快出海步伐,抢夺海外订单。海外市场方面,德系和日系车企上车激光雷达相对积极。向2025 年看,包括奔驰、宝马、奥迪、丰田在内的海外头部汽车均有激光雷达车型发售计划。
日前,禾赛科技宣布,已与一家欧洲顶级主机厂达成多年独家定点合作,拿下至今为止海外前装量产激光雷达领域规模最大订单。尽管禾赛科技未披露车企名称,外界猜测该厂商正是梅赛德斯-奔驰。此外,速腾聚创也表示,现已累计获得8个海外及中外合资品牌的定点合作。其中在2024年第四季度新增一家中美合资的头部主机厂定点,在日本市场则获得了排名前三车企客户定点。
与此同时,国内外市场蛋糕亦面临其他玩家争夺。根据 QYResearch头部企业研究中心调研,2024年全球激光雷达技术市场前29 强生产商,还包括牧镭激光、镭神智能、万集科技、北醒光子等国产厂商,在技术、量产、出海方面展现一定的差异化竞争力。
比如,镭神智能推出了国内首个、全球第二个获车规认证的激光雷达CH32混合固态激光雷达,并已规模化交付东风悦享等量产前装车型。北醒光子率先在2023年发布全球首个车载512激光雷达平台,公司旗下固态激光雷达、激光雷达模组已实现量产,业务覆盖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今年的重点是发力海外市场,目前在北美、欧洲、东南亚市场的订单都有⼤幅提升。”北醒光子相关人士向《财经》新媒体表示,今年是北醒成⽴第⼗年,⽬前公司已累计出口激光雷达数百万台。对客户需求的理解、⻓期积累的⼝碑、过硬的质量和靠谱的供应链⽀持,共同组成了北醒在国际竞争力。
在其看来,技术是根本,是塑造资源优势的过程。市场是⽅向,是决定在哪⾥投⼊资源的过程。⽽需求则是落地,是将资源在正确时间场景实现公司价值的关键。这其中,理解海外客⼾需求⼗分重要,也是北醒的优势所在。
机器人,如何撬动新增长?
智能驾驶业务推进的同时,激光雷达厂商们也在寻求新的增长点,机器人成为头部玩家争相布局的方向。其中,机器人方向主要面向移动机器人即配送、清扫、巡检等场景,人形机器人市场也在尝试用激光雷达拓展感知信息。
在部分受访人士看来,市场对于智能驾驶、低空经济、机器人等领域的技术产品,提出更高性能要求。比如,智能驾驶促使LiDAR设计得更强鲁棒性;低空经济促使LiDAR设计的得更轻⼩,更快地每秒刷新次数;机器⼈带来更⼤视场⻆,更⼩尺⼨等特殊需求。在目前主流技术方案下,需要更加精准的传感器支持,产品技术成熟与热点赛道爆发两者重叠,是这一轮激光雷达行业发展利好根本。而在不同的解决方案下,对传感器选型有着不同侧重考量。
“激光雷达在感知⽅⾯的独特优势依然存在,⽆论是对距离的精确测定还是抗⼲扰能⼒⽅⾯都有着⽆法替代的价值。”也有受访者表示,随着本⾝性能逐步完善,成像⽅⾯能⼒持续提升,从性能上讲激光雷达依然是目前最好的感知设备。
国金证券分析师孟灿认为,通用传感器行业唯一的竞争壁垒仍是“成本”。在一个场景繁多的市场中,头部厂商仍可以通过“硬件标准化+软件生态开放”获得多重规模效应,巩固成本优势,最终实现自身市场份额的提升。
显然,随着 L3 级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以及机器人、工业自动化等新场景需求释放,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向具备技术迭代与全球化能力的头部企业倾斜。
从现金流角度看,截至目前,速腾聚创现金储备近34亿元。禾赛科技2024年实现正向经营现金流6300万元和净现金流13亿元,已成为全球首家全年经营和净现金流为正的激光雷达企业,现金储备达32亿元。与二者相比,图达通的资金储备相对薄弱。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图达通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3450.5万美元。
强劲的现金流,无疑为业务扩张和技术迭代提供了“弹药”支撑。财报显示,禾赛科技2024年研发费用为 8.56亿元,同比增长8.2%。速腾聚创2024年研发总投入约6.2亿元,其中创新业务研发投入约2.5亿元,约占全年研发费用的41.0%。其中创新业务投入主要聚焦于机器人与AI新兴技术领域,包括机器人平台与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等。
“速腾聚创在人形整机研发上已布局多年,我们认为只有立足整机,才能理解各个零部件及解决方案的真实需求。但在商业规划和战略上,目前没有推出整机商业化产品的规划。”谈及具身智能业务的布局逻辑,速腾聚创市场部总监谢阗地对《财经》新媒体表示。
据了解,整机的开发过程中,速腾聚创正在落地人形机器人的眼睛、手、触觉、关节等部位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谢阗地直言,“我们的思考是,根据对市场需求的理解,结合自身技术优势来规划商业计划,优先选择做技术未成熟、需求未被满足,而我们的技术背景有机会突破的产品,即上述的眼睛、手、触觉、关节等。对于市场上已有的比较成熟稳定的产品,如果有需求我们会积极合作。”
梳理来看,凭借其多元化布局,禾赛科技、速腾聚创均实现业绩新增长。2024年12月,禾赛科技单月出货量突破 10 万台,成为全球首个达成单月交付量超过 10 万台的激光雷达企业,其中面向机器人市场单月交付激光雷达超过 2 万台,单月占比超五分之一,2025年预计机器人激光雷达出货20万台。
当前,RoboSense 速腾聚创在机器人领域上的合作伙伴已达约 2600 家,预计2025 年公司机器人领域的出货量有望突破六位数。此外,集团已与全球超过10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包括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以及海外知名具身机器人公司等。
与此同时,激光雷达多场景规模化落地“箭在弦上”。在谢阗地看来,激光雷达全面进入数字化时代后,市面上的感知方案,包括传感器构型、软件、AI以及配套开发者生态,在不同领域、不同需求方向上都将面临进一步技术突破和发展。
来源:《财经》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