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质疑为何举办纹身展,此行业热度高,一线城市都办过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5 09:10 1

摘要:一是艺术与低俗的界限模糊:许多人认为该女子的行为突破了道德底线,并非艺术表达,而是一种低俗的噱头,担心这会污染社会风气。

合肥纹身展的不雅事件引发的舆论仍在发酵,网友的反应很激烈,很多人,尤其是年龄大的网友,对举办纹身展活动表示不理解。

近日,安徽合肥一场纹身展上发生了引发广泛争议的事件:一名身着黑色透明纱衣的女子在舞台上对评委做出了不雅动作。

这段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许多网友认为此举低俗,并质疑此类活动倡导了不良倾向。

网友们的主要质疑和担忧可以归纳为几点:

一是艺术与低俗的界限模糊:许多人认为该女子的行为突破了道德底线,并非艺术表达,而是一种低俗的噱头,担心这会污染社会风气。

尽管主办方解释这是自由展示环节,女子报名时填写的是“行为艺术”,但其现场动作还是被广泛批评为“尺度堪比夜店私人派对”。

二是对行业形象的负面影响:纹身本身在国内就常与“坏孩子”标签挂钩,此类事件更容易加深公众对纹身行业的负面刻板印象,使一些纹身行业从业者多年来努力将纹身从“混混标志”转变为“身体艺术”的尝试受到打击。

三是活动监管与审核的缺失:网友质疑,为何此类活动能被批准举办。尽管据了解,国内纹身展已运行多年,通常需经文旅局备案、公安报备,并设置“18+”警示牌,但此次事件也暴露了活动可能存在监管漏洞,例如对“自由展示”环节内容审核不严、彩排不到位等问题。

四是对青少年的潜在影响:不少人担忧此类事件经过网络传播后,可能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引导。虽然正规展会通常禁止未成年人入内或要求家长陪同,但网络的广泛传播难以完全控制。

此次事件也促使纹身行业内部开始反思,考虑建立“黑名单”联盟、加强活动环节监督等,以维护行业形象。

纹身行业近年来越来越火,其背后的原因多样且复杂:

其一,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纹身,特别是临时纹身,越来越受欢迎。全球纹身市场规模在2024年预计已达到约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5%。我国市场的增长同样迅速,2021年市场规模约为1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2000亿元。

其二,年轻消费群体的推动。“Z世代”消费者极度追求个性化和自我表达,纹身成为他们彰显独特性、表达个人价值观和信仰的重要方式之一。北美有44%的美国人至少有一个纹身,这个比例在不到十年时间里翻了一番。

其三,文化接受度的提高与社会名人的影响。纹身逐渐成为一种“逐步走向主流的亚文化”。虽然公务员、教师等岗位明令禁止纹身,但整体而言,纹身的文化包容度在缓慢提升。

其四,纹身技术的发展和多样化。纹身技术在不断进步,风格也越加多样化,包括传统风格、现代风格、写实风格等。新技术如3D打印、激光雕刻等的引入,也提高了纹身作品的质量和效率。

其五,社交媒体推波助澜。Instagram、抖音等社交平台为纹身从业者提供了展示作品的绝佳窗口,精美的纹身图案易于传播,吸引了大量潜在消费者,并促进了纹身文化的普及。

此外,纹身产业的逐步规范化与商业化。纹身产业链日趋完善,涵盖了纹身设计、制作、设备、耗材、培训等多个环节。

大型纹身展会的举办也为行业提供了交流、交易的平台,一些头部器材商在展会上三天就能达成千万流水。

国内纹身展览已运行了近二十年,以下城市都曾举办过较大型的纹身展:

北京,早在2003年就举办了“首届国际纹身艺术大会”,并拿到了文委批文,可算是国内现代纹身展的先行者。

上海,2010年后开始落地纹身展,活动规模和影响力较大。

广州,同样是国内纹身文化发展较早且活跃的城市,会举办大型纹身展会。

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文化重镇,纹身文化和展览活动也颇为活跃。

武汉,华中地区纹身展的重要举办地。

合肥,近期因“不雅事件”而处在风口浪尖的合肥,也举办过如“安徽霸都国际纹身展”这类活动。

这些大型展会的举办流程通常与其他行业展会类似,需要进行场馆备案、消防通过、公安报备,并严格禁止未成年人入内或要求家长陪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法国巴黎的Girl'Ink大会,是一个专注于展示女性纹身艺术家才华的盛会,2025年将举办第11届。

法国圣康坦-伊夫林的国际纹身展,2025年将在举办过奥运自行车赛事的国家自行车馆举行,预计有来自全球的200名纹身艺术家参与。

伦敦纹身大会,被业内提及作为规范运营的范例,其规定模特只能静态展示,评分标准主要看纹身作品本身。

来源:蜂针蝶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