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磁县时村营乡时村营村的直播电商基地里,培训室内坐满了学员——主播正拿着生姜样品,对着模拟直播镜头练习推介:“家人们看仔细,咱时村营自己种的生姜,表皮白净、切开无丝,不管是炒菜还是腌咸菜都合适!”一旁,红鱼团队的负责人张文鑫不时上前指导话术节奏,其他宝妈学员则
在磁县时村营乡时村营村的直播电商基地里,培训室内坐满了学员——主播正拿着生姜样品,对着模拟直播镜头练习推介:“家人们看仔细,咱时村营自己种的生姜,表皮白净、切开无丝,不管是炒菜还是腌咸菜都合适!”一旁,红鱼团队的负责人张文鑫不时上前指导话术节奏,其他宝妈学员则认真记录要点,现场学习氛围十分浓厚。
如今,这样的直播培训场景在时村营村的直播电商基地已成常态。作为时村营乡重点打造的直播电商示范村,时村营村依托本地特色生姜产业,引入专业运营团队,在专属直播基地内精准培育农村宝妈群体成为带货主播,不仅让“藏在田间”的优质生姜走向全国,更让乡村妇女实现“顾家、增收”两不误,闯出一条产业兴农、就业富民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政企协作破难题 特色产业遇 “新渠”
时村营乡当地种植的生姜口感独特、营养丰富,在周边小有名气。但长期以来,与许多农产品一样,面临销售渠道单一、品牌影响力弱、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大等难题——生姜常常遭遇 “好货难卖、价低利薄”的困境,村民增收后劲不足。
“如何让特色农产品‘出圈’,让村民腰包更鼓?” 这是时村营乡一直思考的问题。转机源于思路的突破——乡党委政府敏锐洞察到直播电商对农产品上行的巨大推动力,决定将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重要抓手。2024年初,经多方考察,乡党委引入在直播电商领域经验丰富的红鱼团队,共同打造时村营村直播电商基地,探索“特色产业+直播电商”的融合发展模式。
“我们从选品场景搭建到运营,对整体流程进行优化和解决,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把我们成功的IP打造经验在这里实现成功复制,助力家乡数字经济火起来。” 红鱼团队负责人张文鑫介绍,团队通过调研本地农特产品,制定了“产地直供+直播带货+品牌打造”运营方案,既打通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又赋能品牌价值提升。
宝妈变身主播 顾家增收两不误
“自从参加电商主播培训以后,感觉这件事情对我来说特别有意义,在提升自我的同时,还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效益。” 时村营村宝妈张金燕谈及成为主播后的收获,脸上绽放出灿烂笑容。
在时村营村,像张金燕这样的宝妈还有很多。为帮助村民实现就业增收,时村营乡联合红鱼团队将宝妈群体作为重点培育对象,针对性开展“零基础直播技能培训”。培训内容涵盖直播话术设计、产品卖点讲解、粉丝互动技巧、短视频拍摄剪辑等实操模块,采用“手把手”教学模式,确保每位参训宝妈“学得会、用得上”。
“考虑到宝妈们要照顾孩子,我们把培训时间安排在她们的空闲时间,方便大家灵活学习。” 红鱼团队负责人张文鑫介绍道。为让宝妈们尽快成长为合格主播,团队建立“老带新”帮扶机制,让有经验的主播带领新手熟悉直播流程,实时指导解决实操难题。
截至目前,时村营村已成功培育14名宝妈主播,均与红鱼团队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真正实现“稳定就业、安心增收”。这些宝妈主播通过直播带货,累计销售生姜超近万斤,销售额突破20万元。
直播电商赋能 乡村振兴添活力
“自‘一品一播’工作开展以来,我乡积极依托‘红鱼团队’的资源优势,以及我乡生姜、芋头等特色农产品种植优势,重点聚焦宝妈群体这一重要力量,通过政策引导、技能培训等措施,带动宝妈稳定增收。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时村营村商贸街,全力打造商户直播一条街,激活本地经济活力。” 时村营乡党委书记李海岩说道。
为进一步丰富直播业态,时村营乡还尝试推广本地桃、围裙等产品,逐步形成“一业兴、多业旺”的良好局面。该乡将持续深化与红鱼团队的合作,扩大直播电商培训规模,同时打造本地品牌“营中秋色”,整合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资源,推动特色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让直播电商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注入更强动力。
来源:磁县融媒