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IN被传在越南建厂,理想丰满但现实骨感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8 21:02 1

摘要:2025年初,一则关于SHEIN要求中国主要服装供应商在越南设立新生产线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据媒体报道,为推动这一进程,SHEIN开出了提高采购价、接受更长生产时间表、协助建设生产设施等诱人条件。尽管SHEIN官方事后否认了这一针对越南的举措,但无风不起浪,背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2025年初,一则关于SHEIN要求中国主要服装供应商在越南设立新生产线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据媒体报道,为推动这一进程,SHEIN开出了提高采购价、接受更长生产时间表、协助建设生产设施等诱人条件。尽管SHEIN官方事后否认了这一针对越南的举措,但无风不起浪,背后反映出的战略动向,值得深入剖析。

实际上,目前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就能看到SHEIN商家的信息。因此,业界普遍认为,这一举动的背后,是SHEIN试图应对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的无奈之举。然而,在越南建厂恐怕并非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其背后潜藏着诸多危机与挑战。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危机也逐渐“浮出水面”。

关税阴云笼罩,供应链转移迫在眉睫

SHEIN作为全球快时尚领域的佼佼者,美国市场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全球消费者交易数据提供商ConsumerEdge的数据显示,SHEIN占据美国快时尚支出40%的份额,是其最大的市场。

一直以来,SHEIN能够以高性价比的服装、首饰等商品在美国市场大获成功,除了依赖中国制造的强大支撑,美国“小额包裹0关税”优惠政策也是关键因素。

在该政策下,价值低于800美元的轻小件商品可免征关税进入美国市场,这使得SHEIN能够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将商品送达美国消费者手中。但这一优惠政策如今已成为风中残烛。

今年2月1日,美国还曾一度叫停小额豁免政策,虽随后短暂恢复,但关税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高悬。美国物流代理商已要求SHEIN商家预付商品价格30%的费用作为关税额外费用,这无疑给SHEIN的成本控制带来巨大压力。

近日,网上更是传来消息,5月2日起美国将取消小额包裹免税政策。据美国总统于4月2日签署的行政命令,将关闭从中国免税运送低价包裹入美的贸易“漏洞”渠道。行政命令指出,通过国际邮政网络以外的方式寄送的价值在800美元或以下、符合最低限度豁免条件的进口货物,需要缴纳所有适用关税,并按照适用的入境和付款程序缴纳。

在这样的背景下,将供应链转出中国成为SHEIN的一个选项,而越南凭借其享受美国贸易最惠国待遇的优势,成为SHEIN转移供应链的热门选择之一。

除此以外,据媒体报道,SHEIN还试图将部分产品转移到中国,但相关计划遭到了中国政府的反对,因为面对特朗普不断提高关税,北京试图阻止制造业外流。

据知情人士透露,商务部已与SHEIN和其他公司进行了沟通,以阻止他们通过从其他国家采购来使供应链多样化。该人士说,这些要求是在特朗普宣布“互惠关税”之前的几天提出的,这促使公司寻找避免关税的方法。目前尚不清楚是否与其他公司联系。

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备受瞩目的企业,近年来却深陷争议之中,尤其是其先后辗转新加坡成立公司,以及在多国谋求上市的举动,更是引发了广泛关注与质疑。

据路透社等媒体报道,2022年初,SHEIN将总部迁往新加坡,且其控股主体已归属于一家新加坡注册公司。SHEIN官网也明确显示“HeadquarteredinSingapore(总部座落在新加坡)”。很显然,这一搬迁行为并非偶然,背后有着深刻的战略考量。

从商业层面来看,新加坡在政策、税收和资本市场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新加坡致力于打造跨国公司全球总部和研发中心,为企业提供多项落地、发展和税收便利。

作为东盟核心成员国,新加坡可享受东盟10国间的零关税自由贸易,签署了50个避免双重课税协定和30项投资保证协议,公司所得税率介于0%至17%之间,且海外投资和返中国投资更为便利。其资本市场与国际接轨,对于SHEIN这样寻求全球化扩张的企业而言,在新加坡设立总部有助于提升其国际形象,拓展海外业务,降低运营成本。

但不可忽视的是,SHEIN此举或有为上市铺路的意图。据媒体报道,自2020年起,市场多次传出SHEIN筹划上市的消息,而将总部迁往新加坡,一定程度上可绕过我国对公司在海外上市的复杂规定,给IPO创造条件。而创始人许仰天加入新加坡永久居民身份,更是加深了外界对其“去中国化”以迎合海外上市监管的猜测。

除了知情人士说,快时尚巨头谢恩(Shein)将部分产品转移到中国的计划遭到了中国政府的反对,因为面对唐纳德特朗普(DonaldTrump)不断提高的关税,北京试图阻止制造业外流。

多国谋求上市,高估值能否落地?

SHEIN对上市的渴望溢于言表,其先后将目光投向美国、英国等资本市场。从理论上看,SHEIN选择在美国上市具有一定合理性。其业务定位为全球化电商,主要消费受众在欧美地区,美国市场对其至关重要。

美国资本市场二级市场流动性较好,市值上升空间相对较大,有利于SHEIN获得更高的估值。此前有消息称,SHEIN希望通过在美国IPO达到800亿至900亿美元的估值水平。

然而,SHEIN的上市之路却充满波折。2023年5月,20多名议员联名呼吁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停止SHEIN的IPO;随后的8月份,16个州总检察长联名致信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要求审查SHEIN的供应链情况。

2024年初,路透社报道国会参议员马可・鲁比奥要求证券交易委员会阻止SHEIN在纽约公开上市,称其需进一步披露业务运营和开展业务的“严重风险”。重重压力之下,SHEIN赴美上市计划受阻。

转而寻求在英国上市的SHEIN同样面临困境。据卫报报道,SHEIN在英国的分销公司因未能披露其最终所有权,违反英国公司法,为登陆伦敦市场埋下隐患。英国工党商业特别委员会主席呼吁对SHEIN可能在伦敦上市进行更严格审查,认为其存在一些尽职调查问题未得到解决。

据分析,SHEIN在谋求上市过程中,之所以面临诸多阻碍,与其自身存在的一系列争议问题密切相关。知识产权纠纷是SHEIN面临的一大难题。英国《金融时报》统计显示,近年来针对SHEIN的版权投诉已增至数百例。

2023年相关投诉案例高达30多起,2024年也未曾消停。被侵权对象不仅包括ZARA、H&M、优衣库等头部服装品牌,还有众多小卖家和独立设计师。

据媒体报道,SHEIN被指利用AI、爬虫等进行系统化、规模化侵权,侵权领域从服装拓展到美妆、家居等,这严重影响了其品牌形象,也引发了监管机构和投资者对其商业模式可持续性的担忧。

与此同时,SHEIN的劳工和环保等ESG问题也如影随形。虽然SHEIN宣称在积极改善,但外界对此仍存疑虑。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其依赖中国大量第三方合同供应商,这些供应商的劳工权益保障情况备受关注。同时,快时尚行业本身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SHEIN在环保举措上的成效尚未能完全消除外界的质疑。

SHEIN在多国谋求上市,试图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进一步扩张和价值兑现。但其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诸多争议问题,使其上市之路布满荆棘。若SHEIN不能妥善解决知识产权、ESG等方面的问题,获得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的认可,即便成功上市,未来也难以在资本市场持续站稳脚跟,实现长期稳定发展。

越南建厂看似美好,实则暗藏荆棘

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如今SHEIN也逐渐将目光转向了越南,试图在越南建厂,以突破美国在关税层面的“打压”。而越南在吸引制造业投资方面,也确实具有一定优势。

而且,从劳动力成本来看,越南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此外,越南政府积极吸引外资,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外资企业提供了较为友好的投资环境。

而在贸易政策上,越南享受美国贸易最惠国待遇,美国对来自越南出口的半成品、成品实行关税减免政策,这对于试图规避美国关税的SHEIN来说极具吸引力。

不过,现实往往比想象更复杂。一方面,越南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网络不够发达,港口吞吐量有限,这在服装行业快节奏的生产与配送需求下,可能导致物流成本大幅增加,配送时间延长,无法满足SHEIN对供应链高效运作的要求。

例如,越南北方工业区厂房租金每平方米已涨至5-6美元(约40元人民币),相比深圳旁边东莞的20-30元人民币/平方米,高出不少。而且越南的电力供应稳定性也存在问题,时常出现停电现象,这对于依赖持续生产的服装制造企业而言,无疑是绕不开的挑战。

另一方面,越南的劳动力素质和生产效率与中国存在差距。虽然越南劳动力价格低,但工人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熟练工人占比较少,这意味着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成本进行员工培训。

而且,越南工人工作时间相对固定,加班制度与中国不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效率。中印越电子(手机)企业协会秘书长杨述成也指出,目前还有一批中资企业在“出海”方面缺乏经验,对越南当地的文化、法规、习俗的调研和准备工作还不够充分。

对于SHEIN来说,其成功依赖于高效运转的柔性供应链体系,越南的劳动力现状可能难以支撑其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运营模式。

除此以外,越南的产业配套能力远不及中国。服装产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需要上下游产业链的紧密配合,从面料生产、辅料供应到服装加工、印染等环节,缺一不可。中国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服装产业生态,能够实现原材料的快速供应和产品的高效生产。

而越南在产业配套方面仍存在诸多短板,许多高端面料和辅料都需要进口,这不仅增加了采购成本,还延长了采购周期,影响生产的及时性。很显然,这些因素都是SHEIN在美国市场以外,借助越南“破圈”所面临的客观挑战,更是其未来发展的变数所在。

实际上,在SHEIN之前,一些电子企业曾在越南设厂,却因为土地、人力成本上升、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而导致其盈利能力下降,部分企业甚至不得不缩减其在越南的业务规模,重新寻找更合适的投资地点,这些案例,也成为SHEIN在越难建厂的前车之鉴。

由此可见,SHEIN在越南谋发展,未来恐怕并非一片坦途。而其一直以来所面临的各种质疑与争议,更不会因为其由美国转向越南而有所减少。相反,SHEIN可能会因此让外界加深对其误解。

结语

作为曾经快时尚赛道的一匹黑马,SHEIN过去几年的发展堪称迅猛。然而,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当以美国为代表的外部市场悄然变化,此时的SHEIN已经如同热窝上的蚂蚁,四处出击却又处处碰壁。

而SHEIN为了谋求上市,甚至不惜更换“国籍”、背上骂名的艰难历程,更是令人唏嘘。期待这个曾经有几分“傲娇”,如今却有几分无奈的快时尚巨头,依然能保留其“最后的倔强”,甚至能在不久的将来,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来源:于见专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