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入秋后,不少人会明显感觉喉咙干、皮肤痒,早上起来还总觉得鼻子里冒“火气”——这都是秋天“燥气”在作祟。中医讲“秋燥伤肺”,肺喜润恶燥,一旦被燥气侵扰,不仅容易口干咽痛,还可能影响身体的抵抗力。而民间流传的“秋吃白,病不来”,正是应对秋燥的好方法,因为“白色入肺
入秋后,不少人会明显感觉喉咙干、皮肤痒,早上起来还总觉得鼻子里冒“火气”——这都是秋天“燥气”在作祟。中医讲“秋燥伤肺”,肺喜润恶燥,一旦被燥气侵扰,不仅容易口干咽痛,还可能影响身体的抵抗力。而民间流传的“秋吃白,病不来”,正是应对秋燥的好方法,因为“白色入肺”,吃对白色食物,就能帮肺部“补水润燥”,轻松缓解季节不适。
下面就给大家推荐3种最适合秋天吃的白色食材,每一种都附上简单易操作的做法,新手也能轻松上手。
1.雪梨:生吃润喉,煮水更养肺
雪梨是秋天的“润燥明星”,水分足、性偏凉,能直接缓解喉咙干痒、咳嗽少痰的问题。生吃脆甜多汁,但若想更养肺,煮成汤或糖水效果更好,还能避免脾胃虚寒的人吃凉果不适。
推荐做法:红枣川贝冰糖炖雪梨
食材:
1个雪梨、3-5克川贝(可提前磨成粉)、1-2颗冰糖、3-4颗红枣。
做法:
1.雪梨洗净,从顶部约1/4处切开,像“开盖”一样挖去中间的梨核(注意别挖穿梨底)。
2.把川贝粉(或整个川贝)、冰糖和红枣放进梨肚子里,盖上梨盖,用牙签固定好,防止煮的时候移位。
3.把处理好的雪梨放进碗里,再把碗放进蒸锅,大火上汽后转中小火,蒸20-25分钟。
4.蒸好后放温,直接吃梨肉、喝掉里面的糖水,润燥效果特别好。
2.银耳:平民燕窝,煮出胶更滋补
银耳被称为“平民燕窝”,富含植物胶质,煮软后黏糊糊的,不仅能滋阴润燥,还能让皮肤更水润。而且它性质温和,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都能吃,搭配莲子、百合一起煮,润燥又安神。
推荐做法:银耳莲子百合羹
食材:
干银耳1小朵(提前用冷水泡发2-3小时,泡发后撕成小朵,去掉黄色的根蒂),莲子10颗(去芯,避免苦涩),干百合5克(泡发10分钟),冰糖适量。
做法:
1.把处理好的银耳、莲子放进砂锅或电炖锅,加足量清水(水量要没过食材,煮的过程中会蒸发,建议多放些)。
2.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1.5-2小时,直到银耳煮出透明的胶质,汤变得浓稠。
3.最后加入百合和冰糖,再煮10分钟,待百合变软、冰糖融化即可关火。
4.放凉后吃口感更清爽,也可以冷藏后吃(脾胃虚寒的人建议温吃)。
3.山药:补脾又养肺,蒸着吃最原汁原味
山药性平味甘,既能补脾胃(秋天很多人容易消化不良,山药能帮着健脾胃),又能养肺阴,是秋天“双向滋补”的好食材。它的做法很多,其中蒸山药最简单,还能最大程度保留营养,口感绵密像土豆泥。
推荐做法:清蒸山药+桂花蜂蜜酱
食材:
选1-2根新鲜的铁棍山药(铁棍山药口感更面,适合蒸着吃),用钢丝球擦掉表面的泥土,不用削皮(带皮吃营养更全,怕涩的话也可以削去外皮)。
做法:
1.把山药放进蒸锅,大火上汽后转中火,蒸20-25分钟(根据山药粗细调整时间,用筷子能轻松戳透就熟了)。
2.蒸山药的时候,调个简单的蘸料:碗里放1勺蜂蜜,加1小勺温水搅匀,再撒上少许干桂花(没有桂花也可以直接用蜂蜜)。
3.山药蒸好后放温,去皮(或直接带皮)切成段,蘸着桂花蜂蜜吃,甜而不腻,还能增加风味。秋天养生不用复杂,记住“秋吃白”的原则,把这3种白色食物换着花样吃,既能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又能帮身体养足元气,安稳度过整个秋冬季节~
你平时秋天最爱吃哪种白色食物?有没有私藏的养生做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咱们一起把秋天过得滋润又健康!
来源:小金的美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