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治理:多边规则、资金与区域合作的协同推进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5 08:42 1

摘要: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其带来的影响广泛而深远,从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到生态系统的破坏,都在警示着加强全球气候治理的紧迫性。当前,全球气候治理正处于关键阶段,在多边规则、资金支持以及区域合作等方面呈现出积极的推进态势。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其带来的影响广泛而深远,从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到生态系统的破坏,都在警示着加强全球气候治理的紧迫性。当前,全球气候治理正处于关键阶段,在多边规则、资金支持以及区域合作等方面呈现出积极的推进态势。

一、COP29:多边规则与资金目标的关键突破

2024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成功落幕,经过漫长且艰苦的谈判,大会达成了意义非凡的“巴库气候团结契约” ,这一成果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巴黎协定》第六条国际碳市场机制运行细则的完成,是本次大会的一大亮点。这意味着《巴黎协定》最后一项未决机制得以落实,国际碳市场与国际转移正式进入实操阶段。碳市场作为一种市场化的减排机制,通过碳定价能够引导资源向低碳领域流动,影响项目投资的流向。比如,企业为了降低碳排放成本,会更倾向于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采用节能减排技术等。当碳价格较高时,高排放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会显著增加,促使它们加大减排力度,或从碳市场购买碳排放配额;而减排成效显著的企业则可以出售多余的配额获利,从而激励更多企业参与到减排行动中来 。

在气候资金方面,COP29设定了宏伟的目标:到2035年,发达国家每年至少提供3000亿美元的援助资金,全球每年至少筹集1.3万亿美元的气候融资,以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行动。这一资金目标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框架,有助于推动发展中国家开展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提升气候适应能力、加强生态保护等。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实现这一目标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资金的落实需要发达国家切实履行承诺,确保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另一方面,对于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评估也需要建立完善的机制,以保证资金真正用于最急需的气候项目中 。

二、中欧协作:“公正转型”引领跨区域合作新方向

2025年7月,中欧发布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将“公正转型”定为共同路径,这一举措为跨区域协作与绿色贸易带来了新的机遇和稳定预期 。

“公正转型”理念强调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要兼顾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确保在实现低碳转型的同时,避免对就业、社会稳定和弱势群体造成负面影响。中欧双方在这一理念下,强调促进优质绿色技术和产品的流动,加强在能源转型、气候适应、甲烷排放管控、碳市场、绿色低碳技术等领域的双边合作 。

在能源转型方面,中欧可以分享各自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能源存储技术等方面的经验和技术,共同推动能源结构向低碳化、清洁化方向转变;在碳市场领域,双方可以交流碳市场建设和运营的经验,探索建立连接中欧碳市场的可能性,提高全球碳市场的流动性和有效性 ;通过技术合作,中国的清洁能源技术可以更广泛地进入欧洲市场,助力欧洲实现其减排目标;欧洲先进的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也可以为中国的绿色发展提供借鉴,推动中国产业的绿色升级。这不仅有助于双方实现各自的绿色低碳转型目标,也将为全球绿色贸易的发展树立典范,缓解当前全球气候治理规则碎片化的风险 。

三、非洲行动:自主治理与融资改革的探索

2025年9月,非洲气候峰会成功举办,通过了《亚的斯亚贝巴宣言》,并启动了“非洲气候创新倡议”,这标志着非洲在气候治理方面正从受援角色逐步转向自主治理 。

非洲大陆深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严重威胁着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发展。长期以来,非洲在气候治理方面主要依赖外部援助,但这种依赖模式存在诸多局限性。如今,非洲通过启动自身的气候创新倡议,致力于挖掘本土的创新潜力,发展适合非洲国情的气候解决方案 。例如,在可再生能源领域,非洲拥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资源,通过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可以加速这些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的自主供应和可持续发展 。

非洲还呼吁改革国际金融架构,以解决气候治理中的资金缺口与债务可持续性问题。当前,非洲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而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在资金分配、贷款条件等方面存在不合理之处,限制了非洲获取足够的气候资金。因此,非洲希望通过改革国际金融架构,获得更多的优惠贷款、赠款以及合理的债务减免,确保气候资金的稳定供应和可持续利用,从而更好地推进非洲的气候治理进程 。

四、森林与2030减排目标:高层关注与落实挑战

在近期的高层会议中,森林与2030减排目标被频繁提及,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议题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重要的碳汇功能,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对减缓气候变化起着关键作用。保护和增加森林覆盖面积,实施可持续森林管理,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之一 。

2030减排目标则是《巴黎协定》框架下的重要阶段性目标,旨在推动各国在2030年前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实现全球温控目标奠定基础。目前,部分国家提出将2030减排目标提升至较2010年降50%,欧盟也新增100亿欧元气候基金,显示出在减排目标上的积极态度 。然而,要实现这些目标,面临着诸多困难。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技术和资金的短缺是主要障碍。在森林治理方面,缺乏先进的森林监测技术、可持续林业经营技术,以及足够的资金用于森林保护和恢复项目;在减排领域,实现减排目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用于能源转型、产业升级等,同时还需要先进的减排技术支持,而这些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往往难以满足 。

五、趋势判断与重点跟踪

(一)趋势判断

1. 多边规则补齐:随着《巴黎协定》第六条机制运行细则的落地,全球碳市场建设取得关键进展,将对全球碳定价和项目投资产生深远影响,推动全球碳交易市场逐步走向成熟 。

2. 资金目标上探但缺口大:虽然设定了到2035年的高额气候资金目标,但在资金的实际落实过程中,赠款占比、可预测性与债务可持续性等问题需要通过机制化安排来解决,以确保资金能够真正满足发展中国家的需求 。

3. 路径转向“公正转型”:从单纯的减排目标转向兼顾分配、承认与补偿正义的“公正转型”路径,将影响技术转移的方式、金融工具的创新以及社会对气候政策的接受度,促使各国在气候治理中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

4. 区域与议题加速:非洲在气候治理中强调自主与创新,将带动非洲地区的气候行动;森林与2030减排目标成为近中期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抓手,各国将加大在这些领域的行动力度 。

(二)重点跟踪清单

1. COP29资金路线图与报告、核算、审计(RBA)机制落地:密切关注COP29设定的资金目标如何通过具体的资金路线图来实现,以及RBA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情况,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有效性 。

2. 第六条下国际碳市场注册、转移、抵消与双重核算避免的实施细则与首批项目:跟踪国际碳市场相关实施细则的制定和完善,以及首批碳交易项目的开展情况,评估碳市场对全球减排行动的实际推动作用 。

3. 中欧在公正转型、可再生能源部署与绿色贸易便利化的联合举措:关注中欧双方在相关领域的具体合作项目和政策措施,分析其对全球绿色贸易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4. 非洲气候创新倡议与金融架构改革的可落地工具:研究非洲气候创新倡议的实施进展,以及金融架构改革中赠款比例、优惠贷款、担保、碳收益分享等工具的实际应用和效果 。

5. 2030减排目标与森林治理的国家自主贡献(NDC)更新与资金匹配:关注各国对2030减排目标和森林治理的NDC更新情况,以及相应的资金筹集和投入计划,确保目标的实现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

六、建议行动

(一)企业

企业应积极对接第六条碳市场规则,布局可跨境核证的减排项目与碳资产组合。例如,企业可以投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碳捕获与封存项目等,通过获取碳信用额度参与碳市场交易,实现企业的碳资产增值 。参与中欧绿色供应链与技术合作,企业可以加强与欧洲企业在绿色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等方面的合作,提升自身的绿色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 。

(二)投资者

投资者应关注森林、可再生能源与适应领域的投资机会。优先选择有明确赠款/优惠贷款与主权担保的项目进行投资,降低投资风险 。同时,要分散投资国别与工具风险,通过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提高投资的稳定性和收益性 。

(三)政策与研究

政策制定者和研究人员应跟踪NDC更新与资金落实的透明度与可审计性,推动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气候融资与技术转移机制。政策制定者要制定合理的政策法规,引导资金流向气候治理领域,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研究人员要深入研究气候治理中的技术难题和政策效果评估,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

全球气候治理在多边规则、资金与区域合作上的协同推进,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实现全球气候目标仍然任重道远,需要各国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携手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未来 。

来源:蜗牛图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